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入心
摘 要:景觀小品是現代城市景觀環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服務于城市景觀的同時又影響著城市景觀的形象與城市的文化。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和環境意識的提高,我國景觀設計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景觀設計中新的思維方式和理論也在不斷出現,原來單純的景觀設計中更加注重人與空間的精神對話,參與性、親和性、互動性在景觀設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景觀中的這些參與性、親和性和互動性往往就是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景觀小品來完成的。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下,當代的景觀設計在追求良好功能的同時,也在追求設計手法的豐富性、多元性。后現代主義思潮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景觀小品的設計詞匯,使當代景觀小品設計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局面。本文著重從形式、材料、色彩三個方面討論后現代主義思潮下景觀小品的創作方法。
關鍵詞:景觀;景觀小品;后現代主義
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曾說過:“建筑的生命在于細部。”在城市景觀中,作為細節的景觀小品對城市景觀的整體形象有著同樣重要的影響作用。景觀小品是現代城市景觀環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服務于城市景觀的同時又影響著城市景觀的形象與城市的文化。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都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廣大城市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越來越注重生存環境的品質,并追求和向往符合其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城市戶外環境。在這種精神和物質即藝術與實用的雙重要求下,景觀小品作為城市景觀中一切活動區域必需的物質體,被廣泛地使用于城市景觀中。景觀小品的存在,不僅為城市景觀賦予了積極的內容和意義,而且豐富和提高了城市景觀環境的品質。景觀小品已成為城市景觀環境中出現得最為頻繁的重要細節,其幾乎包含了城市景觀環境中的各個方面,存在于大小各異的表現形式中。其可以小到讓人忽視,也可以大到成為空間焦點,它的多樣性與普遍性使其成為城市景觀環境中必須慎重對待的重要環節。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末西方社會流行的一種哲學和文化思潮,是多種文化理念和現象的高度集合,其突破了現代主義設計中單調統一、反對裝飾、功能主義、高度理性化和國際化的框框,重拾被現代主義拋棄的觀念和美學法則,尋求文化內涵,注重人性化、自由化以及歷史文脈的延續性,提倡矛盾性、復雜性和多元化的統一,在滿足設計功能的基礎上求新求變,突破傳統、反叛常規的審美方式。后現代主義主張對傳統的體系和規則要進行徹底的推翻和打破,奉行折中的多元化兼容并包的美學觀,無論復古還是創新,高雅還是卑俗都盡可拿來,主張藝術的平民化。
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是對現代主義的最大挑戰,它推翻了現代主義設計的純潔性、至上性和過分追求的功能主義,使設計領域進入到了一個多元化的時期。后現代主義藝術思潮以反叛的理念和思想對現代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后現代主義對現代景觀小品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以下主要從形式、材質、色彩三個方面來探討多元化的現代城市景觀小品設計。
首先景觀小品的形式是指作品中各個題材之間、藝術語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組織關系。景觀小品不是材料的隨意堆砌,而是藝術家充分利用材料,以恰當的藝術形式來體現其創作意圖和主題思想。
從文丘里、弗蘭克?蓋里、邁克爾?格雷夫斯等美國后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歸納出后現代主義的以下特點:非理性主義、人本主義、歷史主義、文脈主義、隱喻主義、裝飾主義、大眾意識、折中和多元共生。研究其造型方法,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手法:
解構:解構的概念源于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destructiong”一詞,原意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在設計中體現為對既定的概念、范疇等的批判和發展,狹義地說,解構主義就是對不容置疑的傳統概念發起挑戰,將固有邏輯和結構系統進行拆散和重新組合,破除傳統形式法則,但其重點不在破壞而是在挽救和重建。例如,弗蘭克﹒蓋里設計的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就采取拼貼、混雜、并置、錯位、模糊邊界、去中心化、非等級化、無向度性等各種手段,挑戰人們既定的建筑價值觀和被捆縛的想象力。錯亂:即是將傳統元素肢解打散,根據創造者的主觀意圖進行新的組合。殘缺:即將物體元素有意進行破壞,強調物體的不完整狀態。變異:將幾個不同的和完全不相干的元素組合在一起,有意形成一種荒誕之美。失重:將元素傾倒、扭曲、彎轉等。挪用:將元素置入新的語境,賦予其新的表現意義。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元素布置方法,視反常為正常。如林家陽的姜太公釣魚,即是打破了常規的空間關系,讓平面和立面錯亂,形成了新的趣味性。元素變形:對常見物象進行夸張變形處理。
其次材質方面,后現代主義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對多元主義的認同,在材料的運用上這種多元化的主張表現得尤為突出。現代景觀小品的材質隨著科技的提高,可選擇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原本傳統的景觀小品材料如金屬、石質、陶瓷、及木質等,開始被各種時尚的如合金、塑料、玻璃、高分子復合材料等現代新型材料所代替,這些新型材質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景觀小品的語言和形式。以下筆者選用幾種新型材質來說明后現代主義對于材質多元化使用的主張對現代景觀小品產生的巨大影響。
(1)不銹鋼:不銹鋼是隨著近代工業與科技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材料。其呈銀灰色,具有沉重、堅硬、高強度、耐腐蝕的特點,經表面拋光處理后,具有極強的金屬光澤感和反照效果,是一種極具時代感的材料,特別適宜于制作較抽象的城市景觀小品。在制作時可通過切割、焊接、鉚接成型等方法對一些規則的不銹鋼材料(如板材、管材、方形板材等)進行加工制作,形體完成后再加以打磨、拋光,使之呈現出極為明亮的表面效果,在陽光照射下將周圍的景物變形地映照在作品自身的表面,有極強的裝飾趣味感,增加了小品視覺效果。例如芝加哥云門,采用拋光的不銹鋼表面形成的變形鏡面效果帶給人極強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2)玻璃鋼:玻璃鋼是以樹脂作為主要原料的材料,通過添加玻璃、塑料或其他人工物質制成的合成纖維,以彌補樹脂遇熱變軟的缺陷。玻璃鋼比重較輕,質地相對堅韌,具有一定的抗腐蝕性能,成型較好。同時,樹脂本身是無色透明的,在加工時,可以通過加入樹脂專門使用的色素來獲得色彩豐富的彩色玻璃鋼。玻璃鋼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表面處理如噴、涂、刷、腐蝕等方式來模擬各種材料的表面特征。玻璃鋼加工成型工藝快速方便,造價低廉,是近年來使用非常普及的一種景觀小品材料。
(3)特殊材料:后現代主義奉行折中的多元化兼容并包的美學觀,采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等設計手段,一切有利于表現其創作意圖的材料都可使用。現成品藝術:達達派藝術家杜桑創始。主張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成物品做出異常的組合和放置,形成全新的、與原本意義完全不同的新的含義。軟質材料:是用線繩、帆布、張拉膜、皮革、軟塑料、紙等軟性材料為主制作的景觀小品。集合藝術:主張用工業以及生活廢品,如廢鐵皮、廢機器零件、報廢的機器、汽車、舊輪胎、碎塑料、破布等為材料,進行新的創作和組合,賦予其全新的理念和形式。例如,法國阿爾曼的“永久停車”,采用59輛報廢的汽車和1600噸水泥制作,體現了典型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大地藝術:把大地的自然景物作為材料進行藝術加工,使其獲得一種全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