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艷+閻東彬
摘要:從河北省城鎮化建設的現狀出發,構建了河北省城鎮化質量評價體系,并對11個設區市的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應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現代城市管理能力,注重城鎮化建設的質量。
關鍵詞:城鎮化質量;主成分分析;發展模式;環境約束
中圖分類號:F29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9-2207-03
Qualities of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ZHANG Ming-yan,YAN Dong-bin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Hebei,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urbanization of 11 citi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the modern urban. Focus should be put of urbanigation on the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推進城鎮化作為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李克強總理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2013年,在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把新型城鎮化提高到“河北發展的新引擎”的高度,并從戰略上明確了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從河北省目前的城鎮化建設現狀來看,重速度、輕質量,重建設、輕評價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本研究從客觀評價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的角度,提出在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時期,既要關注城鎮化速度的適度擴張,更要強調城鎮化建設質量的穩步提升,克服粗放式城鎮化帶來的負效應,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惟有如此,才能保證新型城鎮化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才能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早日實現[1-7]。
1河北省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一直以來,河北省城鎮化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開展了城鎮面貌3年大變樣活動。此后3年,河北省城鎮化率明顯提高,由2008年的41.90%上升到2010年的45.00%,但與同期全國水平(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為49.68%)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11年河北省城鎮化率為45.6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1.27%)5.67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列第21位。
在河北省城鎮化率不高的同時,城鎮化建設質量也不容樂觀。河北省城鎮化建設質量既要追求城鎮化發展速度的適當擴張,更要重視城鎮化發展的質量提升。基于此,本研究從河北省城鎮化質量評價入手,從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生活質量、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5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分析各城市城鎮化質量的相對水平,再結合各城市城鎮化率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河北省城鎮化質量的評價
本研究以河北省內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邯鄲、邢臺等11個城市為研究對象,通過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定量分析河北省11個設區市的城鎮化質量,并對現行城鎮化發展模式進行評價,以期找出各城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河北省的城鎮化質量。
2.1指標體系
本研究從經濟發展指標、公共服務指標、生活質量指標、城市建設指標、生態環境指標5個方面構建河北省城鎮化質量評價體系,綜合評價城鎮化進程帶來的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居民生活、空間結構、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復合效應。為便于不同規模城市的城鎮化質量進行比較,評價體系弱化總量指標,多數指標均采用人均指標。考慮指標選擇的系統性及數據可獲得性,選取25個具體指標,這25個指標數據均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2》、2011年各城市統計公報,其中部分數據進行了整理,具體指標見表1。
2.2計量方法
在確定城市城鎮化質量評價體系后,本研究用客觀賦權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影響城鎮化質量的主成分。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種將原來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互不相容(或獨立)的綜合指標的一種統計方法,可以達到簡化數據、揭示變量間的關系和進行統計解釋的目的,為進一步分析總體的性質和數據的統計特征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在提取影響城鎮化質量的主成分后,根據各主成分的特征值確定各自的權重,在此基礎上計算河北省11個設區市的城鎮化綜合得分。
2.3模型分析
運用Views做主成分分析,由于數據中各變量量綱不同,所以考慮用標準化的數據,即在主成分分析時用變量的相關矩陣。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6個主成分,得到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和相應的方差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表2)。不難看出,前6個因子所能解釋的方差占總方差的88.50%,保留這6個成分能夠包括絕大部分信息。6個主成分的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以表2中各主成分的特征值的貢獻率及表3中各主成分的系數確定各主成分的權重,并依據該權重構建主成分分析模型:CQ=■Wi×PCi,i=1,2,…,6。其中,CQ為各城市城鎮化質量得分,PC1,PC2,…,PC6為各主成分,W1,W2,…,W6為各主成分的權重。根據分析模型和標準化后的各城市變量數據,計算2011年河北省11個設區市城鎮化質量的水平。由于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的各城市得分有正值也有負值,考慮到得分值代表著城鎮化質量的相對水平,故將各城市得分均加上最低得分數(衡水市:-1.38),得到各城市城鎮化質量的正數得分,將各城市正得分從高到低排序(圖1)。
結果表明,河北省城鎮化質量得分存在較大差異,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秦皇島、唐山、石家莊、廊坊、承德、張家口、滄州、邯鄲、保定、邢臺、衡水市。
以河北省11個設區市的2011年城鎮化率與城鎮化質量為X、Y軸,繪制出散點圖可直觀地看出各城市的相對水平(圖2)。秦皇島、唐山、石家莊、廊坊市屬于“高—高”型,即在城鎮化率及質量方面處于領先水平。承德市屬于“中—低”型,即城鎮化質量處于中等水平,但城鎮化率較低。滄州、張家口、邯鄲市屬于“中—中”型,即城鎮化質量及城鎮化率均處于中等水平。保定、邢臺、衡水市屬于“低—低”型,即城鎮化質量及城鎮化率均處于較低水平。
3結論與討論
1)在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時期,研究新型城鎮化與過去傳統提法的不同在于強調內在質量的全面提高,包括城鎮化給經濟、社會、人口、文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本研究從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生活質量、城市建設、生態環境5個方面構建河北省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客觀評判河北省城鎮化建設的質量,找出其存在的問題,為實現城鎮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找到出路。
endprint
2)河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城鎮化質量差異較大,這既與各城市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產業結構、區位特征有關,也與城市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改革思路有關。從指標得分情況可以看出,秦皇島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以其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同時城市發展理念較為先進,城鎮化建設質量最高。得分次之的是唐山市,作為工業大市,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物流十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高速發展,使得唐山市經濟總量居全省之首,能集中配置資源推進城鎮化建設,因而其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生活質量、城市建設等4個指標體系得分較高,進而掩蓋了其偏重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嚴重的生態環境壓力,如國家環保部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保定5個城市中,只有唐山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為“三級”,而不達標的原因為唐山市上半年SO2平均濃度超標。這種資源依賴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在環境約束日益嚴峻的今天,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得分最低的保定、邢臺、衡水3個城市,2011年GDP總量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墊底,較小的經濟總量、落后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發展的滯后、公共服務供給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居民生活質量的低下,不僅城鎮化水平較低,而且城鎮化質量也堪憂。
3)任何一個城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都不能盲目地追求城鎮化率的片面提高,如果城市管理水平、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置配套、公共服務供給、居民精神面貌改善等落后于城鎮化發展速度,城鎮化發展的又好又快就是一句空話。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是城鎮化率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快速提升的協調發展的過程,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選擇。
參考文獻:
[1] 樊綱,余暉.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質量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 樊綱,武良成.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 著眼于城市化的質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 遲福林,殷仲義.城市化時代的轉型與改革:城市化與城鄉一體化的新趨勢、新挑戰、新突破[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4] 劉迎秋.發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在紅利”[N].光明日報,2012-12-26(11).
[5] 鄒軍.努力實現高質量的城鎮化[N].人民日報,2012-04-05(7).
[6] 葉裕民.中國城市化質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1(7):28-32.
[7] 吳楊,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統籌城鄉發展戰略[J].管理學報,2012,9(3):376-379.
endprint
2)河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城鎮化質量差異較大,這既與各城市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產業結構、區位特征有關,也與城市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改革思路有關。從指標得分情況可以看出,秦皇島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以其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同時城市發展理念較為先進,城鎮化建設質量最高。得分次之的是唐山市,作為工業大市,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物流十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高速發展,使得唐山市經濟總量居全省之首,能集中配置資源推進城鎮化建設,因而其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生活質量、城市建設等4個指標體系得分較高,進而掩蓋了其偏重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嚴重的生態環境壓力,如國家環保部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保定5個城市中,只有唐山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為“三級”,而不達標的原因為唐山市上半年SO2平均濃度超標。這種資源依賴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在環境約束日益嚴峻的今天,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得分最低的保定、邢臺、衡水3個城市,2011年GDP總量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墊底,較小的經濟總量、落后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發展的滯后、公共服務供給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居民生活質量的低下,不僅城鎮化水平較低,而且城鎮化質量也堪憂。
3)任何一個城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都不能盲目地追求城鎮化率的片面提高,如果城市管理水平、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置配套、公共服務供給、居民精神面貌改善等落后于城鎮化發展速度,城鎮化發展的又好又快就是一句空話。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是城鎮化率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快速提升的協調發展的過程,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選擇。
參考文獻:
[1] 樊綱,余暉.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質量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 樊綱,武良成.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 著眼于城市化的質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 遲福林,殷仲義.城市化時代的轉型與改革:城市化與城鄉一體化的新趨勢、新挑戰、新突破[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4] 劉迎秋.發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在紅利”[N].光明日報,2012-12-26(11).
[5] 鄒軍.努力實現高質量的城鎮化[N].人民日報,2012-04-05(7).
[6] 葉裕民.中國城市化質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1(7):28-32.
[7] 吳楊,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統籌城鄉發展戰略[J].管理學報,2012,9(3):376-379.
endprint
2)河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城鎮化質量差異較大,這既與各城市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產業結構、區位特征有關,也與城市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改革思路有關。從指標得分情況可以看出,秦皇島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以其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同時城市發展理念較為先進,城鎮化建設質量最高。得分次之的是唐山市,作為工業大市,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物流十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高速發展,使得唐山市經濟總量居全省之首,能集中配置資源推進城鎮化建設,因而其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生活質量、城市建設等4個指標體系得分較高,進而掩蓋了其偏重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嚴重的生態環境壓力,如國家環保部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保定5個城市中,只有唐山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為“三級”,而不達標的原因為唐山市上半年SO2平均濃度超標。這種資源依賴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在環境約束日益嚴峻的今天,必然是不可持續的。得分最低的保定、邢臺、衡水3個城市,2011年GDP總量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名墊底,較小的經濟總量、落后的產業結構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發展的滯后、公共服務供給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居民生活質量的低下,不僅城鎮化水平較低,而且城鎮化質量也堪憂。
3)任何一個城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都不能盲目地追求城鎮化率的片面提高,如果城市管理水平、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置配套、公共服務供給、居民精神面貌改善等落后于城鎮化發展速度,城鎮化發展的又好又快就是一句空話。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是城鎮化率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快速提升的協調發展的過程,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選擇。
參考文獻:
[1] 樊綱,余暉.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質量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 樊綱,武良成.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 著眼于城市化的質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 遲福林,殷仲義.城市化時代的轉型與改革:城市化與城鄉一體化的新趨勢、新挑戰、新突破[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4] 劉迎秋.發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在紅利”[N].光明日報,2012-12-26(11).
[5] 鄒軍.努力實現高質量的城鎮化[N].人民日報,2012-04-05(7).
[6] 葉裕民.中國城市化質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1(7):28-32.
[7] 吳楊,丁家云,杜志雄.基于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統籌城鄉發展戰略[J].管理學報,2012,9(3):376-37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