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摘?;要:電工基礎是職業學校電類有關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感覺概念多、原理抽象,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本文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在介紹這幾種教學方法的同時舉例說明。
關鍵詞:電工基礎?;教學方法?;舉例
電工基礎是職業學校電類有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這門課程又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對于職業院校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說要真正學透這門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以理論為主,大多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來教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學習效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
一、背景
電工基礎里面的基爾霍夫定律對于剛剛學習這門課程的同學來說是新的知識點,在分析解決復雜電路時,很多同學不知道怎么運用。究其根本原因是對這個知識點不感興趣,那么我們在講解這個定律之前首先應該介紹一下這個定律的創始人基爾霍夫,順便也可以介紹一下有關基爾霍夫的趣事。比如,他有一次舉行講座時指出,從太陽光譜上看到的黑線證明太陽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前來聽講座的銀行家譏笑基爾霍夫說:“如果不能從太陽上得到它,那這樣的金子有何用處!”后來基爾霍夫因光譜分析方面的發現榮獲了金質獎章,他把獎章給那位銀行家看,并說:“你瞧,我終于從太陽上得到了金子。”再比如說,當講到單相交流電和三相交流電這一章的時候,我們可以講一下交流電之父特斯拉,然后把交流電和直流電之爭大體做一下介紹,通過背景介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形象直觀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形象的比喻,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說當講解電位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電位比喻成海拔(如下圖所示),它們都是某一點相對于參考點的物理量,電位是電路中某一點相對于參考點(不做說明為零電位)的電壓,海拔是某點相對于海平面的垂直距離。電位有負值,海拔也有負值,兩者具有相似之處。此教學方法可以結合課件等方式給學生講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理論結合實驗
理論教學在講解某些物理現象的時候比較抽象枯燥,通過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們在講解電磁感應現象時,通過實驗將一條形磁鐵放置在線圈中,當其靜止時,檢流計的指針不偏轉,將它迅速拔出時,檢流計指針都會發生偏轉,說明線圈中有電流。通過實驗也可以說明電流的大小與磁鐵放入線圈中的速度有關。理論結合實驗可以使學生對于一些物理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增加它們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對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實驗通常在實驗室進行,通常要利用多媒體先講解理論知識,然后用實驗來驗證,最后總結。
四、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可以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一種討論的氣氛。首先要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后總結問題。比如在講電路的電抗和阻抗時,首先我們要提出電抗和阻抗的概念,先讓學生回答“抗”在字典中的解釋,那就是反抗、阻礙。這里面的“電”就是電感和電容,電抗就是電感和電容對電流的阻礙。它是怎么阻礙的,怎么來求電抗,電抗在電路中對電流和電壓的相位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深入了解學生
老師應該在教課的同時對班級每個的學生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哪些學生平時學習認真,哪些學生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找出每個學生的優缺點。課后與學生親切交談,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對學習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多引導,對學習較好的同學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總之,教師要從多方面、多角度讓學生對電工基礎這門課產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各種適當的教學方法,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了解學生,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教好這門課。
參考文獻:
[1]劉先慧.電工基礎[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7.
[2]錢金發.電工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