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璘 徐疆勇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安全性。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82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對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辯證治療,并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效果顯著,安全性和可行性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難治性高血壓;中西醫結合;安全性
為了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下面本文就以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82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為例,對其實施中西醫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將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我科門診就診的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1±8.5歲,病程5~18年,平均7.1±1.4年,患者合并癥主要以心臟病、陳舊性腦梗死和糖尿病為主,采用隨機單盲法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1例,兩組患者在臨床基本資料比較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西醫實施治療,服用藥物為:康寶得維(主要成分為非洛地平)5mg/d;卡托普利片12.5mg/次,2~3次/d;氫氯噻嗪12.5mg/次,1次/d。治療組患者則在此治療基礎上,再加上中醫辯證治療,基礎藥方為:赤芍10g,葛根10g,桃仁15g,枳殼6g,紅花15g,生地10g,當歸15g,鉤藤10g,川穹15g,甘草6g以及牛膝10g。如果為痰濕壅盛患者,則加以茯苓20g、苡仁30g;如果為氣虛患者,則加以黃芪30g;若果為血瘀明顯患者,則加以適量的紅花和大丹參。以上藥方水煎服,2次/d,100ml/次,7d/療程。以上患者連續服用2~3個療程,同時每天對其血壓進行監測,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臨床效果依照《使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對其臨床血壓值進行分析;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判定依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具體為:舒張壓下降≥1.33kPa,已經至標準水平,舒張壓則下降≥2.67kPa,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33kPa,但是已經為標準水平,舒張壓下降則是在1.33~2.67kPa,沒有達到標準水平,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基本緩解,為有效;患者血壓和臨床癥狀沒有達到以上任何一個標準,為無效[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x±s)表示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P<0.05的意義即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壓改善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析: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討論
中醫認為陰陽失調和痰火風淤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水濕內停在臟腑氣機不暢、功能失常的作用下發生,與淤血、痰濁共同作用,最終引發高血壓的發生。在治療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祛痰化瘀、平肝熄風等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其年齡均在60歲以上,血壓難以進行治療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患者飲食結構不合理,喜好飲酒,鹽攝入量較多或者是進食脂肪量較多等;這些原因均會對其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達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足以可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提高,同時對其臨床癥狀實施良好的改善,值得加大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閆炳遠.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0(7):1263-1264.
[2]曹曙波.中西醫結合對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4):83.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安全性。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82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對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辯證治療,并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效果顯著,安全性和可行性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難治性高血壓;中西醫結合;安全性
為了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下面本文就以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82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為例,對其實施中西醫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將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我科門診就診的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1±8.5歲,病程5~18年,平均7.1±1.4年,患者合并癥主要以心臟病、陳舊性腦梗死和糖尿病為主,采用隨機單盲法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1例,兩組患者在臨床基本資料比較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西醫實施治療,服用藥物為:康寶得維(主要成分為非洛地平)5mg/d;卡托普利片12.5mg/次,2~3次/d;氫氯噻嗪12.5mg/次,1次/d。治療組患者則在此治療基礎上,再加上中醫辯證治療,基礎藥方為:赤芍10g,葛根10g,桃仁15g,枳殼6g,紅花15g,生地10g,當歸15g,鉤藤10g,川穹15g,甘草6g以及牛膝10g。如果為痰濕壅盛患者,則加以茯苓20g、苡仁30g;如果為氣虛患者,則加以黃芪30g;若果為血瘀明顯患者,則加以適量的紅花和大丹參。以上藥方水煎服,2次/d,100ml/次,7d/療程。以上患者連續服用2~3個療程,同時每天對其血壓進行監測,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臨床效果依照《使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對其臨床血壓值進行分析;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判定依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具體為:舒張壓下降≥1.33kPa,已經至標準水平,舒張壓則下降≥2.67kPa,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33kPa,但是已經為標準水平,舒張壓下降則是在1.33~2.67kPa,沒有達到標準水平,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基本緩解,為有效;患者血壓和臨床癥狀沒有達到以上任何一個標準,為無效[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x±s)表示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P<0.05的意義即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壓改善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析: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討論
中醫認為陰陽失調和痰火風淤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水濕內停在臟腑氣機不暢、功能失常的作用下發生,與淤血、痰濁共同作用,最終引發高血壓的發生。在治療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祛痰化瘀、平肝熄風等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其年齡均在60歲以上,血壓難以進行治療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患者飲食結構不合理,喜好飲酒,鹽攝入量較多或者是進食脂肪量較多等;這些原因均會對其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達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足以可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提高,同時對其臨床癥狀實施良好的改善,值得加大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閆炳遠.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0(7):1263-1264.
[2]曹曙波.中西醫結合對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4):83.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安全性。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82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對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辯證治療,并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效果顯著,安全性和可行性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難治性高血壓;中西醫結合;安全性
為了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下面本文就以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治療的82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為例,對其實施中西醫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將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我科門診就診的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8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1±8.5歲,病程5~18年,平均7.1±1.4年,患者合并癥主要以心臟病、陳舊性腦梗死和糖尿病為主,采用隨機單盲法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1例,兩組患者在臨床基本資料比較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西醫實施治療,服用藥物為:康寶得維(主要成分為非洛地平)5mg/d;卡托普利片12.5mg/次,2~3次/d;氫氯噻嗪12.5mg/次,1次/d。治療組患者則在此治療基礎上,再加上中醫辯證治療,基礎藥方為:赤芍10g,葛根10g,桃仁15g,枳殼6g,紅花15g,生地10g,當歸15g,鉤藤10g,川穹15g,甘草6g以及牛膝10g。如果為痰濕壅盛患者,則加以茯苓20g、苡仁30g;如果為氣虛患者,則加以黃芪30g;若果為血瘀明顯患者,則加以適量的紅花和大丹參。以上藥方水煎服,2次/d,100ml/次,7d/療程。以上患者連續服用2~3個療程,同時每天對其血壓進行監測,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臨床效果依照《使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對其臨床血壓值進行分析;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判定依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具體為:舒張壓下降≥1.33kPa,已經至標準水平,舒張壓則下降≥2.67kPa,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1.33kPa,但是已經為標準水平,舒張壓下降則是在1.33~2.67kPa,沒有達到標準水平,患者的頭痛、心悸、失眠以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基本緩解,為有效;患者血壓和臨床癥狀沒有達到以上任何一個標準,為無效[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以(x±s)表示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P<0.05的意義即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壓改善情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和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析: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討論
中醫認為陰陽失調和痰火風淤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水濕內停在臟腑氣機不暢、功能失常的作用下發生,與淤血、痰濁共同作用,最終引發高血壓的發生。在治療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祛痰化瘀、平肝熄風等治療。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其年齡均在60歲以上,血壓難以進行治療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患者飲食結構不合理,喜好飲酒,鹽攝入量較多或者是進食脂肪量較多等;這些原因均會對其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有效率達95.12%,對照組患者為75.61%,差異顯著,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足以可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于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提高,同時對其臨床癥狀實施良好的改善,值得加大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閆炳遠.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0(7):1263-1264.
[2]曹曙波.中西醫結合對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