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光
摘 要:2006年財政部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中對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解釋有: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二是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企業實務工作中的會計政策變更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據第二條來解釋的,也就是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但是這些會計政策變更真的是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嗎,這值得探究。
關鍵詞:會計;政策變更;融資動機;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1-0168-02
最近幾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會計造假事件頻頻發生,這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這是因為在目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下,會計處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可能存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所以這為企業提供了非常高的操作空間,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來變更會計政策。
據統計,僅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中,就有12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10月份調整了會計估計,而在2012年前10個月,這一數字為64家,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進行會計估計變更的為130家左右,會計政策變更的大約為30家。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企業的會計政策變更是為了提供更真實、更可靠的會計信息,還是背后隱藏著其他的動機。
我們在對國內2006—2011年的有關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方面的文獻整理得出,目前,中國的研究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動機的文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盈余動機。徐杉(2012)、張軍(2012)、張燕(2012)等研究了企業會計政策變更的動因主要是盈余動機,并且分析了上市公司應用會計政策變更實施盈余管理的類型:(1)變更存貨計價方法;(2)變更相關資產的初始計量或后續計量方法;(3)變更收入確認的原則;(4)變更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方法;(5)變更借款費用的處理方法等。
二是巨額沖銷動因。吳水澎(2004)、王杏紅(2012)等對利用巨額沖銷的上市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巨額沖銷與董事變更比例成正比例,與企業規模負相關。
三是收益平滑動因研究。劉斌等(2005)對進行了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的企業進行的研究發現,這些公司存在利潤遞增型收益平滑行為。
另外也有很多的學者研究了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在這方面關于會計實務處理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姚文英(2006)、譚玉林(2009)、馮永琴(2009.11)、鄭淘(2009)等主要研究了會計政策變更后的所得稅的處理問題。劉瑩、周鳳(2010),毛新述、姚淑瑜(2011)等主要研究了會計政策變更與前期差錯變更的會計處理。
目前國內關于自發性會計政策變更的文獻主要就集中在這幾方面,對于會計政策變更的動機的案例研究很少。鑒于目前國內案例研究比較少,筆者認為用案例分析法還是比較有意義的。在對滬深兩市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變更原因分析得出,主要是有以下三種動機。
一是融資動機。這主要是一些擬融資企業的動機。根據相關規定,連續三年盈利是上市的必備條件之一。于是一些需要上市的公司不惜采用各種認為有利的會計估計進行盈余操控。還有一些準備上市的公司,以為增加謹慎性更能通過上市審查,人為地對行業通常對于賬齡二年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為20%,設置為40%甚至50%。
另外,對于一些已經上市的公司而言,他們也會有融資的需要。以發行公司債券為例,按照相關規定,發行條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如果粉飾利潤,就可以提高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評估,這樣就可以比較低的利率來發行公司債券。
比如太鋼不銹(000825)6月15日發布公告稱,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土地、房屋及構筑物從之前的20年調整為30年;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的折舊年限從之前的10年調整為15年,所用的理由是: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并且與行業相比折舊率過高。固定資產折舊不僅跟折舊年限相關,跟殘值率也非常相關。所以我們從公司公告中也可以看出太鋼不銹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的殘值率從2011年開始將過去的3%變為的3%、5%和10%三個檔位,這樣極大地降低了太鋼不銹的年折舊額,從而給公司憑空創造利潤。
二是“平滑”利潤。平滑利潤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動機。10月20日,應收賬款巨大的三一重工(600031)發布《關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對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作出了重大調整。
這一調整對三一重工業績的影響很直接——1—9月,三一重工的凈利潤將增加4.7億元左右。
此前有多家券商發布研究報告,稱三一重工業績低于預期,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應收賬款壓力大,現金流惡化,逆市增長難度較大等等問題。而三一重工的主要競爭對手中聯重科,則受到多家機構則大力褒揚,甚至稱其“一枝獨秀”。這讓三一重工的壓力很大。事實上,去年中聯重工也進行了應收賬款壞賬比例的重大調整。
此次三一重工的計提比例調整,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保住公司的行業內上市公司利潤第一的位子。雖然在短期內會有一些非議,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如果不變更,公司年度凈利潤下滑到行業第二位是很有可能的,由此很可能會失去市值第一的位子,這對公司的市場營銷、香港上市以及后續的融資等方面都會產生非常多的消極影響。
三是管理層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管理層掌握了公司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可以利用會計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向股東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隱藏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會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劉青、朱明敏(2008)在對四川長虹(600839)的盈余管理研究中發現,四川長虹在1999—2004年陸續通過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計提變更,存貨跌價準備變更和委托理財跌價變更等會計變更手段調低利潤。目的是為了高級管理層變更背景下的業績考核效應,該動機具有紅利報酬效應和政治成本效應的雙重性質。endprint
在對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動因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的行業集中調整會計政策,也與目前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
目前,航運業處于艱難的復蘇期,盈利困難。所以目前有比較多的航運業的企業采用了會計政策調整。中海海盛(600896)將運輸船的使用壽命從8~22年變更為8~25年,新造船舶預計使用壽命從22年變更到25年,船舶凈殘值也發生了大的變動,從180美元/輕噸變更470美元/輕噸,也就是說1輕噸退役的船舶賣廢鋼可以收回2 961.42元,比原來的1 350元增加了一倍多。中海發展(600026),同樣因為調整了使用年限和殘值之后增加當年利潤總額約為5.96億元。
在機械制造行業,因為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減少的雙重影響,工程機械行業也面臨需求減少,利潤下降的壓力。中聯重科(000157)和三一重工(600031)這對競爭對手同樣選擇在10月里調整會計政策,只是后者是相隔了一年才做出了調整。中聯重科去年10月份調整的會計政策,大幅調低1年以內應收款的壞賬計提比例,從5%直落1%,因為此次變更增加的凈利潤達1.61億元左右,占全年凈利潤的2%。三一重工在今年10月份同樣采用了這方面的會計政策的變更。
同樣的原因也發生在鋼鐵行業,主要是鋼鐵行業目前面臨成本、原材料、能源價格提高所帶來的壓力,實現利潤比較難,如果變更會計估計,可以為未來提前預留利潤空間。因為鋼鐵行業固定資產龐大,所以鋼鐵行業會計政策調整的對象大多是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鞍鋼股份(000898)17日發布調整部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公告稱,公司決定從2013年1月1日起對部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進行調整。而在2008年和2011年,鞍鋼股份先后對固定資產折舊有過調整。鞍鋼指出,此次調整將增加2013年凈利潤9億元,比2012年少提折舊費大約為12億元。而2011年鞍鋼的折舊費為68.9億元,2012年預計為55.4億元,少了13.5億的折舊費。
電力電工行業同樣傾向于在固定資產折舊上做文章,今年4月底,華能國際(600031)對12類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殘值和年折舊率做了一系列的調整,調整以后,華能國際預計2012年度折舊費用減少約人民幣7億元,這個數字對于去年凈利潤為12.68億元的華能國際來說可不容小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公司會計政策變更有公司自身的原因,如融資需要、平滑利潤和管理層的盈余管理,也有行業自身的原因,如行業利潤下降、不景氣等。
參考文獻:
[1] 徐杉.會計政策變更的盈余管理動機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2.
[2] 張軍.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研究[J].商業經濟,2012,(8):100-101.
[3] 孟慶若.試論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動因及治理[J].現代商業,2011,(5):224-225.
[4] 譚玉林.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與所得稅處理[J].制度解讀,2009,(11):110.
[5] 馮永琴.會計政策變更的所得稅調整[J].財會月刊,2009,(11):30-31.
[6] 劉青,朱明敏.減值準備、管理層變更與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08,(10):26-30.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