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丙文
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以下簡稱“惠州煉化”)隸屬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區。惠州煉化項目總投資178億元,建設期及試生產階段,在職業健康方面的實際投入達8.33億元,約占總投資的4.3%,在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作業環境、消除職業危害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目前,惠州煉化作業場所存在37種職業病危害因素、7種高毒物質。最近幾年,惠州煉化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達標率均在99%左右,整改合格率為100%。惠州煉化是如何持續推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管理及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呢?2014年4月28日,記者采訪了惠州煉化,職業健康主管王春紅向本刊記者介紹了他們的職業健康管理經驗。
“一卡當關”
記者采訪之前,在惠州煉化的安全培訓室,負責培訓的工作人員向來訪者播放了10分鐘教育片,主要包括勞動防護著裝要求、生產區域HSE管理要求、應急逃生等內容。
惠州煉化生產區實施封閉化管理,臨時來訪人員經批準入廠后,在由培訓管理員進行安全培訓、引領到更衣室更換勞防用品、登記并發放臨時人員入場證后,方可由被訪人員引領刷卡進入。為保障員工或來訪者的安全與健康,進入惠州煉化廠區,必須根據劃分的不同區域,穿戴相應合格的個人勞防用品。王春紅說,在裝置區外圍參觀,需要10分鐘的安全培訓;如果進入生產現場,則需要參加2個小時的培訓,并通過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廠區。
作為惠州煉化職業健康主管,王春紅負責組織承包商入廠職業健康體檢報告審核,每半年審核一次。職業體檢報告有效期為1年,實行合格簽字準入。王春紅向記者展示了2張偽造的體檢合格證,她說,這是一家承包商的2名員工,因為在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時體檢結果異常未取得體檢合格證,偽造證件人員的身份信息由體檢審核人直接通報給HSE中心辦證員,列入惠州煉化承包商“黑名單”。王春紅說,惠州煉化對于未按照國家相關法規標準及時完成上崗前、在崗中職業健康體檢、培訓,以及放射工作人員不具有相應資質、未佩戴放射個人劑量計,以及偽造證件等違規行為,除了進行通報并取消作業外,門禁系統管理員將違規人員列入“黑名單”,禁止進入惠州煉化區域從業。
“三崗設關”
據王春紅介紹,惠州煉化對“崗前、崗中、離崗”的職業健康檢查都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公司每年都要組織勞務派遣工、新勞動合同制及未轉制學生進行上崗前、在崗中職業健康檢查初檢及復查工作,并且還會組織員工進行離、轉崗職業健康檢查,在惠州煉化,接觸職業病危害崗位的離、轉崗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委托給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完成。待職防院出具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后,職業健康管理工程師方可簽署離職會簽,并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以書面報告形式告知員工本人。
惠州煉化嚴格實施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杜絕職業禁忌證、職業病人上崗,為了避免員工職業健康體檢時的冒名頂替或作弊行為,惠州煉化每次都會派專人全程陪同,并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新員工入職時,惠州煉化要在其簽署勞動合同的同時簽署職業病危害告知書,包括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內容。此外,惠州煉化還要對員工進行崗前職業衛生安全教育培訓,讓受訓者學習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熟練掌握緊急心肺復蘇操作等自救互救技能,了解廠內存在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員工入職后,每年還要接受在崗職業衛生培訓。而對于培訓的內容,公司則會根據不同崗位進行“定制”和“配餐”,最后采取閉卷的形式進行考核,“真刀真槍”,不走形式。
在王春紅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藍色的個人劑量計作為本底。她說,惠州煉化委托廣東省職業衛生檢測中心每年對從事放射崗位的巡檢人員定期進行個人放射劑量監測工作,并將監測結果發布到MES綜合信息平臺進行告知。惠州煉化由專人負責開展本單位員工及承包商員工的放射個人劑量計收取及發放工作,3個月為一個監測周期,一年分4期。
針對高毒作業場所,惠州煉化每半年開展1次高毒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檢測評價,每月開展1次高毒作業場所及部分噪聲超標場所日常監測。惠州煉化以裝置為單位,在檢測點處分別設置年度檢測結果告知牌,以確保在崗工人及時了解所在區域的職業健康相關信息。王春紅介紹說,原來是在裝置入口統一放置1個告知牌,公示該裝置全部檢測結果,現在則精確到具體的某一個檢測點處,在惠州煉化運行一部“汽油加氫脫硫汽提單元汽提塔C-201”檢測點,編號為359/248的告知牌顯示,該裝置分別于2013年4月10日至4月12日、7月3日至7月5日被進行了檢測,各項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接觸限制,結果判定均為“合格”。
“最后一關”
惠州煉化在廠內設立了氣防急救站,配備氣防急救車及醫療急救設施,由6名醫學專業員工負責院前應急救援轉運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同時,他們還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了急救、自救技能培訓、高溫作業安全教育,為安全作業和員工健康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王春紅說,惠州煉化與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簽訂了氣防急救服務協議,與中大惠亞醫院簽訂了醫療服務協議,合作建設高壓氧艙、ICU病房升級改造,發生重大職業病傷害事故時,能夠迅速提供支援。惠州煉化氣防急救站醫護人員、消防隊員、運行部員工定期同兩家醫院急診科工作人員一起,在廠區內組織應急救援聯合演練。此外,惠州煉化還定期開展應急技能比武活動,參加人員臨時抽簽決定,這樣確保每一名員工和承包商人員都有機會參與,達到提高應急技能的目的。
惠州煉化生產裝置、化驗中心共設置80個沖淋設施。氣防站每周對現場應急沖淋設施進行一次安全巡檢,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排查;每月對運行部及化驗中心的氣防柜及氣防器材、應急救援用品、職業衛生醫藥箱進行2次安全檢查,并將巡檢及檢查情況詳細記錄,建立并完善臺賬。
“關口前移”
為了將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關口前移,惠州煉化將“中國海油職業健康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上線應用與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管理有機結合,有序開展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及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在管理系統界面,設有噪聲超標崗位匯總、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等版塊、職業衛生檔案、職業病危害因素等版塊。
王春紅介紹說,2012年6月,惠州煉化開始對管理系統應用進行培訓。2012年12月,惠州煉化正式上線應用管理系統。那么,惠州煉化是如何對管理系統進行數據更新的呢?王春紅說,管理系統實施三級管理。各部門三級管理員(HSE工程師)在每月25日前,完成本月系統數據上傳及維護工作;二級管理員(氣防員)負責每周檢查所負責部門的系統數據檢查;一級管理員(職業健康管理工程師)在每月28日前,全面檢查惠州煉化系統內數據信息,確保完整、真實、及時上傳。經過1年多的應用,王春紅認為雖然前期數據輸入工作量巨大,但“甜頭在后面”,現在感覺“視野開闊、得心應手”,需要哪方面的數據資料、統計圖表,只需輕松點擊就可調取。
編輯 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