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王玉晶
經濟科學出版社 段 鋼
價值鏈共生監控與激勵機制分析*
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王玉晶
經濟科學出版社 段 鋼
在全球價值鏈上,上下游的企業之間不僅僅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系,而是構建了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形成協同進化的產業鏈,將競爭對手變為價值鏈合作伙伴,變競爭為競合,實現價值鏈共生。價值鏈上存在“委托—代理”的關系,核心企業和成員企業之間存在“智豬博弈”,核心企業熱心于對價值鏈的資源投入,而成員企業,尤其是利益份額所占比例較小的企業,往往存在“搭便車”的傾向。核心企業雖然在伙伴關系中居于主導地位,但它并不擁有其他成員企業的私有信息,處于信息劣勢,價值鏈上各個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獨立的實體,彼此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核心企業無法通過行政權力指揮參與者的行為,為了促進價值鏈整體的順利運行,不得不通過利益協調和讓渡的方式來激勵各成員企業對價值鏈的投入,通過監控機制防止它們采取一些違背價值鏈整體利益或者其他成員企業利益的行為。
監控和激勵機制都是委托人對代理人發生作用的手段,二者的作用前提和方向不同。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雙方的效用函數是共同知識,委托人能夠通過投入與產出狀況了解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可以采用監控機制促使代理人提高努力水平;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委托人無法確切知曉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僅能通過一些信號來推斷,此時,激勵機制更能發揮作用。監控機制是以推力的方式作用于代理人,而激勵則是以拉力的方式作用于代理人,如圖1所示。
本文通過構建動態博弈模型,從價值鏈核心企業與價值鏈成員企業兩個不同的角度研究監控與激勵機制。
(一)基本假設。
為了簡便起見,假設價值鏈中有兩個企業,核心企業和成員企業,價值鏈運行效率受價值鏈成員企業的能力與努力程度、價值鏈核心企業監控程度及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簡便起見,假設之間的關系是線性的,表達如下:

圖1 監控與激勵的關系
其中,π表示價值鏈運行效率;A表示價值鏈成員企業的經營能力系數;e1表示價值鏈成員企業的努力程度,e1∈[0,1];e2表示價值鏈核心企業監控程度,e2∈[0,1];θ表示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θ~(0,σ2)。
用es表示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搭便車”行為,假設該投機行為與努力是相互抵消的,即es=1-e1,es∈[0,1]。價值鏈成員企業在“搭便車”行為中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M(es),設該收益與投機力度es成正比:M(es)=Mes=M(1-e1)。
假設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搭便車”行為被發現的幾率為P,即P=P(e2),且P′>0,P″<0且P(0)=0,P(1)=1。“搭便車”行為一旦被發現,價值鏈成員企業將受到懲罰Q(es),懲罰力度與投機行為成正比:Q(es)=Qes=Q(1-e1)。QP為綜合監控強度。
價值鏈核心企業的監控收益包括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貨幣收益即對投機企業的懲罰額,非貨幣收益是指通過監控激勵機制與價值鏈成員企業構建良好的溝通與理解,用B表示,收益與監控力度e2成正比:B(e2)=Be2。
假定激勵可以分為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表示為S(π)=α+βπ,S表示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收益分成,α表示固定激勵,β表示激勵強度。



假設不存在信息不對稱,雙方都能夠合理預期對方的行為策略。
(二)博弈模型構建。
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效用函數為
U=-e-ρω

價值鏈核心企業由于風險中性,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即
E(U1)=-α+(1-β)(Ae1+e2)
(三)博弈模型分析。
價值鏈核心企業作為監控激勵契約的制定者,參與動態博弈的先行決策,通過對價值鏈成員企業的策略進行合理預期,選擇最優的監控激勵力度,構建適當的監控與激勵機制。價值鏈成員企業根據監控與激勵機制,從自身效用最大化出發,選擇自己的努力程度。
1.價值鏈成員企業行為策略選擇。價值鏈成員企業的目標是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即



由上式可知,價值鏈核心企業確定激勵強度后,價值鏈成員企業根據對綜合監控的預期來選擇自身行為策略:




(1)若預期價值鏈成員企業完全投機,出于追求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價值鏈核心企業的最優策略為:
其中U0表示價值鏈成員企業的保留效用,即參與價值鏈管理的入門條件。

(2)若預期價值鏈成員企業完全不投機,出于追求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價值鏈核心企業的最優策略為:
此時,最優問題無解,即無論核心企業采取何種監控激勵機制,都不能完全消除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搭便車”行為。
(3)預期價值鏈成員企業部分投機,出于追求自身期望效用最大化,價值鏈核心企業的最優策略為:


價值鏈核心企業的最優綜合監控力度為:

1.價值鏈核心企業的綜合監控強度。當核心企業的綜合監控強度處于上下闕值之外時,應采用固定收益分成的激勵方式,當核心企業的綜合監控強度處于上下闕值之內時,應采用變動收益分成的激勵方式。
2.價值鏈成員企業的努力成本。最優激勵強度與價值鏈成員企業努力成本成反向關系。價值鏈成員企業的努力成本越大,激勵機制的效果越不明顯,此時應該考慮結合監控機制一起作用。價值鏈核心企業的最優綜合監控強度與價值鏈成員企業的努力成本呈反向關系。價值鏈成員企業的努力成本越大,同樣努力帶來的效用越小,因此價值鏈成員企業不愿意努力,此時價值鏈核心企業即使付出較低的監督成本也能發現這種投機行為。
3.價值鏈成員企業的風險規避系數。最優激勵強度與價值鏈成員企業的風險規避系數成反向關系,價值鏈成員企業越不愿意承擔風險,激勵機制的效果越不明顯。
4.市場環境。市場環境不確定性越大,價值鏈核心企業消除外在信息不對稱所花的成本越高,能分配給價值鏈成員企業的激勵產出降低,最優激勵強度也有所降低。
5.價值鏈核心企業監控成本。價值鏈核心企業最優綜合監控強度與監控成本呈反向關系,監控成本越高,價值鏈核心企業越不愿意采用監控機制,此時應采用其他激勵手段輔助進行。

略)
黑龍江省社科青年項目12c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HEUCF1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