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紅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45-02
課堂提問既用于傳授新知識,也用于復習、鞏固和檢驗舊知識。課堂提問運用的恰當,便能夠有效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覺性結合起來,喚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經常檢查和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而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策略,在選擇與使用時常常會出現偏差,并因而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因此,課堂提問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
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來進行設計,便于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如,有一位新教師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引入后提問:“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有的答:“都是真分數。”還有的答:“分子都是1。”顯然,這一提問不明確,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教師的提問意圖。如果改問:“這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嗎?分母不同的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既明確,又問在關鍵處,有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二、恰當
課堂提出的問題深淺難易程度要適當,既不宜過分簡單,也不宜太難,要恰到好處,使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后能作出回答,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例如:教學《圓和周長》,讓學生自主尋找測量圓周長的方法時提問:圓的周長用直尺測量方便嗎?用什么辦法可以化曲為直,量出圓的周長呢?學生小組交流,動手操作總結出測量圓的周長的兩種方法:滾動法和繞線法。當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后,提問:測量圓形跑道的周長,還能用滾動法嗎?學生頓時感到這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從而激起學生探索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關系的興趣,在自主探討中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三、連貫
課堂提出的問題內容應該彼此銜接,而且有一定的邏輯性。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出示題目:求比值6︰8,12︰16,3︰4,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1)這三個比什么變了,什么不變?(2)6︰8怎么會變成等于12︰16?(3)誰能用一句話把其中的規律總結出來?(4)12︰16怎么會變成等于3︰4?(5)用一句話把其中的規律表達出來?(6)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這里的“相同的數是否包括0?為什么?”
以上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學生不僅明白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而且知道這一性質中的所要注意的問題,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科學地概括能力。
四、有啟發性
教師要善于把自己放在初學者的地位,與學生一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找準問題的“引發點”,使問題提在節骨眼上,引起學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學了《圓柱的體積》后,我讓學生判斷下面這個問題:“側面積相等的兩個圓柱,它們的體積一定相等。”學生見了這個題目陷入了沉思,大多學生認為是對的。我讓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提示學生:“若用同樣的兩張長方形紙圍成圓柱,你能得出什么結論?”這一提示,提在節骨眼上,引起學生的思考。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他們發現用同樣的長方形紙圍成圓柱時,可以圍成底面周長不同的圓柱,體積也不相同。
五、多樣化
課堂提問可采用問答、反問、設問或教師自答等方式,有時可用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同一內容。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學生從不同方向對折圓,找到圓心點“o”后,讓學生把這一條折痕用筆描出來,就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這樣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然后提問:(1)什么是直徑?(2)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直徑?(3)同一圓中,直徑是最長的線段嗎?(4)出示課件:
哪一條是圓的直徑?這樣從幾個方面反復提出問題,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對直徑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有效的評價
有效評價分兩種:一種是肯定性的、激勵性的;一種是否定性的。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當然應該充分肯定,還應給予必要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教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啟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這些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站起來回答的勇氣,而不能模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敢面對、不敢批評。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點,達到有效提問后的有效評價。
七、有耐心
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后,不宜急于讓學生回答,要留給學生一定的靜靜思考的時間。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老師要善于賣關子,讓學生自行深入思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進入最近發展區。聽學生回答時,也要有耐心,學生一時答不上或回答錯了,不要“一棒打死”或者一直讓他站著以示“懲罰”,應適當啟發爭取使他回答。如果多個學生回答不上,教師要及時推敲提出的問題是否有不夠明確恰當的地方或過難,并加以修正,課堂提問既要照顧全面,又要注意因人而異。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