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28
作者簡介:梁志美(1984-),女,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助理講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專語文及文書與檔案管理教育。(廣東高州/525200)摘要:該文通過分析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薄弱的原因,結合《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很強的操作性與應用性的特點,探討了教師在《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以促進中職學生文書與檔案管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文書與檔案管理;操作技能;原因;整改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148-02《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是一般中職學校文秘專業開設的必修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有著較強專業性的課程,不少文秘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到基層單位從事文書與檔案管理工作的,所以系統地學習這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不少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的文件和政策,把中職學校定位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中職學校要把“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作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文秘專業的必修課,下面,我將分析《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薄弱的原因及談談提高的措施。
一、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不理想的原因
1.教材老化,與實際工作脫節
《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目前缺乏一套切合實際、實用的教材,現有中職教材大多是泛泛地羅列一些理論知識,對于實踐環節和工作場景的模擬幾乎都沒有觸及到。這導致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職業環境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學非所用,與實際工作脫節較大。學生一旦參加實習或工作之后接觸實際問題,又要從頭學起,因此課程教學的目的難以達到,專業操作技能也無從體現。
2.課程建設不完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
據了解,不少中職學校文秘專業的《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建設不夠完善。很多學校對該課程也不夠重視。甚至有些教學管理人員錯誤地認為檔案管理就是收發文件、對文件進行歸檔、整理檔案是否變質等,導致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如同文秘專業的雞肋。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時也不多。部分中職學校雖然在教學計劃方面安排了實踐課,但是由于實習條件的限制,或經費緊張,最終實踐教學難以落實,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
3.教師實踐能力欠缺,拘泥于課本
文秘專業已不屬于新興專業,但不少學校該課程的專業教師基本上都是中文或其他相近專業的,或剛剛從高校畢業的青年教師,這些教師可能本身對《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所要求的實踐能力掌握不足。然而《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求授課教師要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才不會拘泥于課本,才能很好地開展文書和檔案管理操作技能活動。
4.教學手段落后,實訓難以開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少企事業單位、公司里文書的撰寫、處理都是在計算機上進行。這要求學生具備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處理文檔的能力。然而現實的條件,大都是以“黑板+粉筆”、“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來講授文件格式、公文運轉、電腦排版等知識,學生很少能接觸到計算機、掃描儀、打印機、油印機等文書處理常用的設備。檔案管理中的檔案收集、鑒定、整理、編目、編研、立卷、保管、統計等,需要到檔案館或檔案室進行實際操作,可是因為場所和時間的關系,大多數學校都不能系統、連貫地開展,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地瀏覽或是做一些編頁碼、計算機錄入、抄寫卷內文件目錄、裝訂案卷等比較機械、死板的工作,學生對理論與實際專業技能很難進行銜接,系統、全面地掌握更為困難,實訓環節開展起來難度較大。
據統計,當《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結束時,不少學生連基本的發文、案卷立卷等都無法動手完成。因此,中職教育的根本目的并沒有達到,特色更無法體現。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做出一些小結,望能促進中職學生文書與檔案管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提高的措施
1.打破傳統,編寫校本教材
針對《文書與檔案管理》教材老化,與實際工作脫節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應在傳統教材基礎上,主動追蹤文書與檔案工作有關知識的發展前沿,結合新興問題,整合多方資源,編寫實用性較強、順應文秘專業特點的校本教材。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為職業環境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作充分的準備。
·問題探討·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薄弱的原因及提高措施2.轉變觀念,完善課程體系
提高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首先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應堅持“學用結合、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方針,根據社會的需求加大實踐環節的力度,密切聯系文書與檔案管理工作領域最新的動態,以崗位需求設計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在邊教學邊實踐的基礎上,系統訓練涉及該課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其次要轉變學校不重視的觀念。學校必須加強對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加大設備的投入。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機會進行實訓操作,操作技能才有可能提高。
3.引入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學生。因此,要提高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引入高素質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年輕教師到秘書崗位進行專業實踐,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并為他們獲得文秘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術職稱提供實踐和機會;學校還可以給予教師們進修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開展學術研究,提升他們的教育理論水平。此外,還應引進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工作第一線的高素質人才,尋找、鼓勵并幫助他們到學校任教,這是提高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教學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4.探索研究,改革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提高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事半功倍。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打破枯燥無味教學桎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創設相關場景,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模擬中體會知識,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2)實物演示法。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定律。文書與檔案教學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一旦展示實物,學生便能豁然領悟,教師講起來也不用那么費勁。輪到學生動手操作時也沒有那么陌生了。
(3)參觀學習法。要更好地提高中職學校《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學生操作技能,我覺得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該常組織學生到地區、縣市的檔案館參觀,將檔案館、檔案室變成我們的第二課堂,通過實地觀摩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該方面操作知識的切身了解,從而對學生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有著更好的促進作用。
(4)實踐教學法。這種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全面地融入到文書與檔案工作中去,讓學生深入到文書與檔案工作的具體實踐當中;在親身體驗中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最終達到運用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針對這點,筆者覺得可以發揮學校檔案室的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采用邊學習理論邊實地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其次,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爭取校企合作。讓文秘專業的學生在上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時,在有關教師的帶領下,把學生在實訓中掌握的文書與檔案管理技能和為企業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結合起來,使兩者形成良性的促進和推動,這樣,企業、學校還有個人都能從中獲益。
總之,中職教育《文書與檔案管理》課程教學操作技能的提高是一個不斷探索而艱辛的過程。作為一名本課程的授課教師,必須充分考慮中職教育文秘專業人才的培養標準和目標,從國內文書與檔案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積極創新以實現中職學生文書與檔案管理操作技能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l]王秀芝.《檔案管理學》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嘗試[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2]徐彥.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趙映誠.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梁健平.淺析技校《文書與檔案管理》的教學[J].職業教育研究,2007(7).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