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瑩
摘要:日本和中國是同屬亞洲圈國家,也都有相通的儒家文化背景。本文主要從日本的企業文化著手探尋他們的企業文化相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值得借鑒學習之處。
關鍵詞:日本企業文化;中國企業;啟示
日本企業無論從經營模式還是管理模式來說在亞洲甚至是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特立獨行的。而這就形成了日本企業獨有的企業文化。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多從日本企業跳槽的員工,都深受歐美企業的歡迎。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為這些員工在曾經效力的日本企業的過程中,都在某種程度上汲取了日本企業的企業文化。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具有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細致入微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執行力。那么,日本的企業為何會創造出這么別具一格的企業文化呢?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很小的島國,在資源貧乏、人口眾多的情況下,再加上日本固有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日本人在德川幕府時代對于“家”的觀念的加強,并且再加上作為亞洲人本身就具有的較強的集體意識,使得現代日本的企業可以講企業的團隊合作有效地傳播給員工。而員工在被這種集體意識強烈地影響著的同時,其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團結合作意識,與日本企業的文化相融合,相輔相成,處處體現著日本最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和”。在日本企業中,無論是從企業的自我管理還是對于員工的管理,部門進行開會討論還是上級對下級下達指令,處處都可以看到“和”的存在。因為有“和”這種核心精神的指導,所以日本企業的整個運作系統才可以充滿團結的力量,而這種“和”的精神所維系的不僅僅是日本企業的榮辱興衰,更是日本這整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借鑒學習。日本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二戰慘敗的日本,在一片狼藉的情況下,不到30年的時間,便躋身世界經濟強國,除去美國的大力扶持之外,我們必須清楚的一點便是日本人獨有的學習精神。追溯歷史,唐宋時期,中國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發展上可謂世界級大國,那個時候,日本學習了很多我們中國的經典文化,與我們進行貿易往來,強化國民漢文水平等等。而如今,日本則學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文化思想來彌補自己國家欠缺的部分。從日語中外來語的來源看,便可以知曉日本是一個融世界文化于一身的國家,但難能可貴的是,日本仍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日本企業的很多員工在這種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在深諳日本企業文化的同時也學習到了很多外來的文化。
另外,日本企業很注重創新。據行業人士透露,日本豐田汽車的設計師如果無法在一個月內做出創新的設計方案,就會面臨被辭退的風險。由此看來,日本企業對于創新的重視是很高的。創新是一個企業不斷注入新鮮活力的源泉,也是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創造出新鮮的元素,才能適應整個時代的發展,也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者,日本企業大多是肩負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例如:日本神鋼集團在日本享譽甚高,同樣,其分公司成都神鋼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在成都也享有盛名。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贊譽暫且不論,其在成都的盛名除了他們制造的機械設備品質好銷量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神鋼公司不僅為災區捐獻了大量的物資,他們還出資建造了慶興神鋼小學來為重災區的孩子們重塑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大企業的責任感不是被強迫的表現,而是其優秀的企業文化所塑造出的結果。
可以說,日本企業為二戰后日本的經濟復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起日本的二戰戰敗慘痛的歷史背景,中國作為戰勝國在建國至今的一系列發展中一直在創造著自己的發展線路。而中國的企業也在國家日益發展下迅速成長,并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很多力量,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促進了勞動就業。但是,我們中國企業所缺少的真是一種優秀的企業文化。
那么,這些以及本文未詳細涉及的日本企業文化對我們中國企業又有怎樣的啟示呢?
首先,企業員工和企業文化是要保持一致的,需要相互促進。對于員工的培訓不僅僅是針對員工職業技能方面進行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需要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而這里談及的企業文化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擁有的業務、生產的產品,而更是一種企業的核心理念。其次,無論是企業的自我管理還是對于員工的管理,都要體現團結和諧的精神。全體員工需要懷抱著與企業共同進退、榮辱與共的思想,秉承著團結一致的信念,只有企業整體擁有這樣的精神,才會創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才能使企業內部關系融洽,提高辦事效率。同時,企業的相關合作商也會在看到企業員工積極工作之后感受到企業團結的力量,從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
此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中國企業學習借鑒的方面。比如:給予員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尊重,定期提供給員工學習的機會等等。而我們的中國企業必須要在借鑒日本企業文化的同時,加入自己的創新元素,形成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為企業能夠在中國乃至立足創造有利條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