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蘭
摘?;要:本文針對政治教學的現狀,立足于專業滲透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嘗試從教學情景專業化、教學任務專業化、教學場所專業化、教師形象專業化四個角度,闡述政治教學必須為專業教育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政治教學?;專業化?;有效性
職業院校旨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或技能型勞動者。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側重于應用,從企業、行業發展需要的實際出發,以各種技能訓練為重要抓手,突出職教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顯然,德育仍是職業院校的首要任務。那么,在注重技能訓練的職業院校,面向厭倦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學生,政治課程應當如何發揮其作用呢?筆者認為,政治教學必須貼近學生學習需求,立足專業教育,方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為塑造人格服務的功能。
一、職業院校政治教學現狀分析
政治課是職業院校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前提和必備條件,也是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然而,政治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卻因為課堂沉悶效果不佳、脫離實際難顯成績,成為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課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教學內容與專業脫節
政治課的理論性強,注重概念的解釋、理論的講解,看重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教學內容與專業嚴重脫節,尤其是對有著明顯輕基礎、重專業傾向的技校生而言,更是無法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2.教學模式單調呆板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安排測試—學生參加應試的“滿堂灌”方式,而技校生大多邏輯思維較弱。面對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他們很快就會因缺乏新鮮感失去學習的熱情。
3.師生認識有偏差
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學生普遍認為政治課就是教師的空洞說教,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相干,課堂沉悶而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認為學生難管,感到教育不能、學生不合作而厭教。
4.受社會不良輿論的影響
社會上,部分輿論推崇“技能本位”,甚至“技能至上”,致使政治教育處于“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很次要,忙起來不必要”的尷尬位置,甚至部分院校直接把政治課等基礎課程壓縮到幾乎沒有的地步。再加上社會上確實存在著先富起來的一些人并不是德、識、能較高者,使得職業院校中政治課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
二、職業院校政治教學的新嘗試
根據職業院校教學特色,結合學生實際特點,筆者認為政治課專任教師應當樹立并強化“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強化政治教育為專業學習服務的意識,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職業院校的政治課只有服務于專業課,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不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教學情境專業化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教學情境的設置理應以學生的需要為依據。職業院校學生報讀專業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習得一技之長。專業素質是學生最直接、最現實的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專業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也給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插上了飛躍的翅膀。
例如,筆者在進行“誠信”教育時,結合課前的教學對象——機電專業應屆畢業生分析,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首先通過小品《非誠勿招》展示了一名機電專業學生在應聘銀行電工一職時,丟棄誠信后的種種經歷,引導學生感受誠信的重要性。緊接著,通過一位中國留學生到國外求學時,因發現并惡意使用當地公交系統的設計漏洞逃票,被抓三次并記錄在案,導致在當地找不到工作的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最后通過兩個案例(一是PLC專業課上沒有完成作業是否會抄襲;二是下廠進行專業實習時,發現了老板偷工減料的行為會如何處理)引發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掌握知識點。
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創設學生求職應聘的實際情境,通過多個與學生專業貼近的情景案例,逐步滲透了誠信教育,增強了知識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教學任務專業化
宋代學者朱熹說過:“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一切學習都不是為學而學,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如電子商務與物流專業的學生常常需要與客戶溝通,培養良好的溝通禮儀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絕大部分學生的空閑時間都耗在電腦上,在網絡世界里,他們的知識面被極大地擴大,表現出較強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但由于過多沉迷在虛擬世界而缺乏與人面談、溝通的體驗,特別容易忽略與人面對面交流時的禮儀問題。面對諸如此類的專業學生,筆者認為政治課的教學任務的設計應專業化,創設出職場專業任務,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直觀地認識溝通禮儀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例如課前首先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到商場拍攝顧客與售貨員溝通的成功或失敗案例;課堂上選播學生拍攝的錄像,并引導學生認真觀看,分組討論,把案例中銷售成功的經驗及失敗的教訓分別概括出來,總結出言談舉止得體的銷售能成功,言談舉止粗魯的銷售必定是失敗,從而引出禮儀在與人溝通中的重要性。通過學生表演,把職場人在商務洽談中存在的問題搜索出來并進行修正展示。結合專業,設置模擬職場,布置專業任務,給予學生舞臺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禮儀知識的理解,有利于突破商務溝通禮儀的實際運用。最后,通過圖片展示職場中各種錯誤的行為舉止,采用知識問答以及課堂練習由易到難地進行任務鞏固,幫助學生提升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此知識點的教學,結合授課班級的專業特色,創設工作情景,設置貼近專業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知識點的實用性,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進展順利,促使學生正視自己在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教學場地專業化
研究表明,教學場所的質量對教師和學生的身心活動有直接的影響,可以引起教師和學生在生理上的不同感覺,也能使師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
例如在對物流專業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時,為貼近專業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筆者把教學場所遷移到物流實訓室,通過實踐活動教學,引導學生感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本次活動課,全班同學被分成4個大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貨物入庫、貨物配送兩個項目中展開競賽,各組學生在競賽中爭分奪秒,施展渾身解數,大展各自風采。然而,比賽是殘酷的,成績出來后,有人歡喜有人愁。這時,就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時機了!學生在參賽、觀賽過程中,明顯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學生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引導下,團隊精神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
諸如此類專業實踐活動的教學,學生通過不同教學場所體驗到政治理論知識在專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一體化教學核心思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使知識點更深刻地留在學生的腦海中。
4.教師形象專業化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職業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內在修煉,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還要注重自身形象塑造,通過得體的打扮,專業化的形象,突出授課內容,更好地開展教學。
例如在建筑工程造價與管理專業班級講授“責任意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帶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走進課堂,指著安全帽說:“同學們,作為一名建筑工造價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大家對它不陌生吧?這是建筑工人保護頭部的防護用品,是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帶好的‘安全三寶之一。我們今天就從安全帽開始講起,共同學習有關在將來的職業中如何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工作負責的知識。”教師的專業化形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的身體力行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帶上安全帽,向學生傳遞了教師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實際行動展示了責任意識,帶動了學生密切配合。巧妙的裝扮也在無聲地提升著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政治課為專業課服務,就是要求政治課專任教師應當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了解該專業人才所需要的綜合素養,尋找政治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點,從教學情境、教學任務、教學場地及教師形象等角度,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和知識需求在教學實踐中將政治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把學生從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論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慶.警惕“技能本位”“技能至上”論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影響[J].職業教育研究,2014(2).
[2]王敏.高職院校“職業人”優勢品質培養途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2).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