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菊
摘 要: 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全球范圍內因為操作風險而造成銀行產生重大損失甚至破產的案件不斷增多,由于操作風險分布的廣泛性和管理的復雜性,一直缺少有效的風險測量和控制的手段。再加上我國的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尚處于認識、深化階段,因而對于操作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現在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先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現狀,對造成管理上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給予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風險管理
隨著現代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了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以經營貨幣為主的特殊行業,其具有高風險性,因此對于風險的管理和防范一直是商業銀行發展的主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有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一直以來是各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到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成熟和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技術,操作風險雖然一直存在但卻未被重視,直到新巴塞爾協議的推出,對于操作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才逐漸引起銀行業和監管機構的注意和重視。
一、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迅速,金融產品的種類也不斷地增多,由此所帶來的風險也不斷增加,特別是操作風險問題頻發,其影響力和破壞力逐漸增強。比如,2001年,中行開平支行三任前行長等人內外勾結,大肆貪污挪用巨額銀行資金,9年作案,造成4.83億美元巨額虧損;2004年錦州市交通銀行2.21億元不良資產核銷案件;2010年底齊魯銀行銀行職員與外部人員內外勾結詐騙金額達 101億案件等,從這些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我國商業銀行在操作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上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人為因素影響很大。除此之外,因為間接地操作失誤、不完全的流程管理、不規范的法律規范等造成損失的案件也時常發生。操作風險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需要重視和防范的重點,加強和改進操作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二、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問題發生的原因分析
1.對于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和認識存在偏差。許多銀行從業人員對于操作風險的認識不足或片面,對于操作風險僅僅從字面上認為是操作性風險,而沒有真正地去把握其內涵,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有問題或不完善的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而不僅僅是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由于操作不恰當而造成的操作性風險。銀行監管審查部門對于操作風險的事前防范措施和事中控制的措施往往比較少,而主要重視事后管理。同時對于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管不足,而是將精力主要集中于普通基層員工,這樣一旦高層管理人員操作失誤或存在道德風險,它所引起的操作風險的危害可能會更大。
2.造成操作風險的人為因素。引起操作風險的因素中人為因素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主要包括銀行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許多重大的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都是由內部欺詐和外部欺詐所造成的,甚至一些系統問題也是由于銀行人員的工作疏忽造成的。因此人為因素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問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對商業銀行來說提高員工的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3.商業銀行對于操作風險管理的體系和框架不健全。一些商業銀行尚未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從而不能對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測與應對,對于風險的管理太過分散,不能系統、完善地對風險加以控制;商業銀行總分行的組織形式也不利于實時有效地實施監督管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大多采取總分行制,此種系統不利于銀行風險管理的及時性、時效性,削弱了銀行進行內部控制的力度,從而增加了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對于操作風險的管理缺乏完善科學的處理方法和程序,不能有效地處理操作風險事件。
4.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沒有建立風險數據庫,因而對于操作風險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在日常業務操作過程中,操作風險主要是通過銀行從業人員的自律和風險管理人員的經驗和直覺來加以防范的,對于操作風險的大小和危害只是定性估計和主觀感覺,因為數據的缺乏,對于操作風險的計量和分析還沒有科學準確的方法,從而很難對操作風險進行事前防范,而主要采取事后補救的亡羊補牢的方法,當操作風險事件發生時采取緊急措施加以控制,但常常忘記從中吸取教訓,當此種事件再次發生時仍然束手無策。
三、對于操作風險防范的建議
1.通過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員工對于風險的防范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從業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銀行業務的效率和操作風險發生的概率,銀行應建立嚴格的員工準入制度,同時對于銀行的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檢查和考核,還要通過定期培訓的方式提高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控制能力,努力地降低操作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構建良好的操作風險管理組織構架。銀行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委員會來對操作風險進行及時的、有效的檢測防范和控制,要確保其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獨立性,而不應與其他業務部門交叉,同時銀行應明確各個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一整套程序和策略對操作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評估、檢測和控制、
3.完善操作風險數據庫。操作風險數據庫的建立是操作風險量化的前提,銀行應全面收集風險相關信息,如風險發生時間、發生的業務領域以及對銀行造成的損失數額等,同時還要保證所收集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全面性,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對操作風險進行準確的定量分析和建模管理分析。
參考文獻:
[1]錢浩輝,徐學鋒.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問題解析[J].浙江金融,2011,12:27-29+33.
[2]劉永清.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宋永強.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探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4]劉青.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2.
[5]史弢.淺析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4,03:231-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