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18-01
從事中職生的應用文教學工作以來,面對中職生的寫作課堂,我發現問題層出不窮。老師一布置作文,馬上就會發現學生怨聲載道,面對三、五百字的應用練習,學生抓耳撓腮,苦思冥想,搜腸刮肚也難以拼湊一份滿意的作品。要么遲遲不動筆,要么打開書本或網絡直接“抄襲”,再或者借鑒“左鄰右舍”,東拼西湊。即使拖拖拉拉最終交上來,作文完成的質量也不盡人意,如結構不完整、字數達不到要求、錯字連篇、內容無趣乏味。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寫作沒有信心,更缺乏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寫作練習的積極性,應該給予他們生活化的情景再現,設置問題場景激發學生的角色意識,并鼓勵他們以專業意識嘗試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參與寫作的主動性。應用文的寫作目的在于應用能力的培養,而非課堂的片段練習。練習只是一種方式,讓學生自覺自愿去練習,才能出效果。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寫作熱情,可試用如下幾種方法:
一、鼓勵模仿,激發寫作思維創新活力
當代大學者張中行在《什么是作文》一文中曾這樣講,“所謂作文,不過是把經過自己構思、自己組織的話寫為書面形式的一種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把應用文寫作看作是學生面對具體可感的場景問題,進行思考,通過個人或集體的努力,探索解決的辦法,并將這一過程以文字形式按照一定的程式書寫下來。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才能誘發其寫作的動機。
比如,在“廣告文案”寫作課上,不必大篇講解廣告的寫法技巧,剛開始上課,我就把提前準備好的《南方周末》平面廣告文案版面依次按組分發,這些大幅的廣告頁面囊括了文字、圖畫、唯美創意等廣告要素,無需贅述,同學們都能從各自生活體驗中解讀文案,欣賞評論,平時沉悶的課堂有了些許興奮。稍事引導,大家獨立找出了“標題”“正文”“廣告口號”“附文”等相關結構。由平面廣告引出相對靈活的電視廣告,學生舉出的廣告實例鮮活精彩,“安踏”“森馬”“農夫山泉”“動感地帶”等,發言積極熱烈。趁著熱情高漲,我建議學生每人拿出一張紙,并填寫一件常商品名稱(要求是小型的、日常生活為主,最好是目前電視廣告中還沒有做過廣告的商品)。然后將稿紙收齊打亂后,分發給同學們。拿到別人寫有商品名稱紙張的同學,要寫出這個商品的信息個性。之后再次打亂順序并分發,拿到紙條的同學為其確定消費對象。最后收齊分發,學生為手中的商品、個性及對象等信息,寫一句廣告語。假設大家是未來的廣告文案策劃,都想一試身手,課堂作品創新不斷。盡管很多都是已有廣告的改變或仿寫,但學生不再抗拒思考并主動練習。
二、貼近生活,寫作書信引發心靈共鳴
應用文重在一個“用”字,“寫”是核心,“用”是目的。課堂上適當有效的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寫作有效聯結,使其感受到應用文在生活中的功用,可以采用重新編排組合現有教材的內容順序,再現生活情境。例如,開學初,讓學生來制定學習計劃,班級規章等;運動會前,由學生起草請示,為班級申請班級活動及運動員獎勵經費;運動會期間,鼓勵大家多些多發通訊稿,為伙伴加油;元旦匯演前擬寫通知、邀請函;換屆選舉試寫競選演講稿;學期結束要對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做總結……每次練筆都要讓學生找到自己主人公的身份感,認為通過自己的寫作能夠切實解決一個個具體實際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才能走近“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結合專業,因材施教培養職業能力
在教學中,當我們對應用文進行分類時,某些“文類”的職業傾向便顯現出來。有些分類本身是以職業為劃分標準的(如財經文書、司法文書、管理文書等),這恰恰說明應用文寫作與職業工作的密不可分。中職院校開設應用文寫作課,是為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能力服務的,這與專業培養目標也是相一致的。對于不同的專業,備課就要針對專業特點有選擇的挑選內容。例如財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懂會計初級核算,熟悉財經法律、法規,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初、中級技能型人才。在企業中,要能夠勝任出納、會計核算、倉庫保管等會計崗位工作。圍繞上述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應包含: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市場調查報告、市場預測報告、資產評估報告、合同書等。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科技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圍繞上述培養目標,應設置如下教學內容:公文排版、合同、項目建議書、說明書、項目設計文本編制、請柬邀請函設計等。本專業學生對相關專業內容感興趣,且實用性強,課堂效果較好。
(責任編輯 李 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