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97-01
當學生對某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高中歷史教師要讓歷史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那么究竟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之下抓好課堂教學,讓歷史課洋溢著史味、史趣呢?
一、轉變角色觀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教師要從權威者、監(jiān)督者轉變?yōu)閰⑴c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學生,鼓勵學生。親切的話語、友善的眼神都會傳遞給學生平等、輕松的情感信息和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這樣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由“教本”到“學本”,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而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洋溢著青春的律動。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教學策略別巨匠心,先聲奪人
1.課堂導入要有藝術性,使學生有心動的感覺。在學習《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yè)》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一邊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一邊欣賞一張古代的精美瓷器圖片。教師要利用瓷器鑒賞的知識,運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是一件元代的青花“鬼谷下山”圓罐,它于2005年7月在英國拍賣,成交價在1000萬美元以上。這說明我國古代瓷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是世界古玩市場上的一枝奇葩。那么中國瓷器為什么如此受人青睞呢?選取如此新穎別致的導入,能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入境,那么他們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呢?我們的歷史課堂又何嘗不會有趣?當然,注重導入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我們也可以節(jié)取一段錄像,如在學習《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們可以節(jié)取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段,在學生欣賞完作品后,教師提出問題:從這段小品中你體會到什么?以此引入新課。有時,我們還可以采取播放歌曲的方式導入;如講《抗日戰(zhàn)爭》,我們可以播放《小兵張嘎》的片尾曲:“1937年啊,鬼子就進了中原。”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詩詞歌賦;亦或是兒歌童謠,凡此種種,方法之多,可以自由選擇。關鍵在于所采用的方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的動心,激發(fā)潛在他們內心的那份悸動,從而帶動歷史課迸發(fā)出活力與激情。
2.教學過程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腦、口手、齊動
(1)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的提問要講究藝術性,不能太直白。可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探究情境,如通過多媒體展示案例、圖片、漫畫、名人名言、熱點問題、名片名段等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問題。在學習宗法制時,我們可以如下設計:一諸侯所娶的第一個妻子為他誕下一名女兒。兩年后,他又娶了一名妻子,結果第二年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諸侯欣喜若狂;喜上加喜的是他的第一個妻子不久也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諸侯高興極致,然而卻一命嗚呼了,請問:他的諸侯之位傳與誰?為什么?此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觀點,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探求知識的喜悅和快樂,展示自我風采。同時教師和其他同學對所展示的觀點進行相互評價。
(2)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歷史離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是遙遠的,它不可能原樣重演。因此想要學生去體會當時的情境,確實是有些難度的。如果讓學生如同演戲一樣,分角色扮演歷史上的人物,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那么學生就可以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如我們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四個船隊,讓他們講述航海的歷程和艱險。這樣,我們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以促使他們課下收集資料,分工協(xié)作,共同探究。精心整合與組織語言,講述船隊的所見所聞,學生的所感所思。教材內容也就迅速形成意象,容易理解了。
三、實施開放性互動式的教學
歷史課堂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有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有固定的同桌間的互動;有學習的互動,也有作業(yè)的互動;有教學內容的互動;也有學習方法的互動等等。例如平時的檢測或考試試題交由學生自己去出,教師把學生的試題精選成一套試題。學生知道是自己出的考試題會有一種自豪感,他們會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也可以把作業(yè)實行師生雙向批改,由學生寫出批改總結,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經驗與教訓。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