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論文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編號:JG2013010003摘 要:西方現代設計史是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理論課程。目前,缺少適合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西方現代設計史的教材。編寫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一方面要考慮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另一方面要分析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最終編寫出能凸顯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適用于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材。
關鍵詞:民辦高校;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
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層次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研究型大學,一類是實踐型大學,一類是專科、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來作為高等教育有效補充的民辦高校屬于實踐型院校。對于不同層次的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有著不同的目標,研究型院校的西方現代設計史教學注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實踐型院校注重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的培養,專科和職業藝術學院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的寫作和教學要有針對性,探索出適合不同層次院校教學的教材版本。
西方現代設計史進入設計史體系的教學要歸功于王受之等人的努力和研究,其教材主要由我國學者編寫,填補了我國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的空白。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多采用的教材有,王受之的《世界現代設計史》,200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本教材知識含量大,范圍廣泛,可謂一部世界現代設計史的資料集。董占軍的《西方現代設計藝術史》,2002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教材是作者多年來從事設計史教育教學的經驗與體會。梁梅編著的《世界現代設計史》,200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內含大量清晰圖片,是對教材文字內容的補充。張夫也的《外國現代設計史》,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教材為外國近代設計藝術發展及風格解析,在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內容詳盡。朱和平的《世界現代設計史》,2004年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突出了設計史與政治、經濟、科技等相關學科的交叉性。鄭立軍、鄭筱瑩編著的《西方現代藝術設計簡史》,2005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這本教材表述清晰,并配以大量插圖,在此不一一列舉,這些教材反映了近些年來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建設的豐碩成果,也是絕大多數高校在教學中采用的教材。這些教材固然適用于普通高校的設計史教學,而對于民辦高校西方現代設計史教學而言,難以實現教學中實踐創造能力的培養,難以提高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擺在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編寫符合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特色的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
編寫具有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特色的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首先要研究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西方現代設計史教學特征:一是西方現代設計史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并非強制學生死記硬背設計歷史事件、人物和作品,而是通過設計史的學習培養實踐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做出更好的設計。二是多元化的授課方式,包括多媒體教學、作業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這就要求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內容不僅包括設計史的風格流派演變、人物、作品,還應該包括設計作業的說明,師生互動的設計,甚至還要附有多媒體課件。三是將西方現代設計史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這就要求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的編寫要體現出與其他課程的關聯性。其次還要分析民辦高校學生的個性特征,從目前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來看,一方面這類學生入學的文化課分數較低,對于理論課的學習既有厭學心理,同時又對理論課的學習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又具有90后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在生活富裕、信息發達的年代成長起來,接受新鮮事物快,想象力豐富,有新的價值觀,同時又有消極的思想,易受外界的干擾。由于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這些特征,其對普通高校傳統西方現代設計史教學與教材的抽象內容,表現出極大的抵觸心理,多數學生學習設計史的目的僅為通過考試,最終學生頭腦中能留下的只是設計史中人物事件和作品的名字。針對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設計史教材要充分考慮民辦院校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揮設計史應有的作用和意義。如何編寫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筆者認為應當遵守以下幾點:
(1)理論內容不宜過深,文字平實清晰。例如,王受之的《世界現代設計史》是設計史教材中極其權威的一部,是設計史教學中常用的教材,也是設計史教師重要的參考資料,但此教材不適用于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其內容深度較大且過于廣泛,重點難點不突出,語言晦澀,甚至使用繁體字,閱讀起來很困難。鑒于民辦院校學生文化素養相對較低和對理論課的厭學心理,西方現代設計史的理論內容應淺顯易懂,避免用過多的修辭和使用晦澀難懂的語言,并配有清晰新穎的圖片,體現出教材的時代感。(2)教材的設計體現出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重理論、輕實踐,對設計史中的風格流派、人物事件、作品作深入的描述,而忽略了與現代設計的結合。(3)教材編寫時突出課后習題設計的重要性,凸顯課后習題的創新性。傳統教材的課后習題局限于文字性的習題與作業,大多是填空、選擇、論述、論文等,而這些正是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所不感興趣的,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形同虛設。(4)教材中要附有大量清晰的圖片。圖片對于理論內容具有輔助理解的作用,對于信息的傳遞更為直接、快速,對于文字資料有抵觸的學生而言,圖片可謂最佳的學習媒介。西方現代設計史中的圖片要采用彩色清晰的圖片,以前的某些教材采用的是黑白圖片,大大降低了圖片傳遞信息的作用,如王受之的《世界現代設計史》。(5)教材的編寫應注意與其他專業課程的聯系性。傳統的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將理論課與設計專業課割裂開來,理論課與設計專業課之間產生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使得西方現代設計史教學與設計實踐嚴重脫節。要加強理論課與設計實踐的聯系,使學生用設計史的視角去理解和認識其他專業課程。如在西方現代設計史中同步構成藝術、家具設計、圖形創意、產品造型等課程內容,不僅可使相關專業課程的內容得以深化,同時還可將現代設計與歷史風格建立起聯系,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設計專業課的學習興趣,也減弱了學生對理論課的厭學心理。
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的編寫不能脫離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殊性,本著尊重教學規律,關愛學生的原則,在西方現代設計史教材編寫中突出對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的培養,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融入理論內容與設計實踐的聯系和團隊協作意識,這樣才能培養出能夠學以致用,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夫也.設計史的寫法——以外國設計史為例[J].裝飾,2013(10).
[2] 陳芳.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設計史”教材編撰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
[3] 李硯祖.設計史的意義與重寫設計史[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8(2).
[4] 喬監松.近年來中國設計史教材述評[J].藝術與設計,2009(10).
作者簡介:趙佳(1980—),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