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小學校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小學美術教學的模式以及美術教材的特點,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充分把握教材,大膽整合拓展美術教學資源,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本文旨在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來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小學;美術;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美術教學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美育,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多種版本的小學美術教材的研究,以及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觀摩,本人認為,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形式。
1 充分利用美術教材,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我認為美術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可以挖掘。低年級教材中《我愛國旗》一課,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第一步,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出天安門廣場升旗的情景,讓學生觀看儀仗隊威武的氣勢,和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人群,并用錄音機播放音樂,伴隨著《國歌》嘹亮、莊嚴的旋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飄揚在藍色的天空中。同學們逐漸被感染,儼然投身于升旗儀式之中。把握時機,授課者適時進行啟發,并導入授課內容,引導學生談談國旗是什么顏色的?國旗中的五顆星星是什么顏色的?天空是什么顏色的?并請同學們用心畫美麗的五星紅旗。
在中國繪畫欣賞課中,通過對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了解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如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現代的小學生了解和知曉的比例不高,渠道也不多。在較早的小學美術教材中,有《狼牙山五壯士》這幅藝術作品。畫家以高超的寫實技巧,采用穩定的三角構圖,生動的表現了五位抗日英雄的光輝形象。教師在課前可以收集關于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故事,課上邊對照投影邊講述英雄故事,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繼而飽含激情在來欣賞油畫,就很好地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表現力。
繪畫是小學美術課教中的主要學內容,涉及中國畫、水彩畫、線描、素描等。繪畫內容不同,滲透方式也不一樣。教師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機,激發小學生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中國畫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華,許多國畫作品都包含著畫家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感,如名山大川、歷史人物等。中國畫無論從工具、材料、技法、表現內容到審美意蘊上都彰顯中華民族的智慧。從國畫的繪畫材料來看,毛筆、墨、宣紙、硯臺等,都是中國所創作和獨有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其中紙的制造被稱為四大發明之一。從表現形式上看,國畫融詩、書、畫、印為一身,具有獨特的審美特點和鮮明的風格,與西方繪畫有較大差別。深入挖掘這些因素,以此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美術教材,積極創設情境,采取導言、演示、觀賞等有效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而且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2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
愛祖國與愛家鄉是緊密相連的情感教育,許多地方的美術教材都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編輯成教材范本,對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情感教育。冰燈是我們北方特有的藝術,集天然冰與傳統花燈藝術結合而成。如今,哈爾濱在冰雪文化打造上,已經享譽全球,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每年冬天都會吸引中外大批游客前來觀賞游玩。這不僅拉動了地方經濟,更提升了家鄉城市的知名度和品位。黑龍江本土美術教材就把冰燈列入其中。在講《冰燈》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冰燈是我們家鄉一大特色的條件,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教育。為了使學生能畫出記憶中冰燈的樣子,提高學生繪畫能力和記憶能力,課前我讓學生搜集圖片資料,讓游覽過冰燈景觀的同學描述。課堂上,同學們一起觀賞精美的冰燈圖片、照片,還有學生帶來了有冰燈的賀年卡,大家一起談論冰燈的造型、顏色,欣賞著晶瑩剔透的寶塔、萬里長城、璀璨的宮闕、神話中的仙女、美麗的天鵝,感受著這一藝術的神奇。課堂上,同學們懷著對家鄉的喜愛之情,畫出了一幅幅以冰燈為主的風景畫,以兒童特有的視角,在畫中表達了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課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對家鄉文化的摯愛之情。小學美術教材也適當安排的寫生內容,除靜物寫生課外,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和大自然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繁榮,進而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們體驗了生活的樂趣,認識到生活的美好,愛國主義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無形中就會把這種情感描進他們的畫面。
3 講述美術家的故事,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在美術作品欣賞課上,經常會展示一些著名美術家的作品。適當介紹畫家的故事,介紹他們愛國行為,民族精神,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對人民藝術家的敬仰和愛戴,進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借著欣賞作品的機會,可以有意識的向學生們講述那些美術家的故事。如在欣賞徐悲鴻的《逆風》《馬》等作品時,首先給同學們介紹了徐悲鴻的故事。《逆風》是作家在抗日戰爭時期畫的,畫家運用流暢生動的筆法,采用獨特的構圖方式描繪了小鳥在逆風中飛翔的情景。徐悲鴻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畫家,曾毫不屈服于日寇的威逼,不為民族的敵人作畫。這幅作品就表現了畫家在民族危難之際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奮力抗爭的氣概。齊白石老人畫《蝦》,運用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與簡練的筆法相結合,把蝦在水中暢游表現的及其生動。學生們在欣賞的同時,更想了解齊白石老人傳奇的故事,于是我不失時機地講述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故事。
在美術教學工作中,只要教師有強烈的認識,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蘊含的教育素材,在備課時有意識地根據目的收集素材,授課時就能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在美術教學中完成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技能,也能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愛國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張志峰.美術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做法[J].甘肅教育,2013.
[2] 蘇錦明.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南方論刊,2004.
[3] 孟利軍.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內蒙古教育,2013.
[4] 夏玉梅.在美術課堂滲透愛國主義之我見[J].科技信息,2006.
作者簡介:黃桂宇(1990—),女,綜合藝術專業,現就職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