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潔
我想,在茫茫人海中,無論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是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抑或是我們和陌生人之間,人與人之間,在歲月的悄悄流逝中,留下了點點清晰或模糊的足跡和記憶,都是一種陪伴的關系,一種愛的靜靜陪伴,一種容易被忽視,但卻著實值得感恩的愛。
——題記
“教學”“育人”“為師”“職業夢想”這樣美好的名詞,對于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同志”而言,似乎顯得朦朧了些許。在表面看來熱鬧、幸福的教學生活中,我們比有豐富經驗和老成的教師多了些抱怨和委屈。至少在心理認識上,有一個共同的、相對難以逾越的坎,那就是面對那些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或無暇顧及,或不大重視,更有甚者不但不管,還對孩子在學校的不佳表現直接拳腳相加的父母們……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家長配合的“孤身奮戰”的艱難,在這些本來基礎就不好的孩子身上,看不到進步和希望的強烈的挫敗感和失落感,時常讓自己從心底喊累、喊苦、喊不值得,時常想放棄他們,時常“不負責任”地抱怨:“孩子是他們的父母生的,父母都不管了,我們還管啥?”直到在一次所謂自我解脫的“發泄”中,我聽了一個心理學朋友口中的一句話:“你的陪伴對他們真的很重要!”
是的,“陪伴”,這是一個在我學生時代里時常被默默追求的啊!而今看來卻是如此神圣。從社會和民生的角度思考,我們著實有責任和義務在學生階段以愛的名義陪伴孩子前行。而且,“陪伴”之于我們和孩子之間絕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需要的情感也不只是“責任心”這樣的單薄和平面。
師生關系——耐心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四年,也是我教一年級的第一年。開學后,面對著近70個孩子的大班級,孩子大多不寫作業,課堂上時常吵吵鬧鬧,心中的委屈和無助、使我淚流滿面。“騎虎難下”的我,除了安慰自己——“他們都只是小孩子,不懂事”,警醒自己要耐心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當講過的書寫格式在交上來的作業本中至少還有一半以上錯時,我要做的不能是著急和氣憤,而應是耐心地向全班再說一遍,后把作業發下去重做更改。因為“他們只是小孩子,學習能力還在培養中”。遇到個別的學生再錯,又要在面批中再說一遍,直到他寫對寫好為止。當教導過的行為規范孩子重復錯誤時,我要做的不是劈頭蓋臉地大聲斥責,或認為他“無可救藥”地表示不懈,而是蹲下身子,深情地望著他們的雙眸,友好地告訴他錯在哪里,以后必須要改正,或是等自己情緒平靜下來時邀請他坐坐、走走,和他們溫和地交流。
教師對孩子的耐心,也是教師對自己、對孩子的一種信任的表現。
母子(母女)關系——真心
生活中,許多母親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她們面對任性、無理的孩子時,雖不想一時理會他,但卻無法一直不理會他。那種氣得都不想要他的心都有了,卻無法讓自己放棄他,那是因為血緣而產生的“真心”。我們和學生之間沒有血緣關系,這可以很輕易地讓自己找到借口逃避這樣的“真心”——“他的父母都不管了,我一個外人干嗎還管那么多?”有時,我也時常問自己,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會感到很無助很擔憂吧。想想看,一句簡單的呼喚——“老師”,凝結著對彼此美好關系的肯定和寄托,飽含著他對我多少的敬重和信任。我們怎能辜負這一次次來自平凡歲月的肺腑之聲呢?有時在夢中聽見孩子或默然或深情的問好,我也會如當了媽媽般或愧疚或幸福地醒來。一位像父母一樣真心的教師,無論因為什么原因,生了學生多大的氣,甚至“冷戰”了多久,都會像媽媽一樣“委曲求全”主動找孩子談心,甚至哄著他們繼續加入“學習大軍”。
但對學生是否“真心”,不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評判,學生心中自有一把秤。當我們靜下心來時會發現,其實孩子的心很敏感,同樣是一句批評的話,出自不同教師之口,孩子感受的可能完全不同。透過我們批評時的口氣、眼神和動作,孩子們感受到的可能是老師對自己長期厭惡而發泄的情緒,也可能是老師對自己殷切希望的“真心”。
朋友關系——童心
在看了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寫的暢銷書《偷影子的人》后的一段時間里,我時常渴望自己可以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樣和孩子們的影子對話,聽到他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故事和聲音,讓自己擁有通往他們心靈的軌道——童心。
擁有童心,讓我們和孩子們一樣喜歡在動畫片中尋找輕松和可愛,喜歡在玩游戲中感受快樂和自由,使我們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擁有童心,讓我們和孩子們一樣充滿美好的幻想,可以無憂無慮地說一些“海誓山盟”的話,使我們有了更多“生活在彼岸”的純真和浪漫;擁有童心,讓我們不斷地穿越時空和兒時的自己對話,不斷地試圖和孩子們的“影子” 對話,感受幼小的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斥責時的無助和脆弱,使我們有了更多靈魂的碰觸和交融。
我想,師生之間最美的關系,莫過于互尊互敬、平等友好的朋友關系。以上三種關系和“三心”原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對立統一的。怎樣把握好其間的度和互相滲透是一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藝術。只有以“愛”為核心,才能夠渾然天成,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學生的贊美千千萬萬,但唯獨這一句最感動我:“老師像美麗的天使一樣守護著我們?!痹肝覀円詯鄣拿x,在陪伴中豢養,在豢養中陪伴,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愛,靜靜地陪伴。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首祉中心小學?搖?搖?搖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