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擁軍
[摘要] 目的 探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疾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 方法 選擇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骨科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負壓引流技術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引流管更換次數、患者創面愈合情況、感染率等指標。 結果 實驗組更換引流管次數為(2.3±0.8)次,住院時間為(18.4±5.1)d,對照組分別為(3.1±0.5)次、(24.2±6.1)d;實驗組患者的創面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06%),感染復發率(1.47%)低于對照組(4.41%),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引流效果較好,能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西醫;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骨科疾病;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7.3+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c)-0169-02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vcuum seling dring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YIN Yong-jun
Xiaotang Branch Court of People′s Hos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of Nanhai District in Fo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2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cuum seling dring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Methods 136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1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each group were 68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cuum seling dringe treatment,the number of drainage tube replaced,wound healing,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number of drainage tube replaced were(2.3±0.8)times,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18.4±5.1)day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3.1±0.5),(24.2±6.1)days respectively;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10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7.06%),and the infection recurrence rate(1.47%)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4.41%),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drainage effect of vcuum seling dringe is better,which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reduce medical costs,and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 Western medicine;Vcuum seling dringe;Orthopedics disease;Treatment effect
骨科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誘因也比較多,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嚴重者甚至有殘疾的可能[1]。對于此種疾病,臨床上醫護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癥治療,從而幫助患者迅速改善病情,降低患者出現病殘的概率[2]。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西醫治療骨科疾病中常見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PVA泡沫進行包裹,然后采用透性粘貼薄膜封閉引流區,最終形成一個高效的負壓封閉引流裝置[3]。為了探討西醫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疾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對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36例骨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36例患者,男性74例,女性62例;創面感染18例,踝關節潰瘍15例,開放性骨折術后感染13例,股骨骨髓炎6例,脛骨骨髓炎6例。根據患者檢查的時間(單日、雙日)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68例。實驗組患者中,年齡39~84歲,平均(49.4±1.3)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為(3.5±2.4)個月。對照組患者中,年齡40~76歲,平均(46.7±0.8)歲;病程1.2~6.5個月,平均病程為(4.2±3.1)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負壓引流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實行尿常規、血常規等常規檢查,同時實行藥敏試驗及病原學檢查,做好術前準備。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引流及負壓裝置進行更換或調節,同時根據患者的藥敏試驗及病原學檢查情況給予患者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進行治療。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并進行藥敏實驗。具體方法如下:醫護人員做好負壓封閉引流手術前的必要準備,然后對患者進行局部清創,對于手術后感染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將其假體取出并置入碘伏溶液中至少浸泡0.5 h;對于表層皮膚組織感染患者,醫護人員要幫助其清理傷口,并用油紗布填塞3 d后再進行引流;對于開放性骨折患者手術完成時即行負壓封閉引流[2,4]。
endprint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的過程中,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更換引流管次數為(2.3±0.8)次,住院時間為(18.4±5.1)d,對照組分別為(3.1±0.5)次、(24.2±6.1)d;實驗組患者的創面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06%),感染復發率(1.47%)低于對照組(4.41%),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及感染復發情況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的比較(x±s)
3 討論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的范疇,這種技術與臨床上其他引流技術相比有著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5-6]。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中采用的PVA泡沫材料,能夠保證患者在長時間引流過程中的通暢性,引流后臨床效果也較好,該技術中的負壓封閉主要是為了維持創面進行持續負壓,由于這種技術中存在負壓差從而能夠吸附創面滲出物、膿液等并能夠被及時清除,有效保持了創面清潔[3]。此外,這種技術還可使患者的創面與外界隔絕,從而避免了創面的二次感染[5]。
目前,雖然西醫負壓封閉引流術在骨科疾病患者創面感染中使用廣泛,但是對于一些創面面積較大的骨外露患者,采用該引流技術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且對于一些使用了固定裝置的患者,該技術不能嚴密封閉,產生漏氣情況,使得引流效果不理想[7]。因此,在使用該技術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掌握患者的實際癥狀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次實驗中,實驗組68例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時,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創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感染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骨科疾病在臨床上的種類較多,患者經常需要通過引流來減少感染,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技術中的一種,這種技術臨床引流效果較好,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虹,孫強,田卓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2]張敏,王芳,李濤,等.16例大面積皮膚撕脫傷自體皮回植聯合真空負壓封閉技術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2-133.
[3]王順富,王學文,蔡成,等.骨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20-421.
[4]趙金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2-43.
[5]朱躍良,徐永清,師繼紅.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創面應用中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8,10(3):242-244.
[6]郭錦麗,房碧玉,祁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116例骨科創傷患者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108-1110.
[7]李俊寬,孫明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及其在骨外科中的應用[J].人民軍醫,2009,52(5):327.
(收稿日期:2013-12-05本文編輯:袁成)
endprint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的過程中,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更換引流管次數為(2.3±0.8)次,住院時間為(18.4±5.1)d,對照組分別為(3.1±0.5)次、(24.2±6.1)d;實驗組患者的創面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06%),感染復發率(1.47%)低于對照組(4.41%),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及感染復發情況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的比較(x±s)
3 討論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的范疇,這種技術與臨床上其他引流技術相比有著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5-6]。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中采用的PVA泡沫材料,能夠保證患者在長時間引流過程中的通暢性,引流后臨床效果也較好,該技術中的負壓封閉主要是為了維持創面進行持續負壓,由于這種技術中存在負壓差從而能夠吸附創面滲出物、膿液等并能夠被及時清除,有效保持了創面清潔[3]。此外,這種技術還可使患者的創面與外界隔絕,從而避免了創面的二次感染[5]。
目前,雖然西醫負壓封閉引流術在骨科疾病患者創面感染中使用廣泛,但是對于一些創面面積較大的骨外露患者,采用該引流技術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且對于一些使用了固定裝置的患者,該技術不能嚴密封閉,產生漏氣情況,使得引流效果不理想[7]。因此,在使用該技術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掌握患者的實際癥狀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次實驗中,實驗組68例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時,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創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感染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骨科疾病在臨床上的種類較多,患者經常需要通過引流來減少感染,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技術中的一種,這種技術臨床引流效果較好,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虹,孫強,田卓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2]張敏,王芳,李濤,等.16例大面積皮膚撕脫傷自體皮回植聯合真空負壓封閉技術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2-133.
[3]王順富,王學文,蔡成,等.骨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20-421.
[4]趙金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2-43.
[5]朱躍良,徐永清,師繼紅.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創面應用中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8,10(3):242-244.
[6]郭錦麗,房碧玉,祁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116例骨科創傷患者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108-1110.
[7]李俊寬,孫明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及其在骨外科中的應用[J].人民軍醫,2009,52(5):327.
(收稿日期:2013-12-05本文編輯:袁成)
endprint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的過程中,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更換引流管次數為(2.3±0.8)次,住院時間為(18.4±5.1)d,對照組分別為(3.1±0.5)次、(24.2±6.1)d;實驗組患者的創面愈合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06%),感染復發率(1.47%)低于對照組(4.41%),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及感染復發情況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的比較(x±s)
3 討論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的范疇,這種技術與臨床上其他引流技術相比有著許多無可比擬的優點[5-6]。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中采用的PVA泡沫材料,能夠保證患者在長時間引流過程中的通暢性,引流后臨床效果也較好,該技術中的負壓封閉主要是為了維持創面進行持續負壓,由于這種技術中存在負壓差從而能夠吸附創面滲出物、膿液等并能夠被及時清除,有效保持了創面清潔[3]。此外,這種技術還可使患者的創面與外界隔絕,從而避免了創面的二次感染[5]。
目前,雖然西醫負壓封閉引流術在骨科疾病患者創面感染中使用廣泛,但是對于一些創面面積較大的骨外露患者,采用該引流技術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且對于一些使用了固定裝置的患者,該技術不能嚴密封閉,產生漏氣情況,使得引流效果不理想[7]。因此,在使用該技術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掌握患者的實際癥狀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次實驗中,實驗組68例患者在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時,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患者的創面愈合都比較好,且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3~31 d,平均(18.4±5.1)d。實驗組創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感染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骨科疾病在臨床上的種類較多,患者經常需要通過引流來減少感染,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屬于西醫技術中的一種,這種技術臨床引流效果較好,能夠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虹,孫強,田卓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2]張敏,王芳,李濤,等.16例大面積皮膚撕脫傷自體皮回植聯合真空負壓封閉技術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32-133.
[3]王順富,王學文,蔡成,等.骨科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420-421.
[4]趙金廷.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2-43.
[5]朱躍良,徐永清,師繼紅.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創面應用中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8,10(3):242-244.
[6]郭錦麗,房碧玉,祁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116例骨科創傷患者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108-1110.
[7]李俊寬,孫明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及其在骨外科中的應用[J].人民軍醫,2009,52(5):327.
(收稿日期:2013-12-05本文編輯:袁成)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