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服”)是中國海油所屬企業,是中國近海市場最具規模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服務貫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
多年來,在企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中海油服始終高度關注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情況,保障員工職業安全健康。為了探尋中海油服職業危害預防工作,記者采訪了中海油服質量安全部總經理夏偉江。
夏偉江介紹,中海油服的業務分為物探勘察服務、鉆井服務、油田技術服務及船舶服務四大類,公司擁有中國最強大的海上石油服務裝備群。
夏偉江說,中海油服將“我們必須做得更好”作為公司企業理念。在開展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等方面,中海油服也力爭做得更好。
職業衛生現狀評價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公司整體安排,2014年中海油服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項目。通過現狀評價,明確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職業病控制措施的建議,為職業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措施依據。2013年12月26日經多次與海洋石油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溝通,完成了現狀評價合同的簽署工作。2014年1月海洋石油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了《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方案》,并在方案審核通過后開始按方案在天津、湛江、深圳、上海、新疆、燕郊6個片區開展現狀評價工作。按照合同要求,此項目將于2014年6月30日全部完成。
開展船舶場所噪聲專項普查
夏偉江介紹說,目前中海油服工作場所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是噪聲。針對這一職業病危害因素,中海油服組織開展了船舶場所噪聲普查專項活動,旨在通過此次全面的噪聲專項普查,進一步明確船舶場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根本原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并為船舶工作場所噪聲控制和日常管理提供依據。
2014年1月9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QHSE部、中海油服質量安全部相關人員赴船舶事業部所屬船舶,進行噪聲狀況現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中海油服決定在船舶事業部開展噪聲普查工作。在對船舶機器處所、員工生活區域進行全面檢測的同時,加強員工職業衛生培訓,提高接觸噪聲危害因素船員的職業病防護意識。通過采取縮短接觸時間、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等管理措施,對危害因素進行有效控制。
船舶事業部制定了《船舶場所噪聲狀況普查方案》,對噪聲普查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就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工作計劃等進行了分工和部署。方案開展后,船舶事業部組織各基層單位開展噪聲普查活動相關內容的培訓和指導,并通過召集船上工作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或上船進行培訓的方式,使船員重視、參與到噪聲普查活動中。各船還配備了噪聲測量儀,經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培訓后,按照《船舶噪聲測量指南》及相關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等要求,在不同的主機運轉負荷下,對船上包括機艙、生活區、住艙、駕駛臺等在內的各個場所進行噪聲檢測。
加強片區分公司職業衛生監管
積極開展職業衛生檢測工作
中海油服下轄的油田技術事業部陸地作業公司,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輪臺縣,當地沒有取得電離輻射檢測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了順利完成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陸地作業公司積極尋求檢測資源,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站,與該服務機構簽訂了檢測合同,完成了源庫、刻度場所的監測工作。
此外,油田技術事業部制造中心射孔器材車間打標機噪聲超標,制造中心在為員工配發耳塞耳罩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接觸噪聲的工作時間。同時,油田技術事業部還采購了新型打標設備,從原來的機械打標方式改為激光打標,大大降低了噪聲危害。
加強職業病危害因素管理和控制
天津中海油服化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由海洋石油總公司下轄的中國海洋石油渤海公司與中海油服共同投資組建。2006年9月,中海油服以收購股權的方式使其成為中海油服全資子公司,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天津中海油服化學有限公司2007年7月組裝的固體線設備為半敞開式下料設備.3年間,由于產量的逐漸擴大,公司先后建立了3條固體線,使用過程中隨著作業量和作業頻率的增加,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由于各個銜接部位密封效果差等原因,使得工作場地及周邊環境粉塵污染嚴重,濃度超標。而且當時多半是人工投料,勞動強度極大。天津中海油服化學有限公司根據2012年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三條固體線進行了有效整合,實行了破袋機上料,氣動輸送、成品罐儲存后下料包裝,大大減少了人工投下料的勞動強度。工藝和設備的改進,廠區排風設施的增加,降低了作業場所粉塵濃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中海油服深圳片區克服困難開展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該片區屬地單位的作業場所分布較廣,有陸地和海上作業場所。特別是海上的作業場所是流動性的,不僅在“南海東部海域”、也有跨海域到“東海海域”或“南海西部海域”。每年要對這些作業場所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工作,存在很大難度。
深圳片區分公司首先是解決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問題。由于海油系統在深圳地區(南海東部海域)沒有自身的職業衛生檢測機構,在內部資源不滿足的情況下,深圳分公司按照中海油服要求,積極尋找外部資源解決問題。多方聯系、走訪南海東部海域的陸地有資質的醫院或檢測機構,并多次上門與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環境(職業)危害監測評價科溝通、協商,終于達成了合作意向,每年按服務合同完成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工作。
其次是解決內、外部資源結合問題。由于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環境(職業)危害監測評價科的工作人員,沒有海上石油資源安全救生培訓證書(俗稱“五小證”),沒辦法上鉆井平臺開展檢測與評價工作。針對此問題,經深圳分公司多方努力,在2013年4月份,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專門指派了6位工作人員到中海油湛江培訓中心參加出海人員“五小證”的取證培訓,培訓合格后取得“五小證”證書,為后期開展海上鉆井平臺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工作輔平了道路。
最后是解決、協調外部資源跨海域檢測的問題。深圳分公司協調深圳市職業病防治院環境(職業)危害監測評價科的工作人員取得中海油出海人員“五小證”后,使得他們不僅能在南海東部海域的海上平臺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和評價,而且協調他們進行跨海域檢測,在東海海域(上海)為鉆井事業部深圳作業公司管轄的海洋石油942平臺和南海七號平臺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