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穩步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喜人成績,農業機械耕作活動大大增加,農作物質量和產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說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但是隨著傳統翻耕技術的發展,耕作的強度也在不斷的加大,大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也受到了挑戰,現有的土地已經背負了沉重的包袱,土地的自身保護功能也在降低,人類和大自然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令人擔憂,所以,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工作勢在必行,同時也任重道遠。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0-39-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村經濟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農”事業的發展進程,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際地位,保護性耕作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一項突破,農業機械化發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是人類與大自然協調發展的一個過程,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保護性耕作
隨著傳統翻耕技術的發展,耕作的強度也在不斷的加大,大自然所能承受的能力也受到了挑戰,現有的土地已經背負了沉重的包袱,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自然狀態,自身的保護功能也在降低,人類和大自然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讓我們擔憂,所以,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工作勢在必行,同時也任重道遠。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傳統的人畜力耕作向機械化耕作的一次革命,是人類與大自然協調發展的一個過程,保護性耕作是機械化耕作由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從而與大自然協調發展的一個過程,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保護性耕作不但可以提高農業成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護性耕作可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措施
為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及發展,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必須要實施的重要手段。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分工明確積極探索適宜當地的保護性耕作生產模式;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
2.1 統一思想認識,分工明確積極探索適宜當地的保護性耕作生產模式
保護性耕作是對傳統耕作制度的重大變革,農民群眾受傳統意識影響還很深,立刻接受還有難度,要在農機系統內部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同時還需要多部門的相互配合,特別是農機、農藝、植保、氣象等部門要相互配合,認真研究和解決制約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難題,不斷總結經驗。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地區因為地理位置以及土壤質地不同,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和實踐也有所不同,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努力的探索適宜本地區保護性耕作生產模式,不要盲目模仿,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保護性耕作項目,積極探索適宜當地的保護性耕作生產模式。
2.2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地位
在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宣傳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宣傳工作是擴大保護性耕作項目影響和提高社會共識的重要途徑。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不是很強,這就需要多個部門強強聯手,適當的組織技術培訓,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同時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也可以通過媒體宣傳或者通過廣播等形式,盡量選擇一些農民朋友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
在宣傳方式上建議以培訓為主,單純地印發一些彩頁或者在報紙和雜志上進行宣傳不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同時對于保護行耕作的技術培訓,農機手也是關鍵環節,要對農機手進行嚴格的培訓,保障農機手掌握保護性耕作機械的操作流程,技術指導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去做指導,這樣可以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地位。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
政府扶持力度的提高,有利于激發農民朋友們購買保護性耕地機械的熱情,激發他們學習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熱情,有利于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對于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具有現實意義。
3 結語
綜上所述,保護性耕作的大力推廣可以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產量,促進農業的發展。要對農民大力宣傳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的知識,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因此,推廣保護性耕作,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孔令偉.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促進生態農業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2,(24):131.
[2] 李延軍.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3,(7):10-13.
[3] 張銳,王發明.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生態環保節約型農業[J].農業裝備技術,2010,36(6):27-28.
作者簡介:李向前,公主嶺市懷德農機推廣站,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