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
摘要:舞蹈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貢獻。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藝術,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廣和升入,舞蹈教學已經成為各大藝術高校的重要專業課程,甚至成為某些藝術學校的基礎學科和必修課程。提高學生的舞蹈知識、舞蹈技巧,培養學生的舞蹈素養、舞蹈能力是現階段我國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高校舞蹈課程教學問題,及其改進對策。
關鍵詞:高校 舞蹈課程教學 問題對策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一種藝術文明形式。舞蹈教學是我國實施素質教學的重要課程,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的教學需要。舞蹈教學在一定層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內在氣質和修養的同時,也達到了鍛煉身體,保持身材,增強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能力,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徑,有利于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如何提高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培養高舞技高能力的藝術舞蹈人才?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淺析了我國高校舞蹈課程教學問題及改進對策。
一、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舞蹈教學不夠重視,教學資源欠缺
現階段,我國高校舞對蹈教學不夠重視,片面的認為舞蹈教學是娛樂性、鍛煉性教學活動。隨著各大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建,教學專業、課程學科豐富繁雜的今天,舞蹈教學越來越被高校教學忽視。舞蹈課程有限,舞蹈課時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將舞蹈教學歸宿于選修課、或者體育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響了舞蹈教學的課程質量和教學有效性。舞蹈教學的不到重視,教學資源設備欠缺。教學資源是為了教學活動有效開展而提供的素材、教材案例、基礎設施或者教具等等。教學資源也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前提基礎,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高教學有效性重要保障。然而我國舞蹈教學的教學資源欠缺教學設備有限,舞蹈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對教學活動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舞蹈教學模式單調,教學手段落后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核心,也是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因素。現階段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仍沿襲傳統的“說教式”、“口傳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枯燥、理論的舞蹈知識,簡單膚淺的舞蹈動作大大打擊了學生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不高漲。教學方法單一守舊,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活動脫離舞蹈教學實際性、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原則,學生在教學中主要以模仿性學習為主,限制了學生舞蹈學習、舞蹈創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學專業教師匱乏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資源,對教學的活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轉變舞蹈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高校舞蹈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的舞蹈教師匱乏。甚至出現教師兼職、體育教師代課兼任等等現象,教師學歷、職稱水平較低,缺少學習和培訓等等提升自我素質、能力的機會,舞蹈課程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在教學活動,許多舞蹈教師的教學理念守舊,教學模式傳統,缺乏實際的舞蹈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不能有效合理的組織教學活動有序的開展,語言表達能力、專業舞蹈技巧等等都亟需有待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進對策研究
(一)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大學生舞蹈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進教學活動的有效動力,對教學活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高校舞蹈教學中,首當其沖的是加大學生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激發學生對舞蹈教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教學的基礎,也是提高舞蹈教學的前提。針對于許多高校大學生而言,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接收到專業的舞蹈課程教學,缺乏一定的舞蹈知識和舞蹈技巧。因此,教師應當將舞蹈基本功作為舞蹈教學的第一課程,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比如說身體的軟度、柔韌度、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下腰劈腿等等。
(二)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適應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教學理念,也是提高舞蹈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舞蹈素養、舞蹈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中需要教師樹立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以學生為本,開展因材施教的課程教學。因材施教是教學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個性差異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進行正對性教學,實施有的放矢的開展差別教育。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揚長避短、彌補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舞蹈教學中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比如說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有序的憑借學生的舞蹈基礎、領悟能力等等將學生大體上進行分組。對于舞蹈基礎知識、技巧薄弱的學生,加大基礎舞蹈的教學力度。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注重其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
(三)加強高校舞蹈教學實踐環節教學
理論與實踐二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理論知識是指導實踐活動的前提基礎,實踐活動是理論知識的檢驗和有效補充,是檢驗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的將二者融合起來。在注重舞蹈理論教學的同時,還應當加大對舞蹈實踐、舞蹈表演的教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發現學生教學活動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和調整教學進度,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另一方面,舞蹈實踐等集體活動,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效的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教學有效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創新能力等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可以舉辦如:文藝匯演、舞蹈藝術節、舞蹈表演比賽等等舞蹈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總之,在創新舞蹈教學方法,提高舞蹈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還應當提高教師的專業舞蹈素養,打造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舞蹈師資隊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更好的服務于我國高校舞蹈教學事業。
參考文獻:
[1]馬曉莉.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2,(27).
[2]劉荔.新形勢下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關于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1,(18).
[3]王敏.高校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才智,2011,(04).
[4]范巍.高校舞蹈教學問題與對策分析[J].大舞臺,2010,(09).
[5]張曉紅.高校舞蹈教學的改革和發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