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宇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用車越來越多,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都暴露出來,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城市交通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文章作者主要論述了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的含義、存在的不足,并對于城市交通規劃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希望給城市交通規劃人員一些啟示。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綠色交通;城市交通規劃
引言
在21世紀的今天,各大、中、小城市都得到快速發展,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交通道路的發展、城市交通的規劃對于城市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健康發展對于提高城市發展速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話雖如此,其實,城市交通規劃過程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難以解決,也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進行城市規劃,怎樣使得城市規劃更適應城市發展需求,同時也推動城市進一步發展,成為每個城市管理者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成為一項長期研究的課題。
1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綠色交通的內涵
在當今社會,我國各城市都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思想對于整個社會的進步都起著主導作用。可持續發展即要保證發展的可持續性,又要保證其與社會的總體發展相協調,即具有協調性的特點,通俗點說,就是要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關系,使四者實現可持續的、協調的、健康的發展。若按上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特點來理解,對于交通建設的發展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綠色交通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資源、環境和交通的關系。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交通建設并不能將三者都重視、關注,而是多關注于眼前,只注重交通,對于交通建設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缺乏深層次的認識。
城市交通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其處理好環境和資源的關系,從技術、觀念、政策等不同方面入手與改變,最終達到協調一致。城市環境、交通道路建設、經濟發展這些關系協調統一,以創造一個完整的城市交通建設體系。
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對于環境與資源的關注,逐漸出現了“綠色交通”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對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城市交通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綠色交通從細節上說明了要做到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綠色交通因可持續發展而生,脫離了可持續發展,綠色交通便失去了意義;可持續發展對綠色交通有促進作用,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交通的實施是必要手段和方法。
可持續發展的交通和綠色交通都必須建立在城市發展的基礎上,要滿足城市交通道路建設的需求,達到城市交通道路通暢,具有可持續性是它們發展的一致目標,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經濟上能否可行、財政上能否承受、社會能否接受、環境能否可持續等。
2 傳統城市交通規劃存在的不足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雖然各級部門已越來越重視城市道路建設,很多地方也建立了交通道路網,并逐步開始施工。但是,隨著建設的完成,很多新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例如,交通擁擠,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建設過程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污染等,這種情況距離人們最開始設定的安全、高效、經濟的交通道路目標相差甚遠,對于越大的城市,人口越多的城市,這種問題暴露的就越明顯,也越嚴重。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四階段”交通需求模式的局限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交通模式已不能適應或滿足現代化都市發展的需求,我國交通道路管理部門,通過摸索,并大膽實踐,在城市交通規劃上采用了西方的“四階段”交通模式,雖然這種模式在我國進行應用之前,已結合我國交通規劃特點做了改善,但整體的模式、理念還是沿用了原模式的特點,受到原有思想方面的束縛。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引入了這種模式。
2.2 城市交通規劃的目標過于單一
若想做到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做到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城市交通規劃時就需要從多方面考慮,不能只考慮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還要綜合考慮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對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等等。但實際上,在執行操作過程中,絕大多數城市交通建設仍然把解決交通問題作為唯一的目標,采取各種措施,甚至不擇手段,而對于環境、資源等的考慮就甚微,沒有協調處理好資源、交通、環境間的關系。
2.3 對信息技術的發展缺乏適應性
一直以來,城市交通規劃交通信息的采集以手工為主,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居民的出行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對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在交通規劃中沒有出現新的信息采集方式。目前,交通規劃的信息的采集仍以手工為主,這使得居民在出行中不能及時獲得實時有效的信息,不利于出行方式與路徑的選擇。
3 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城市綠色交通規劃
隨著公路、鐵路等建設的加快,人口流動量的增加,交通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直接制約著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城市能得到快速的、持續性的發展,交通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現今社會,環境保護成為人們越來越關心的話題,在交通規劃方面,為了體現保護環境的理念,綠色交通概念便應運而生。綠色交通在一些發達國家已普遍應用,但在我國還屬于起步階段,尚不成熟。作為城市交通規劃人員,需要對綠色交通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實現城市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3.1 形成城市綠色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
為了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在現有交通技術的基礎上,要加強對主要道路技術的深人研究,包括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術、城市交通居民需求預測技術、環境污染與能源消耗的分析技術、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城市交通規劃技術等。同時,在綠色交通的理念下,要將交通體系分成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都要與其基本的交通需求相適應。例如:居住區內部是以購物、娛樂等生活設施和交通網的便利為目標,因此要實現以自行車或者步行為主的綠色出行方式:居民區外部則以快速、安全、環保的交通工具為主要出行方式。
3.2 對城市交通道路等級進行規劃
我國城市交通道路分為四個等級:主干道、次干道、快速道、支路。傳統的城市交通規劃中比較重視主干道和快速車道。在綠色交通概念的基礎上要對道路進行更細致的劃分。例如:城市要以公交優先:行人和自行車要有專屬車道以保證其安全。
3.3 對綠色交通環境的規劃
為了保證居民的出行,需要為其創造良好的出行環境。道路環境的綠化不失為一種好的城市交通綠化的方式。不僅可以凈化空氣,減少環境污染,而且對居民健康也有重要作用。環保方面,城市道路應盡量以禾木為主。在城市的實際綠化過程中,要以植被的覆蓋率來檢驗道路的綠化是否合理,保證綠化、交通、管線的協調發展。
4 結束語
在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城市交通規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完善城市交通規劃,引入綠色交通理念,協調好交通、環境與資源的關系,促進城市道路的發展建設,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煒.城市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規劃框架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