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簡介:黃艷華(1976-),女,廣東樂昌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學財會一級教師。(廣東 樂昌/512219)摘要:本文提出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具體探討了理實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57-03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才是社會對人才職業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必須打破“重理論,輕實踐”“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新型教學模式探討。
一、目前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教材更新滯后
如今大多數的會計專業課程注重學科體系和理論知識體系,教材內容空洞,與實際需要嚴重脫節,不僅如此,教材的更新也趕不上課程改革的步伐。特別是財政部發布的新會計準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后,會計專業的許多知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會計科目的變化、待攤費用的處理、固定資產中增值稅的問題等等,都與原來大不一樣了。但是會計教材跟不上,只能依靠教師補充。這種滯后性導致學生無法知曉國家對財會工作的最新規定,這就造成了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的脫節。
(二)會計理論教學和實習安排不合理
有些中職學校的會計理論教學和集中實習是分別進行的,而且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會計教師擔任。這樣導致理論教學的內容與實習課題往往不符,學生感覺是學了兩門不同的課程。由不同教師擔任理論教學和實習指導就更荒唐了,有些知識的傳授不統一,甚至是自相矛盾,學生不知該聽誰的而無所適從,最后失去信心,沒興趣學會計了。
(三)實踐場所單一
當前,中職學校的會計實踐以校內實踐為主。一般在模擬實驗室,實驗室設備簡單,工具不齊全。實習時就分給學生一套資料,讓學生完成資料中的賬務處理,然后評分,就算完成任務。由于沒有實踐氛圍,基礎差的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作業,為了完成任務,他自然就會去抄別人的作業,最終導致學生學不到知識和技能。
(四)缺乏“雙師型”教師
有相當一部分的中職學校為了應付教學需要,安排一些“半路出家”的非會計專業教師或社會退職非從事教學工作的會計擔任會計教學工作。或是理論教師只能講,實習教師只會做,這些教師的知識結構陳舊,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
(五)缺乏規范的考核方法
傳統的考核方法是考試、測驗,是以分數為標準來評價教學效果的,這樣導致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為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所謂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將專業理論課與實習課進行整合,在理論教學中貫穿實踐知識,在技能訓練或實習中融合理論知識,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貫徹了“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的新理念,更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
(一)調動了學生和教師的積極主動性
1.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一般規律是:實踐——理論——實踐。根據這一規律,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邊演示實踐操作,一邊傳授理論知識,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踐操作。學生在做中學,然后在學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據研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同途徑掌握的知識比例是不同的:聽覺20%,視覺50%,自己動手90%。所以多給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他會在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學到技能、掌握知識。例如,學生對單據的傳遞程序由于沒有親身體驗會感覺很模糊。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會計模擬實驗室可以仿照企業的部門設置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就是一個部門,如財會部、設備動力部、供應存儲部、生產部等,然后設置相應的任務,讓各個部門去完成如借款單、支票、網絡銀行支付憑證、驗貨單、移庫單等原始單據的傳遞程序。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積極主動的去獲取知識。
·課程建設·會計專業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思索2.調動了教師的積極主動性
理實一體化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較強的技術操作能力。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作為教師肯定會積極主動地去鉆研業務。例如,筆者會找機會與我們本校的財會人員咨詢一些會計專業方面的知識,或是實際操作的程序和一些諸如蓋章是用紅色印油還是藍色印油之類的細節問題。時間允許的話,還會到有熟人的企業去了解一些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以彌補沒有實踐操作技能的缺憾。
(二)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評價是豐富的,多層面的,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法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體現在:
1.評價內容的擴展化
不僅評價專業技能,還把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等基本素質納入評價范圍,不僅注重學習成果、還注重學習動機和過程等。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除了教師作為評價者,還有學生、家長、社會等,這種多角度的評價,可以使學生的評價更真實、更科學、更恰當。
3.評價方法靈活化
可運用筆試、口試、演示、社會調查、項目的完成情況等各種有效的評價方法。
(三)推動了適合學生的校本教材的建設
理實一體化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為了解決中職生畢業就馬上能上崗的問題,以“滿足社會、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為前提開發適合學生的校本教材,使我們會計專業的學生走出校門就能如同有工作經驗般做各種會計工作,能夠學以致用。
1.著重培養專業課教師,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俗語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實施理實一體化,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能講能做的師資隊伍。如何建設這樣的隊伍呢?
首先,從數量上講,要有一批穩定的會計教師隊伍。這得依靠政府的關注,所以政府要增加編制,從財政上解決教師的待遇問題。學校還可以從企業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進行實務操作指導或舉行業務講座,以增加會計操作現場的真實感。
其次,從質量上講,要提高在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一方面,可以通過校本培訓或送教師參加省或國家級專業教師培訓的方式。另一方面,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到企業中進行鍛煉。因為在市場經濟下,新的會計事項層出不窮,國家幾乎每年都出臺一些與財務有關的制度、法規。所以在不影響教學工作下,還可以讓會計教師到企業兼職,參加各種會計職業資格考試來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
2.加強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
由于條件的限制,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會計實習對中職學校來說是很難實現的。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加強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就加大經費投入此建設。完整的、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多媒體教學設施、手工會計崗位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資料及會計工具的陳列室,還有模擬銀行、審計實驗室等。這些設施與現實企業中的設施幾乎是一樣的,學生從一開始就能接觸到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各種報表,真實的體驗到會計賬務處理的程序和步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其實相當于在獲取工作經驗。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課堂學習與實際工作的零距離、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
3.積極推行校本教材,改革課程設置
由于會計教材更新的滯后性,傳統的教材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的會計教育的需要。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編寫校本教材,以適應教學需要。
endprint
首先,可由學校領導及會計教師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收集相關資料(如原始單據的復印件)。
其次,由學校的專業教師歸類整理。
第三,將國家對會計行業的一些法規有機的融入教材。課程設置也應如此,要推行能力本位,將課程的教學從以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
4.規范考核方法,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好的考核方法對于學好一門課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考核,可以多種考核方式并用:一是傳統的期末考試還可以沿用,但在命題形式、成績構成上應強調實踐技能的考核。如在試題中可以讓學生填現金支票、登記賬簿等技能型的題目。二是組織各種技能競賽,如點鈔競賽、會計電算化競賽、填制憑證、裝訂憑證競賽等。三是組織參加會計職業資格的考試,鼓勵學生拿證書。除了考核學生,對教師的考核既要注重教學常規各環節落實程度的考核,又要注重與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無論什么樣的考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會計專業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解決的問題,但還屬于起步階段,還不夠成熟,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不能誤解理實一體化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組合,也不是說理論與實習由同一教師上就叫理實一體化。它的實質是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與補充,達到有機的緊密聯系,是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
(二)不能重練輕學
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是相互融合的,但由于實踐操作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比較喜歡實踐操作,而不愿意學習枯燥無味的理論。作為教師必須適時引導,把操作上升為理論。否則不僅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且會使教學陷入傳統的師父教徒弟的模式。
(三)不能學生動手,教師旁觀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認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讓學生自己操作,自己則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那這種教學無異于“放羊”,有形式無實質。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訓練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憶雯.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探究[J].江蘇教育,2009(6).
[2]王淑萍.提高會計教學效果途徑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6(1).
[3]鄧澤民,趙沛.職業教育教學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
首先,可由學校領導及會計教師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收集相關資料(如原始單據的復印件)。
其次,由學校的專業教師歸類整理。
第三,將國家對會計行業的一些法規有機的融入教材。課程設置也應如此,要推行能力本位,將課程的教學從以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
4.規范考核方法,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好的考核方法對于學好一門課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考核,可以多種考核方式并用:一是傳統的期末考試還可以沿用,但在命題形式、成績構成上應強調實踐技能的考核。如在試題中可以讓學生填現金支票、登記賬簿等技能型的題目。二是組織各種技能競賽,如點鈔競賽、會計電算化競賽、填制憑證、裝訂憑證競賽等。三是組織參加會計職業資格的考試,鼓勵學生拿證書。除了考核學生,對教師的考核既要注重教學常規各環節落實程度的考核,又要注重與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無論什么樣的考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會計專業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解決的問題,但還屬于起步階段,還不夠成熟,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不能誤解理實一體化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組合,也不是說理論與實習由同一教師上就叫理實一體化。它的實質是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與補充,達到有機的緊密聯系,是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
(二)不能重練輕學
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是相互融合的,但由于實踐操作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比較喜歡實踐操作,而不愿意學習枯燥無味的理論。作為教師必須適時引導,把操作上升為理論。否則不僅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且會使教學陷入傳統的師父教徒弟的模式。
(三)不能學生動手,教師旁觀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認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讓學生自己操作,自己則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那這種教學無異于“放羊”,有形式無實質。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訓練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憶雯.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探究[J].江蘇教育,2009(6).
[2]王淑萍.提高會計教學效果途徑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6(1).
[3]鄧澤民,趙沛.職業教育教學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
首先,可由學校領導及會計教師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收集相關資料(如原始單據的復印件)。
其次,由學校的專業教師歸類整理。
第三,將國家對會計行業的一些法規有機的融入教材。課程設置也應如此,要推行能力本位,將課程的教學從以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為中心,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
4.規范考核方法,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好的考核方法對于學好一門課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考核,可以多種考核方式并用:一是傳統的期末考試還可以沿用,但在命題形式、成績構成上應強調實踐技能的考核。如在試題中可以讓學生填現金支票、登記賬簿等技能型的題目。二是組織各種技能競賽,如點鈔競賽、會計電算化競賽、填制憑證、裝訂憑證競賽等。三是組織參加會計職業資格的考試,鼓勵學生拿證書。除了考核學生,對教師的考核既要注重教學常規各環節落實程度的考核,又要注重與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無論什么樣的考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會計專業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解決的問題,但還屬于起步階段,還不夠成熟,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不能誤解理實一體化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組合,也不是說理論與實習由同一教師上就叫理實一體化。它的實質是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與補充,達到有機的緊密聯系,是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
(二)不能重練輕學
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是相互融合的,但由于實踐操作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比較喜歡實踐操作,而不愿意學習枯燥無味的理論。作為教師必須適時引導,把操作上升為理論。否則不僅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且會使教學陷入傳統的師父教徒弟的模式。
(三)不能學生動手,教師旁觀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認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讓學生自己操作,自己則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那這種教學無異于“放羊”,有形式無實質。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訓練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憶雯.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探究[J].江蘇教育,2009(6).
[2]王淑萍.提高會計教學效果途徑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6(1).
[3]鄧澤民,趙沛.職業教育教學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賴俊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