杜 更
(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競技游泳歷來是各屆奧運會的奪金大項,各國都尤為重視本國競技游泳運動的發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扶持項目均衡發展,現今世界泳壇已經成為各奧運競技集團的角力舞臺,在一定程度上,各國競技游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國競技體育的整體水平,從而使得各國都大力發展競技游泳運動。只有正確地把握我國競技游泳運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才能夠高效地培育、維持和提升我國競技游泳的核心競爭力。我國競技游泳運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與分析研究,是實現我國競技體育整體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加強我國競技游泳運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的探討,對于實現我國競技體育整體水平跨越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系統科學的理論認為,系統是由一些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個有機整體(集合),層次性是系統的一種基本特征。不同結構、性質、功能的事物,雖然存在差異,但也能夠協調統一形成聚合,組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分,既有上下左右結構,也有層次區別,各要素之間能夠互相轉換、互相循環,因此,系統具有的層次性是因為組成系統的諸要素存在著種種差異所導致的,這種差異包括結合方式上的差異,使系統組織各要素(或要素群)之間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表現出等級秩序性,呈現出具有質的差異的系統等級,系統層次的概念反映的就是這種具有質的差異性的不同系統等級或系統中的等級差異性。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理論思維為基本特點的方法,主要有社會學和系統科學等質的研究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專家訪談法;第二類是在研究過程中操作性較強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
1.1.1 文獻資料 搜集、整理相關文獻,將“扎根”在眾多資料中的反映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歷史現實抽離出來,為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事實證據。
1.1.2 專家訪談 通過集體座談和個人訪談,聽取一線教練員和管理者對我國競技游泳運動評價的方向和原則、經驗預選指標集等的意見和建議,完善研究設計,充實和修正經驗預選指標集。
1.1.3 問卷調查 通過對一線教練員、管理者和科研人員的問卷調查,聽取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競技游泳管理及研究者的意見和建議,一方面為后續研究提供可信且扎實的理論支持與現實依據,另一方面檢驗研究結果的適宜性和可行性。
1.1.3.1 效度檢驗
本研究問卷調查的效度檢驗:效度檢驗采用專家評定法。問卷發放前經過了專家咨詢的初步修訂,通過49名專家對問卷效度進行了評定,其評定專家來自各領域、各層級從事競技游泳管理或研究的專業人士,其構成表明調查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代表性,其檢驗結果也表明問卷設計、制定合理有效。表1為專家構成情況,表2為效度檢驗。

表1 調查問卷效度評定專家構成一覽表

表2 調查問卷效度檢驗一覽表
1.1.3.2 信度檢驗
問卷的信度檢驗: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個測驗對同一組被試施測兩次或多次,所得結果一致性程度。一個好的測驗必須是穩定可靠的,多次使用所獲得的結果是前后一致的。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數來進行信度檢驗。Cronbach's alpha是檢視信度的一種方法,由李·克隆巴赫(Lee Joseph Cronbach)于1951年提出。它克服了部分折半法的缺點,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社會科學研究信度分析方法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1.1.4 數理統計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據處理,獲得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評價指標及權重的統計學特征和結論,檢驗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的適宜性、可行性和科學性。
指標體系(Indication System-IS)的建立是進行預測或評價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它是將我國競技游泳運動這一抽象的研究對象按照其本質屬性和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標識分解成為具有行為化、可操作化的結構,并對指標體系中每一構成元素(即指標)賦予相應權重的過程。
本研究評價結果能否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評價對象的整體狀況,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評價指標的選擇是否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評價對象的不同側面。因此,選擇什么指標來描述評價對象成為研究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1]。本指標體系的分析根據系統學研究原理,結合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的本質特征,在整個指標篩選和確定的過程中,各個環節緊密相連,通過反復檢驗和修正,不斷完善并最終貼近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的本質(見圖1)。

圖1 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的研究為數尚少,缺乏系統性,在制定指標體系的初選階段,充分吸收并消化了前期專家訪談的建議與意見,并在借鑒其他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同類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10個2級指標和43個3級指標的框架體系,對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影響因素指標進行了初步篩選,并根據專家反饋建議修訂并設計三類專家調查問卷。
2.1.1 KMO 和 Bartlett檢驗

表3 第一輪問卷調查KMO和Bartlett檢驗
經調查問卷分析,KMO的值為0.776,表示適合做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s球形檢驗用于檢驗相關陣是否為單位陣,即檢驗各個變量是否各自獨立。在因子分析中,若拒絕原假設,則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若不拒絕原假設,則說明這些變量可能獨立提供一些信息,不適合做因子分析。表3中的Bartlett’s球形檢驗值為5 454.427(自由度為1 378)顯著,代表母群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的因素存在,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1.2 第一輪問卷調查的信度檢驗
從表4中可以看出,本研究問卷調查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20,大于 0.6,表明可信度高,足以說明該問卷的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具有顯著意義。

表4 第一輪問卷調查信度檢驗結果
2.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問卷經過KMO和Bartlett檢驗,得出的結論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對統計數據進行因子主成分分析,根據影響因素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從因子碎石圖(見圖2)得出第12個因子以前的特征根普遍較高,并且都大于1,而之后的特征都普遍較低,都小于1,這說明提取12個因子是適當的。

圖2 第一輪問卷調查因子碎石圖
為了保證之后的回歸分析的可行性,根據以上分析結果剔除掉一些貢獻率較小的因子,并且根據多個相關性較強的因子只保留一個的原則,得出如下結果(見表5)。

表5 第一輪調查問卷相關性較強因子篩選結果一覽表
在對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初選指標進行第一輪的因子分析基礎之上,開展第二輪問卷數據的因子分析,通過有效回收、統計和分析,得到如下結果(見表6)。

表6 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的第二輪問卷調查分析
2.2.1 第二輪問卷調查信度檢驗
對第二輪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其Cronbach’alpha系數為0.940,大于0.6,表明信度檢驗通過(見表7)。

表7 第二輪問卷調查信度檢驗結果
2.2.2 KMO 和 Bartlett’s檢驗
對第二輪問卷調查影響因素進行因子分析,從表8可以看出,KMO的值為0.696,表示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s球形檢驗的值為1 313.597(自由度為435)顯著,也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8 KMO 和 Bartlett’s檢驗
通過對第二輪問卷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影響因素的共同度量表,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變量共同度主要集中在70%~80%,說明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較理想。而影響因素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從圖3因子碎石圖得出,提取6個因子是適當的。

圖3 第二輪調查問卷因子碎石圖
通過影響因素的特征根與方差貢獻的計算,根據其結果,將影響因素旋轉前、后的因子負荷矩陣分別排列。其中各成分最大值即歸屬于各自成分。根據分析數據所給出的影響因素旋轉之后的因子負荷矩陣,是按系數由大到小排列的。可以看出旋轉后的負荷系數已經明顯向兩極分化。
2.2.3 因子命名
將各自因子的歸屬成分篩選出來并結合因子名稱,即為因子篩選結果。因子1-7為二級指標,8-30為三級指標,在結合競技游泳發展所依托的環境、系統、動力三個層次(即3個1級指標),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和人力、物力、財力系統資源等10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得到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見表9)。

表9 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結構表
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眾多因素分為三個層次:競技游泳運動發展所依托的環境層,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所組成;維持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系統層,由競技游泳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系統資源因素所組成;驅動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動力層,由競技游泳發展中起到積極調節作用的競技游泳訓練、競賽和管理的核心要素所組成,其各層次因素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經過兩輪因子分析與歸納和三輪專家的論證和修訂,通過一系列調查和相關統計數據研究,將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的眾多因素歸納為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通過Cronbach's alpha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具有較高的主體信度和內部一致性。根據專家的評定和因子分析的結果,通過邏輯歸納,可將10個二級指標歸納、劃分為三個邏輯層次,即社會環境層,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系統要素層次,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動力驅動層,包括訓練、競賽、管理因素。這三個層次的因素相互作和影響,共同構成了推動我國競技游泳運動水平發展的源動力,不斷推動著我國競技游泳運動向前發展。
[1]陸學藝,蘇國勛,李培林.社會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1:89-90.
[2]陸益龍.定性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07.
[3]魏秋玲.中外社會學研究手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58-60.
[4]姜璐.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43-45.
[5]鄧萬金,張雪芹.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2):3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