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喻勛良
廣東省技師學院,屹立于美麗的東江之畔、雄偉的羅浮山,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搖籃。20多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10萬余人,其中培養學歷制高技能人才2萬余人,培訓非學歷制高技能人才1萬余人,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近3年來,學院選手在各類技能大賽中頻頻奪牌獲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學院有一支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搭建制度平臺,營造技能大師成長良好氛圍
第一,學校在《廣東省技師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11年—2015年)》中明確提出:學校依托重點專業的師資力量和設備優勢,成立技師工作室,評定技能大師。2013年出臺了《關于設立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通知》〔粵技院(2013)13號文〕、《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辦法》等文件,成立了由院長牽頭的技能大師評定工作小組,明確了技能大師的資格條件、工作要求,明確技能大師的培養堅持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相結合,大力加強技能大師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校內評選制度。在全校范圍廣泛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評選活動,定期在校內公開選拔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參加各級評選活動,為教師參加校內技能大師評選創造條件。
第三,在對技術能手和一體化教師按月給予一定獎勵的基礎上,視技能大師室工作情況給予不等的課時津貼。
第四,在院內營造崇德尚技、博學精工、尊重技能、重視人才的環境。一是學院通過主要干道即“技能大道”大力宣傳技能大師在學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二是通過櫥窗宣傳技能大師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三是通過全院升旗儀式宣傳技能大師的典型事跡,突出技能大師的地位和榮譽,不斷營造有利于技能大師成長的良好氛圍。
;?;搭建師生廣泛參與的技能競賽平臺,助推技能大師成才
學院這些年來之所以是廣東省組隊參加全國比賽的主力學校,走的是鍥而不舍、實干興邦的道路;大力搭建校內外競賽平臺,充分發揮各類技能大賽的激勵、引導、輻射作用。對于世賽、國賽和地方性的各項技能大賽,學院均踴躍參加,實行“廣泛篩選,集中訓練,逐步淘汰,高手參賽”的培育方針。由于從基層每個單元廣泛開展技能競賽,逐級推進各類賽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加寬廣、有效的成才通道,同時學院也聲譽日高。
競賽是手段,推進技能人才培養是目的。為此,一是建立以賽促學的機制。學院每兩年舉辦一次技能節與科技作品展,學院各系部每學期也都有一些常規性的比賽。二是建立以賽促教的機制。技能競賽展示的是選手的水平,檢驗的是教練的實力。為此,學院從人、財、物等方面大開綠燈,使帶教人員集中精力帶出水平來,并把競賽的規則、標準、要求與題型等作為教研內容,深入研究,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以賽促改的機制。名次背后的真正差距是各校在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上的差距。以賽促改,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發展是競賽賦予學校內涵建設的最核心要求。只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等教學改革手段,才能鍛煉教師隊伍,嚴格要求學生刻苦訓練,加快技能大師的培養步伐。尤其在“以賽促學”等方面一步一個腳印,虛心向他人學習,最終使得“以賽促學”的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并取得可喜可賀的成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提升了學院的品質品牌。
;?;搭建高端引領平臺,推動技能大師隊伍梯次發展和多能發展
學校各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從理論、實際操作和技能競賽三個方面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在技能人才培養環境上,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大師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培養場所,并以崗位能力為主要培訓內容,建成了仿真訓練室或實踐工作室。同時要求大師們積極組織成員積極參加企業及市級、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的技能比武大賽。在培養方式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工藝流程和相關知識的培訓、仿真訓練、技術革新、技藝傳授等活動。
所謂“階梯式”的大師工作室,就是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通過“導師帶徒”的形式,開展傳、幫、帶工作,建立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師帶準大師,準大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帶新教師,力求以點帶線、連線成片,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形成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的滾雪球式的良好局面。目前學院的大師工作室中,已有15人晉升到高級技師、技師行列,工作室成員及學員都成為學校的“能工巧匠”和教學骨干,涵蓋了學校多個工種、大部分專業。
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是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的又一大亮點。這種培養方式打破了多個工種之間的界限,一個技能大師既要熟悉本職工作,又要了解相關專業技能知識。讓一個“專才”發展成為“通才”,為學校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將是學院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
;?;搭建高效、高端的國內外校企合作平臺,夯實技能大師培養基礎
一是積極開展技能大師培養工程,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此,學院實施技能大師進修、定期深入企業實踐等制度,了解專業和行業發展新動向,在教學中引進和滲透新技術、新成果。
二是以項目為紐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起進行研發和技術攻關,在合作中,提升教師技能。學院與企業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完成汽車空調系統改造、惠州自來水供水系統技術改造、半導體二級放電管自動測試分送系統等項目。在技術開發的實戰環境中,技能大師的職業技能、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
三是校企合作共建大師工作室,為技能大師培養奠定物質基礎。學院在校內實訓中心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為技能大師的培養構建堅實的物質平臺。先后建成了39個多功能實訓中心以及180多個校外實訓、就業基地和師資培養基地,并與海爾集團等企業共建了共享型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師生開展科技服務、培養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
學院積極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技能教學舞臺上的佼佼者和技工院校增強育才效能的引領者。
一是發揮大師們在行業通用基礎技能“一體化教學”的骨干作用。該教學過程讓技能大師承擔的通用基礎技能分解為若干教學模塊最難的教學任務,重點抓好“教、學、做”融合一體的講解與示范作用,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規范有效、安全文明。
二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核心技能一體化教學的特別專長。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職業崗位功能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務中,發揮其在某一專業核心技能上強化訓練的點石成金的專長,并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學指導過程中,深入淺出地精講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點的應用,理論緊密結合實際,走產教結合之路,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三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綜合技能方面“一體化教學”的指導能力。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承擔集多項相近相關專業技能為一體的綜合訓練課題的任務,起到鞏固、提升、拓展核心技能和保證產品質量的作用,并在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幫助師生分析解決技能訓練的實際問題,做到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切實加強了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力度,從而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術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發揮大師們跨專業的綜合項目“一體化教學”的引領才能。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承擔若干典型綜合項目任務時,做好團隊共同完成任務的教學及管理工作,從目標任務的整體分析到子任務的分解,從方案的設計到工藝流程的制定,從內部工作的協調到外部環境的溝通,都在大師的指導下,由團隊成員自主解決專業性、技術性問題。在完成整體項目的過程中,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滲透與綜合,重視知識與實用性的溝通與轉化,促使學生在運用綜合性知識與技能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成為攻堅克難、身懷絕技的準技師走向工作崗位。
(本文節選自《技能名師是如何煉成的——廣東省技師學院名師成長錄》)endprint
廣東省技師學院,屹立于美麗的東江之畔、雄偉的羅浮山,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搖籃。20多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10萬余人,其中培養學歷制高技能人才2萬余人,培訓非學歷制高技能人才1萬余人,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近3年來,學院選手在各類技能大賽中頻頻奪牌獲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學院有一支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搭建制度平臺,營造技能大師成長良好氛圍
第一,學校在《廣東省技師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11年—2015年)》中明確提出:學校依托重點專業的師資力量和設備優勢,成立技師工作室,評定技能大師。2013年出臺了《關于設立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通知》〔粵技院(2013)13號文〕、《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辦法》等文件,成立了由院長牽頭的技能大師評定工作小組,明確了技能大師的資格條件、工作要求,明確技能大師的培養堅持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相結合,大力加強技能大師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校內評選制度。在全校范圍廣泛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評選活動,定期在校內公開選拔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參加各級評選活動,為教師參加校內技能大師評選創造條件。
第三,在對技術能手和一體化教師按月給予一定獎勵的基礎上,視技能大師室工作情況給予不等的課時津貼。
第四,在院內營造崇德尚技、博學精工、尊重技能、重視人才的環境。一是學院通過主要干道即“技能大道”大力宣傳技能大師在學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二是通過櫥窗宣傳技能大師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三是通過全院升旗儀式宣傳技能大師的典型事跡,突出技能大師的地位和榮譽,不斷營造有利于技能大師成長的良好氛圍。
;?;搭建師生廣泛參與的技能競賽平臺,助推技能大師成才
學院這些年來之所以是廣東省組隊參加全國比賽的主力學校,走的是鍥而不舍、實干興邦的道路;大力搭建校內外競賽平臺,充分發揮各類技能大賽的激勵、引導、輻射作用。對于世賽、國賽和地方性的各項技能大賽,學院均踴躍參加,實行“廣泛篩選,集中訓練,逐步淘汰,高手參賽”的培育方針。由于從基層每個單元廣泛開展技能競賽,逐級推進各類賽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加寬廣、有效的成才通道,同時學院也聲譽日高。
競賽是手段,推進技能人才培養是目的。為此,一是建立以賽促學的機制。學院每兩年舉辦一次技能節與科技作品展,學院各系部每學期也都有一些常規性的比賽。二是建立以賽促教的機制。技能競賽展示的是選手的水平,檢驗的是教練的實力。為此,學院從人、財、物等方面大開綠燈,使帶教人員集中精力帶出水平來,并把競賽的規則、標準、要求與題型等作為教研內容,深入研究,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以賽促改的機制。名次背后的真正差距是各校在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上的差距。以賽促改,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發展是競賽賦予學校內涵建設的最核心要求。只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等教學改革手段,才能鍛煉教師隊伍,嚴格要求學生刻苦訓練,加快技能大師的培養步伐。尤其在“以賽促學”等方面一步一個腳印,虛心向他人學習,最終使得“以賽促學”的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并取得可喜可賀的成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提升了學院的品質品牌。
;?;搭建高端引領平臺,推動技能大師隊伍梯次發展和多能發展
學校各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從理論、實際操作和技能競賽三個方面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在技能人才培養環境上,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大師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培養場所,并以崗位能力為主要培訓內容,建成了仿真訓練室或實踐工作室。同時要求大師們積極組織成員積極參加企業及市級、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的技能比武大賽。在培養方式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工藝流程和相關知識的培訓、仿真訓練、技術革新、技藝傳授等活動。
所謂“階梯式”的大師工作室,就是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通過“導師帶徒”的形式,開展傳、幫、帶工作,建立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師帶準大師,準大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帶新教師,力求以點帶線、連線成片,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形成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的滾雪球式的良好局面。目前學院的大師工作室中,已有15人晉升到高級技師、技師行列,工作室成員及學員都成為學校的“能工巧匠”和教學骨干,涵蓋了學校多個工種、大部分專業。
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是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的又一大亮點。這種培養方式打破了多個工種之間的界限,一個技能大師既要熟悉本職工作,又要了解相關專業技能知識。讓一個“專才”發展成為“通才”,為學校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將是學院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
;?;搭建高效、高端的國內外校企合作平臺,夯實技能大師培養基礎
一是積極開展技能大師培養工程,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此,學院實施技能大師進修、定期深入企業實踐等制度,了解專業和行業發展新動向,在教學中引進和滲透新技術、新成果。
二是以項目為紐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起進行研發和技術攻關,在合作中,提升教師技能。學院與企業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完成汽車空調系統改造、惠州自來水供水系統技術改造、半導體二級放電管自動測試分送系統等項目。在技術開發的實戰環境中,技能大師的職業技能、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
三是校企合作共建大師工作室,為技能大師培養奠定物質基礎。學院在校內實訓中心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為技能大師的培養構建堅實的物質平臺。先后建成了39個多功能實訓中心以及180多個校外實訓、就業基地和師資培養基地,并與海爾集團等企業共建了共享型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師生開展科技服務、培養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
學院積極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技能教學舞臺上的佼佼者和技工院校增強育才效能的引領者。
一是發揮大師們在行業通用基礎技能“一體化教學”的骨干作用。該教學過程讓技能大師承擔的通用基礎技能分解為若干教學模塊最難的教學任務,重點抓好“教、學、做”融合一體的講解與示范作用,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規范有效、安全文明。
二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核心技能一體化教學的特別專長。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職業崗位功能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務中,發揮其在某一專業核心技能上強化訓練的點石成金的專長,并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學指導過程中,深入淺出地精講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點的應用,理論緊密結合實際,走產教結合之路,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三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綜合技能方面“一體化教學”的指導能力。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承擔集多項相近相關專業技能為一體的綜合訓練課題的任務,起到鞏固、提升、拓展核心技能和保證產品質量的作用,并在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幫助師生分析解決技能訓練的實際問題,做到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切實加強了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力度,從而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術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發揮大師們跨專業的綜合項目“一體化教學”的引領才能。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承擔若干典型綜合項目任務時,做好團隊共同完成任務的教學及管理工作,從目標任務的整體分析到子任務的分解,從方案的設計到工藝流程的制定,從內部工作的協調到外部環境的溝通,都在大師的指導下,由團隊成員自主解決專業性、技術性問題。在完成整體項目的過程中,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滲透與綜合,重視知識與實用性的溝通與轉化,促使學生在運用綜合性知識與技能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成為攻堅克難、身懷絕技的準技師走向工作崗位。
(本文節選自《技能名師是如何煉成的——廣東省技師學院名師成長錄》)endprint
廣東省技師學院,屹立于美麗的東江之畔、雄偉的羅浮山,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搖籃。20多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10萬余人,其中培養學歷制高技能人才2萬余人,培訓非學歷制高技能人才1萬余人,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近3年來,學院選手在各類技能大賽中頻頻奪牌獲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學院有一支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搭建制度平臺,營造技能大師成長良好氛圍
第一,學校在《廣東省技師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11年—2015年)》中明確提出:學校依托重點專業的師資力量和設備優勢,成立技師工作室,評定技能大師。2013年出臺了《關于設立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通知》〔粵技院(2013)13號文〕、《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辦法》等文件,成立了由院長牽頭的技能大師評定工作小組,明確了技能大師的資格條件、工作要求,明確技能大師的培養堅持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相結合,大力加強技能大師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校內評選制度。在全校范圍廣泛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評選活動,定期在校內公開選拔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參加各級評選活動,為教師參加校內技能大師評選創造條件。
第三,在對技術能手和一體化教師按月給予一定獎勵的基礎上,視技能大師室工作情況給予不等的課時津貼。
第四,在院內營造崇德尚技、博學精工、尊重技能、重視人才的環境。一是學院通過主要干道即“技能大道”大力宣傳技能大師在學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二是通過櫥窗宣傳技能大師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三是通過全院升旗儀式宣傳技能大師的典型事跡,突出技能大師的地位和榮譽,不斷營造有利于技能大師成長的良好氛圍。
;?;搭建師生廣泛參與的技能競賽平臺,助推技能大師成才
學院這些年來之所以是廣東省組隊參加全國比賽的主力學校,走的是鍥而不舍、實干興邦的道路;大力搭建校內外競賽平臺,充分發揮各類技能大賽的激勵、引導、輻射作用。對于世賽、國賽和地方性的各項技能大賽,學院均踴躍參加,實行“廣泛篩選,集中訓練,逐步淘汰,高手參賽”的培育方針。由于從基層每個單元廣泛開展技能競賽,逐級推進各類賽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加寬廣、有效的成才通道,同時學院也聲譽日高。
競賽是手段,推進技能人才培養是目的。為此,一是建立以賽促學的機制。學院每兩年舉辦一次技能節與科技作品展,學院各系部每學期也都有一些常規性的比賽。二是建立以賽促教的機制。技能競賽展示的是選手的水平,檢驗的是教練的實力。為此,學院從人、財、物等方面大開綠燈,使帶教人員集中精力帶出水平來,并把競賽的規則、標準、要求與題型等作為教研內容,深入研究,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以賽促改的機制。名次背后的真正差距是各校在培養理念、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上的差距。以賽促改,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發展是競賽賦予學校內涵建設的最核心要求。只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等教學改革手段,才能鍛煉教師隊伍,嚴格要求學生刻苦訓練,加快技能大師的培養步伐。尤其在“以賽促學”等方面一步一個腳印,虛心向他人學習,最終使得“以賽促學”的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并取得可喜可賀的成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提升了學院的品質品牌。
;?;搭建高端引領平臺,推動技能大師隊伍梯次發展和多能發展
學校各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從理論、實際操作和技能競賽三個方面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在技能人才培養環境上,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大師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培養場所,并以崗位能力為主要培訓內容,建成了仿真訓練室或實踐工作室。同時要求大師們積極組織成員積極參加企業及市級、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的技能比武大賽。在培養方式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工藝流程和相關知識的培訓、仿真訓練、技術革新、技藝傳授等活動。
所謂“階梯式”的大師工作室,就是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通過“導師帶徒”的形式,開展傳、幫、帶工作,建立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師帶準大師,準大師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帶新教師,力求以點帶線、連線成片,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形成一個人帶動一群人的滾雪球式的良好局面。目前學院的大師工作室中,已有15人晉升到高級技師、技師行列,工作室成員及學員都成為學校的“能工巧匠”和教學骨干,涵蓋了學校多個工種、大部分專業。
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是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的又一大亮點。這種培養方式打破了多個工種之間的界限,一個技能大師既要熟悉本職工作,又要了解相關專業技能知識。讓一個“專才”發展成為“通才”,為學校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將是學院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
;?;搭建高效、高端的國內外校企合作平臺,夯實技能大師培養基礎
一是積極開展技能大師培養工程,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此,學院實施技能大師進修、定期深入企業實踐等制度,了解專業和行業發展新動向,在教學中引進和滲透新技術、新成果。
二是以項目為紐帶,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起進行研發和技術攻關,在合作中,提升教師技能。學院與企業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完成汽車空調系統改造、惠州自來水供水系統技術改造、半導體二級放電管自動測試分送系統等項目。在技術開發的實戰環境中,技能大師的職業技能、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
三是校企合作共建大師工作室,為技能大師培養奠定物質基礎。學院在校內實訓中心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為技能大師的培養構建堅實的物質平臺。先后建成了39個多功能實訓中心以及180多個校外實訓、就業基地和師資培養基地,并與海爾集團等企業共建了共享型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師生開展科技服務、培養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
學院積極搭建一體化教學平臺,為技能大師打造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技能教學舞臺上的佼佼者和技工院校增強育才效能的引領者。
一是發揮大師們在行業通用基礎技能“一體化教學”的骨干作用。該教學過程讓技能大師承擔的通用基礎技能分解為若干教學模塊最難的教學任務,重點抓好“教、學、做”融合一體的講解與示范作用,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規范有效、安全文明。
二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核心技能一體化教學的特別專長。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職業崗位功能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務中,發揮其在某一專業核心技能上強化訓練的點石成金的專長,并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學指導過程中,深入淺出地精講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點的應用,理論緊密結合實際,走產教結合之路,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三是發揮大師們在專業綜合技能方面“一體化教學”的指導能力。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承擔集多項相近相關專業技能為一體的綜合訓練課題的任務,起到鞏固、提升、拓展核心技能和保證產品質量的作用,并在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幫助師生分析解決技能訓練的實際問題,做到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切實加強了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力度,從而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術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發揮大師們跨專業的綜合項目“一體化教學”的引領才能。該教學過程是讓技能大師在承擔若干典型綜合項目任務時,做好團隊共同完成任務的教學及管理工作,從目標任務的整體分析到子任務的分解,從方案的設計到工藝流程的制定,從內部工作的協調到外部環境的溝通,都在大師的指導下,由團隊成員自主解決專業性、技術性問題。在完成整體項目的過程中,注重學科知識間的滲透與綜合,重視知識與實用性的溝通與轉化,促使學生在運用綜合性知識與技能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成為攻堅克難、身懷絕技的準技師走向工作崗位。
(本文節選自《技能名師是如何煉成的——廣東省技師學院名師成長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