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3年中南民族大學工會調研課題“淺析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陳朋(1976-),女,館員,碩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務、參考咨詢、信息檢索,發表論文10多篇,參編著作2部。·理論探索·
〔摘要〕不斷變化的信息環境和用戶需求,催生了圖書館變革與創新的源動力。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踐調查,結合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案例,闡述了當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動力機制、模式選擇與發展趨勢,試圖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提供更多借鑒。
〔關鍵詞〕服務創新;動力機制;模式選擇;發展趨勢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4.004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4-0018-05
Analysis of Services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Chen Peng
(Library,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he chang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user needs,has given rise to the driving force of library reform and innovation.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expounded dynamic mechanism and mode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trying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servic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
〔Keywords〕service innovation;dynamic mechanism;mode selection;development trend
1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受信息技術、社交媒體、服務理論與信息環境的推動,近十年來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得到了飛速發展,各種理論與實踐紛至沓來。
11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研究始20世紀末,此后逐步走向高潮,最近幾年其研究屢創新高。實踐中,2006年張曉林教授率先呼吁國人做出戰略規劃,重新定義研究圖書館的形態、功能和職責[1]。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發布《圖書館服務宣言》,明確提出“以服務創新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2]。2008-2012年期間,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管理專業委員會連續主辦五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論壇”,中外圖情專家們共同探討轉型期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思路與實踐[3]。2012年,北京大學也舉辦了“變革與走向: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國際會議,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世界各地的240多人圍繞戰略規劃、管理創新、數據管理與數據服務、社會媒體與共享空間、知識發現與學科服務、用戶研究與服務推廣等6個議題展開熱烈的討論[4]。2012年11月4日,北京大學圖書館舉辦建館110周年慶典。朱強館長在慶典上發表演講“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歷史、現狀與展望”,提出高校圖書館發展的8個方向:(1)空間、家具和設備將更加具有組合性、伸縮性、移動性和體驗感;(2)服務前移,學科館員變身教師助理;(3)深度挖掘和關聯讀者數據與館藏資源,提升個性化服務;(4)開展科研數據監護,參與E-science、E-scholarship,提升對科學研究的服務能力;(5)持續重視和加強各種技術的應用;(6)通過快遞手段擴大社會服務;(7)大力提倡眾包和自服務;(8)建設智慧型圖書館[5]。除開展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外,探討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專著也接踵而來,代表作有吳建中的《轉型與超載:無所不在的圖書館》[6]、杜曉林等人主編的《高校圖書館的創新與實踐》[7]等。可見,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研究熱度不斷上長升,服務創新已成為新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不約而同地一致選擇。但創新的思路與實踐、創新戰略布局與創新模式等還處在探索階段。
12國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國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比國內要早,取得的成果也較多,近幾年更是成效顯著。實踐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外的大學圖書館不約而同紛紛發布了最新中長期戰略規劃,見表1。此外,諸如《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新發展計劃》[8],《英國研究圖書館集團2011-2014戰略規劃》[9]、歐洲研究圖書館協會2013-2015年戰略規劃——重構未來圖書館[10]此類高校圖書館聯盟機構也及時做出了積極響應。而國外學者并不認為這些服務創新舉措能挽救圖書館于水深火熱。2011年伊始,Brian TSullivan發表《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一文,指出高校圖書館將最終走向消亡,此文一時激起高校圖書館生死消亡的大辯論[11]。同年,美國的大學領導理事會教育咨詢委員會正式發表題為《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面向數字化信息服務大遷移》的報告,提醒高校圖書館正視危機[12]。201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發布了《大學圖書館的未來:2012年冬季報告》,總結了2011年期間發表的有關大學圖書館的文章,指出大學圖書館必須不斷發展以應對大學及整個高等教育領域內業已廣泛發生的各種變化[13]。
2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動力機制
21科技推動
全球化與信息技術是創新的兩大加速器。學術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的技術編輯Kathy Ishizuka刊發了“2011年圖書館技術領域的十大趨勢”一文,指出科技已給圖書館帶來諸多挑戰,如閱讀正在改變、數據需要保管、資源可獲取性增強、社交媒體正在改變教育工作者、移動設備正在改變學習環境等[14]。存儲、閱讀、視頻、音樂等步入“云”時代,其應用也都具備共享、同步、面向移動、動態獲取、多終端應用等特點,個人云服務毋庸置疑,如果高校圖書館不能回應科技和社會轉變帶來的挑戰,其生存必定受到威脅。
22利益驅動
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主要仰仗政府和學校的財政支持,為了爭取更多的發展資金,為館員提供更多學術交流與培訓的機會,也為了獲取更多師生的好評,在學校發表1中外高校圖書館中長期規劃列表
endprint
國家圖書館名稱規劃年限美國波士頓大學2010-2015匹茲堡大學2011-2014康奈爾大學2011-2015奧克蘭大學2012-2014紐約醫學院健康科學院2012-2014埃默里大學2012-2015德雷克塞爾大學2012-2017弗吉尼亞科技大學2012-2018威斯康星大學2012-2017加州大學2013-2016紐約大學2013-2017新西蘭奧克蘭大學2013-2020中國香港科技大學2005-2020云南民族大學2007-2015北京大學2010-2020東南大學2015-2030吉首大學2011-2020英國倫敦大學2011-2014劍橋大學2011-2014曼徹斯特大學2013-2016牛津大學2013-2017加拿大湯普森河大學2012-2014勞倫森大學2012-2017布魯克大學2013-2015
展的里程碑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學術圖書館必須向他們所服務的學術機構證明他們的價值”[15]。沒有一流的圖書館,就沒有一流的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無論是學術型還是研究型大學都必須要有一個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圖書館作支撐。學校為了不斷向前發展的利益需求也必須推動圖書館走在時代的前端。
23需求拉動
開放獲取運動如火如荼,如高能物理領域將在2014年實現絕大多數學術論文開放出版,生物醫學將在3~5年內實現大多數學術論文開放存繳。“對研究型圖書館帶來顛覆性影響”[16]。美國哈佛大學生、麻省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加州大學等知名高校已經做出了快速的反應,出臺了“開放獲取”的具體政策與舉措。2012年10月,首個“中國開放獲取推介周”上,國內主要科研機構和大學圖書館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機構知識庫推進專家組”(China IR Implementation Group),旨在共同推進機構知識庫在我國科研機構中的推廣。與此同時還成立了中國預印本(arXiv.org)服務工作組,旨在提高我國科研人員對arXiv.org的利用率[17]。盡管開放獲取緩解了學術期刊的價格上漲過快的危機,提高了資源獲取的便利性,但同時也降低了科研人員對圖書館資源的依賴性,分流了圖書館的用戶,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弱化了圖書館的信息中介作用。面對搜索引擎、開放獲取、社交媒體、圖書館的閱覽、流通、復制與館際互借等傳統服務已經失去舊日奇貨可居的價值,為了吸引全媒體語境下的新一代用戶,圖書館的服務不得不轉型。
24政策激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針對目前我國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方法比較陳舊,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等不足,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創新驅動,實際科教興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戰略[18]。習近平主席也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活動中提出,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19]。圖書館的發展策略正是教育發展策略的集中體現,受國家教育方針的激勵,高校圖書館也應該不斷創新。
3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模式
創新不是某一個地方的改進,而是一項系統工程。 對圖書館而言,服務的理念、環境、內容、空間、模式等均需要進行全新定義與設計;對讀者而言則意味新形象、新品牌、新體驗的誕生。
31重塑服務理念
縱觀建國60多年來圖書館的發展,從最初的重藏、嚴編到后來的讀者第一,服務理念不斷轉換的過程無不反映著圖書館服務不斷拓展與創新的過程,服務理念儼然已成為圖書館核心價值最直觀的表達。傳統的大學圖書館以完善自身業務流程和內部管理為目標,而當代及未來大學圖書館應該以讀者為中心,強調創新。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年戰略規劃將大力改善學術資源的查找和運用,為整個研究和學術交流系統提供支撐服務等作為其重要的戰略目標[20]。劍橋大學圖書館計劃通過其專業知識、館藏、設施和服務來促進研究、教學和學習的發展。圖書館最先考慮的事情是領導劍橋和全球學術社區的信息提供和探索。學術社區能夠與學者合作推動變革性的研究與學習[21]。
32柔化服務環境
服務環境不僅包括影響服務過程的各種設施,而且還包括許多無形的要素,凡是會影響服務表現水準和溝通的任何設施都包括在內。就圖書館而言,環境意味著:建筑物、學習空間、信息空間及網絡設備與條件等,包括所有內部裝潢、家具和供應品。因此,一些過去被讀者忽視的(如閱覽座位的舒適度、WIFI的可得性)軟硬件等現在越來越被讀者重視。
以霍普金斯大學為例,因為座位不夠用,也有占座問題,因而決定在圖書館邊上擴建5層樓,7/24小時開放。建設時即征求學生要求,包括挑選家具式樣。其討論區域有雜音控制,同時配備3組投影等設備,互不影響;會議室3個攝像頭,自動對準講話者,遠程會議可用;演講室,自動錄像,生成文件可復制,可供學生(面試、答辯等前)試講看效果;顯示屏可同時投各人電腦畫面等。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主館特別設計了20多個各具特色的研討教室:環形會議桌、無線網絡、寫字背板以及投影設備都凸顯了研討室作為“創新社區”的理念。這種信息空間因其一站式用戶體驗、可伸縮性、交流與互動、協作空間、技術支持等因素深受師生歡迎,體現了現代圖書館在數字化環境中重新以一個“物理場所”而成為大學校園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價值。
33延伸服務陣地
現在的圖書館一改過去固守一館之地的被動服務態度,不僅主動嵌入到各院系及相關教學機構,而且大力嵌入各種社交媒體、網絡工作,將圖書館的服務陣地延伸到校園內外的不同讀者群。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融入教學和研究,為學校、各院系、學者個人的發展提供“北京大學學術影響力分析報告”等決策信息和競爭情報分析服務。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個人參考文獻收集和管理,最新文獻報道等服務,為科研課題提供更具學科特色的專業化服務,如科研成果前沿報道、課題開題咨詢、研究動態綜述、成果查新等。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層次的讀者提供不同水平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或培訓服務,使師生隨時可以獲得相關信息獲取和利用的培訓或指導。與學校教學平臺整合,為教師或課程提供電子教參、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服務。引進工具軟件,指導和幫助用戶使用[22]。清華大學圖書館不僅開展類似的學科服務,還積極探索在人人網、微博、視頻網站等社會網站上整合圖書館資源,在書目系統、水木搜索和主頁中嵌入書封、評論、標簽、聊天機器人、書之密語游戲等社會化元素,全方位打造泛在服務。
34深化服務內容
Living Library(真人圖書館)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圖書館界興起的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它以人作為“圖書(Living Book)”的方式出借。為用戶提供了開放式的學習和自主交流環境,滿足用戶一站式服務的需求,鼓勵合作、交流與參與,營建圖書館與用戶之間、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系和密切聯系,提供了更加具有親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務。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率先推出此項服務以來,上海同濟大學圖書館、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圖書館、武漢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等很多高校圖書館相繼效仿,服務內容多式多樣。縱觀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社交媒體服務、E-learning、E-Scholar等服務不斷推陳出新,試圖將迷失在千變萬化網絡中的用戶引導到圖書館的圣殿。
endprint
35精細化服務方式
以單純的借書為例,耶魯大學圖書館就提供3種不同的服務:(1)由于各分館有些相距甚遠,為了方便校內分館借書,師生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圖書館提取索要的圖書和歸還圖書,一般第二天就能送到。(2)耶魯大學圖書館與美國主要圖書館之間都建立了校際館際互借協議,并且與個別大學圖書館實行次日送達服務,師生可以通過Request,迅速得到所需要的資料。這些服務對本科學生和教授都是免費的。(3)參與自動式館際互借服務(Borrow Direct)。這意味著美國7所長春藤盟校所提供的圖書,館際互借方式允許讀者不經過某個圖書館的館際互借部門,直接向Borrow Direct的其他合作館發出圖書的求借,由專業速遞公司遞送圖書。整個過程無需館員干預,服務周期縮短,用戶在4個工作日之內可以得到其他館提供的圖書[23]。這種精細化的服務方式不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讀者的文獻需求,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圖書的利用率。Borrow Direct使圖書的流通提高了20%[24]。
36優化服務模式
服務模式的優化主要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如重慶大學圖書館推出了虛擬的服務推廣員,取名為“書妹兒”,研發了讀者激活系統,新讀者第一次登錄時,都必須接受書妹兒大約3分鐘的關于圖書館資源、服務、理念的介紹,才能啟用圖書館的借閱、個人門戶等各項功能。在個人門戶的建設中,以書評系統為核心,凸顯“以書為本”的宗旨,通過積分、等級、激勵機制等促使已經借閱過某本圖書的讀者發布書評,以便為其他讀者提供重要參考,并啟用虛擬的“書友會”功能,加入書友會的讀者,對于借閱過的圖書必須進行評論,通過這些流程優化和必要的激勵機制,圖書館的書評已經超過7萬條[25]。
4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趨勢
41基于用戶體驗
服務創新應著眼于讀者體驗價值的提升,而體驗服務創新則源于對讀者體驗的深度挖掘與認知,二者相輔相成。圖書館界已經從“內容為王”進入“用戶體驗為王”的時代,誰能最快最好地滿足用戶需求,誰就是贏家。最有意義的服務創新來自對服務對象的深入了解,每個讀者因為邏輯思維不同、習慣不同,都需要不同的用戶體驗來滿足,所以圖書館下一步的發展將是個性化的,這就需要我們站在讀者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進行服務改善與創新才能取得讀者的認可。
42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網絡與移動技術的運用已成為圖書館吸引新用戶的不二法寶,無論圖書館服務最終走向何方,始終脫離不了對技術的依賴。融合了數字和物理對象體驗的技術會在未來越來越流行。Ellyssa Kroski向圖書館提出了十大技術倡議,包括發起云收藏,創建移動網站;用Instagram啟動基本位置的相片流;將LibGuide集成到Drupal;平衡社交媒體中圖書館的聲音與個人聲音;利用眾包來創建館藏;制作視頻;設計網站前創建角色,使用谷歌語音來實現文本參考;可視化Twitter與Mentionmapp的關系等[26]。未來的高校圖書館要想在服務創新上吸引到更多讀者,不游離于讀者體驗之外,必須牢牢掌握與充分利用不斷更新的流行網絡與移動技術。
43館際的交流和合作
在數字時代,大學圖書館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必要。2005年《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詳細而全面的解釋了數字時代圖書館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全國各地64所高校圖書館簽署了這份宣言[27]。各高校圖書館之間、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之間、館際聯盟之間的合作創新也層出不窮,如CALIS、CASHL、CADAL無不是這方面的最佳范例。圖書館服務創新一量脫離大眾,一館單干,其前進的步伐是相當有限的。
44服務社會化
在美國,公立大學的圖書館都向公眾開放,不需要任何證件,美國高校圖書館被讀者稱為大學里的公共圖書館。一些私立學校圖書館,原則上只有本校師生和擁有校園ID卡的校外研究人員才能進入,但某些分館建筑也是向公眾開放的。英國大部分大學圖書館自建校起就向社會開放;德國的大學對本校所在城市的所有公眾開放,并承擔著市圖書館或州圖書館的任務;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瑞典等國家的大學圖書館都不同程度地實現社會服務功能。而我國僅有部分高校圖書館打破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界限,開始向公眾開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要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28]。這意味著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走向社會化已是大勢所趨。
45服務泛在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嵌入式圖書館服務開始遍地開花,相信不久的將來,無論中外,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絕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集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社會組織創新和用戶需求創新的最佳實踐方案。
盡管國內外學者已共同掀起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的熱潮,但是國內高校圖書館較少制定中長期規劃,小部分制定了“十二五”規劃,但這些規劃時間跨度過大,很多脫離了調查與研究,缺乏理論與實踐基礎。且絕大部分的服務創新處在“跟風”狀態,前幾年一起搞學科導航,現在一起搞IC、學科服務、數據保存等。而國外大學圖書館注重圖書館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服務創新的布局與模式僅僅是其戰略規劃中的某一部分或順帶提及,更多的是探討服務方式。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絕非單一的線性軌跡,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循序漸進。因此,它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合乎邏輯、與時俱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曉林.重新定位研究圖書館的形態、功能和職責——訪問美國研究型圖書館紀行[J].圖書情報工作,2012,50(12):5-10.
[2]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2008)[EB/OL].http:∥www.lsc.org.cn/CN/News/2009-01/EnableSiteReadNews167827711231084800.html,2013-07-08.
[3]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論壇[EB/OL].http:∥cflms.lib.sjtu.edu.cn/,2013-08-21.
[4]“變革與走向: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國際會議在北大舉辦[EB/OL].http:∥www.npopss-cn.gov.cn/n/2012/1112/c219553-19550572.html,2013-07-23.
[5]朱強.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歷史、現狀與展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6):5-16.
[6]吳建中.轉型與超越:無所不在的圖書館[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6.
[7]杜曉林,楊劍平,邢燕麗.高校圖書館的創新與實踐[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12.9.
[8]ACRL adopts new Plan for Excellence[EB/OL].http:∥www.ala.org/acrl/aboutacrl/strategicplan/stratplan,2013-06-19.
[9]RLUK Strategic Plan:The Power of Knowledge,Phase Two,2011-2014[EB/OL].http:∥www.rluk.ac.uk/content/rluk-strategic-plan-power-knowledge-phase-two-2011-2014,2013-06-20.
endprint
[10]LIBER Strategic Plan 2013-2015:Re-inventing the Library for the Future[EB/OL].http:∥www.libereurope.eu/strategy,2013-05-25.
[11]Brian TSullivan.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2013-05-23.
[12]Education Advisory Board For 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http:∥www.theconferencecircuit.com/wp-content/uploads/Provosts-Report-on-Academic-Libraries2.pdf,2013-05-23.
[13]ALA“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委員會.大學圖書館的未來:2012年冬季報告[R].宋菲,譯.圖情領域發展戰略跟蹤掃描,2013,(1):15-18.
[14]Kathy Ishizuka.Tech.(SLJs TOP 10 2011)[EB/OL].http:∥www.accessmylibrary.com/article-1G1-274409202/tech-slj-top-10.html,2013-07-13.
[15]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73(6):311-320.
[16]張曉林.開放獲取:研究型圖書館的下坡路,還是登高梯?——代序[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14.
[17]孫莉薇.首個“中國開放獲取推介周”亮相[EB/OL].圖書館報,2012-10-29.http:∥www.cpin.com.cn/html/yw/763947.html,2013-11-23.
[1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3.htm,2013-12-15.
[19]習近平:中國將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26/c117522229.html,2013-12-06.
[20]Cornell University Libray.邁向201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J].許德山,譯.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11,(3):10-15.
[21]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3-2015.Stragic Objectives[EB/OL].http:∥www.lib.cam.ac.uk/StrategicPlan2013-15.pdf,2013-12-06.
[22]朱強.北京大學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戰略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doc88.com/p-74753123539.html,2013-07-20.
[23]Borrow Direct[EB/OL].http:∥guides.library.yale.edu/content.php?pid=412683&sid=3371534,2013-07-18.
[24]王劉艷.Borrow Direct為館際互借提速[J].圖書館雜志,2005,(8):19-22.
[25]王波,吳漢華,等.2012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EB/OL].http:∥www.scal.edu.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zxdt/2012fzbg.pdf,2013-06-30.
[26]Ellyssa Kroski.對你的圖書館的十大技術倡議[J].尹春曉,編譯.圖書館陣地服務工作動態跟蹤掃描,2013,(2-3):16-17.
[27]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2-4.
[2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N].新華每日電訊,2013-11-16,(2).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endprint
[10]LIBER Strategic Plan 2013-2015:Re-inventing the Library for the Future[EB/OL].http:∥www.libereurope.eu/strategy,2013-05-25.
[11]Brian TSullivan.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2013-05-23.
[12]Education Advisory Board For 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http:∥www.theconferencecircuit.com/wp-content/uploads/Provosts-Report-on-Academic-Libraries2.pdf,2013-05-23.
[13]ALA“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委員會.大學圖書館的未來:2012年冬季報告[R].宋菲,譯.圖情領域發展戰略跟蹤掃描,2013,(1):15-18.
[14]Kathy Ishizuka.Tech.(SLJs TOP 10 2011)[EB/OL].http:∥www.accessmylibrary.com/article-1G1-274409202/tech-slj-top-10.html,2013-07-13.
[15]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73(6):311-320.
[16]張曉林.開放獲取:研究型圖書館的下坡路,還是登高梯?——代序[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14.
[17]孫莉薇.首個“中國開放獲取推介周”亮相[EB/OL].圖書館報,2012-10-29.http:∥www.cpin.com.cn/html/yw/763947.html,2013-11-23.
[1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3.htm,2013-12-15.
[19]習近平:中國將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26/c117522229.html,2013-12-06.
[20]Cornell University Libray.邁向201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J].許德山,譯.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11,(3):10-15.
[21]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3-2015.Stragic Objectives[EB/OL].http:∥www.lib.cam.ac.uk/StrategicPlan2013-15.pdf,2013-12-06.
[22]朱強.北京大學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戰略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doc88.com/p-74753123539.html,2013-07-20.
[23]Borrow Direct[EB/OL].http:∥guides.library.yale.edu/content.php?pid=412683&sid=3371534,2013-07-18.
[24]王劉艷.Borrow Direct為館際互借提速[J].圖書館雜志,2005,(8):19-22.
[25]王波,吳漢華,等.2012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EB/OL].http:∥www.scal.edu.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zxdt/2012fzbg.pdf,2013-06-30.
[26]Ellyssa Kroski.對你的圖書館的十大技術倡議[J].尹春曉,編譯.圖書館陣地服務工作動態跟蹤掃描,2013,(2-3):16-17.
[27]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2-4.
[2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N].新華每日電訊,2013-11-16,(2).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endprint
[10]LIBER Strategic Plan 2013-2015:Re-inventing the Library for the Future[EB/OL].http:∥www.libereurope.eu/strategy,2013-05-25.
[11]Brian TSullivan.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7/,2013-05-23.
[12]Education Advisory Board For University Leadership Council.Redefining the Academic Library:Managing the Migration to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http:∥www.theconferencecircuit.com/wp-content/uploads/Provosts-Report-on-Academic-Libraries2.pdf,2013-05-23.
[13]ALA“大學圖書館的未來”委員會.大學圖書館的未來:2012年冬季報告[R].宋菲,譯.圖情領域發展戰略跟蹤掃描,2013,(1):15-18.
[14]Kathy Ishizuka.Tech.(SLJs TOP 10 2011)[EB/OL].http:∥www.accessmylibrary.com/article-1G1-274409202/tech-slj-top-10.html,2013-07-13.
[15]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73(6):311-320.
[16]張曉林.開放獲取:研究型圖書館的下坡路,還是登高梯?——代序[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14.
[17]孫莉薇.首個“中國開放獲取推介周”亮相[EB/OL].圖書館報,2012-10-29.http:∥www.cpin.com.cn/html/yw/763947.html,2013-11-23.
[1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3.htm,2013-12-15.
[19]習近平:中國將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26/c117522229.html,2013-12-06.
[20]Cornell University Libray.邁向2015:康奈爾大學圖書館2011-2015戰略規劃[J].許德山,譯.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11,(3):10-15.
[21]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Strategic Plan 2013-2015.Stragic Objectives[EB/OL].http:∥www.lib.cam.ac.uk/StrategicPlan2013-15.pdf,2013-12-06.
[22]朱強.北京大學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戰略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doc88.com/p-74753123539.html,2013-07-20.
[23]Borrow Direct[EB/OL].http:∥guides.library.yale.edu/content.php?pid=412683&sid=3371534,2013-07-18.
[24]王劉艷.Borrow Direct為館際互借提速[J].圖書館雜志,2005,(8):19-22.
[25]王波,吳漢華,等.2012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報告[EB/OL].http:∥www.scal.edu.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zxdt/2012fzbg.pdf,2013-06-30.
[26]Ellyssa Kroski.對你的圖書館的十大技術倡議[J].尹春曉,編譯.圖書館陣地服務工作動態跟蹤掃描,2013,(2-3):16-17.
[27]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2-4.
[28]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N].新華每日電訊,2013-11-16,(2).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