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棟
摘 要: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多媒體的運用已經成為這個教育體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樣多變的國際局勢也不停地為政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經典話題,幫助教育方面克服了政治課本的滯后性,令高中政治的趣味性、實時性大大提高。高中教育體制逐漸人性化、科技化,高中政治學習也更加注重“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與實用性,逐步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教科書更加提倡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高中政治教學的實踐改革與繼續創新已經時不待我。
關鍵詞:多媒體;時事政治;實踐生活;改革創新
教育部頒布相關文件對教學課程改革進行指導,指出:確立高中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與延續,更是人格、品質的養成。政治教學改革應適應形勢,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一、多媒體的適當使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有利于教學的先進設備被用于“百年大計”的教育當中,其中在課堂上最常見的就是多媒體。教師運用多媒體,事先準備好電子課件,省去課前或者課上在黑板上板書的時間,在課堂中可以講解更多的內容,同時也避免了教師吸入過多的粉塵導致的肺病,同學們也更能接受電子形式的講課方式,也更樂于與教師進行適當的交流。
當然在多媒體使用的過程中,一個問題逐漸凸現出來:課本運用減少。很多時候,課堂上“只見多媒體,不見課本”,多媒體的課件與課本內容多數符合還好,但是很多課件與課本不盡相同,教科書是國家教育部邀請全國名師與教育大家,結合中國教育時機與學生接受程度編纂而成,里面體現了相當多的教育理念與知識點,具有前瞻性與學習性,課本的精細閱讀與學習是高中課改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所以要堅持重視多媒體與課本的結合,多媒體的運用意味著課堂中設置問題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對知識進行解讀,課本的存在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點。在課前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在課上就不會教師提問,學生答不出來的尷尬,教師與學生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實現課改的真正意義。
二、時事政治的解讀與思考
時事政治教育作為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目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重要要求。時事政治教育對提高普通高中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學習興趣以及克服政治課本內容案例的滯后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中政治教學而言,缺乏趣味性與時事性,偏重理論的弊病一直存在,讓高中政治的教學陷入了“死學”的尷尬境地。傳統的高中政治教材比較重視理論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一旦編訂之后,就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與后延性,不能得到及時改版或者重新編訂,錯失很多經典的時事政治,正是這些時事政治時時刻刻發生在現實當中,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尤其是正值青春年華的高中生,我認為將更多的時事政治引入到課本與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通過時事政治的了解與講解,可以清楚地為學生展現出事實發展的真實經過和培養其正確的評價,減免高中生因為年輕沖動而帶來的不正確、不客觀、不理智的想法與做法。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例如,舉行時事政治探討會,相關的學生講座與課堂小辯論,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而這些學習方法是目前欠缺的。
三、課堂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的教學只有從事實出發,從生活入手,才會真正具有感化心靈,陶冶情操的意義。將政治這個貌似離普通百姓很遠的詞匯生活化、親近化,教學用于實踐,實踐用于生活,政治教學就會取得好的教學成果。我們的課本太多的知識太過文本化,空洞的詞匯讓本來就略顯枯燥的政治學科更加難以在學生學習中占到位置,學生的文化修養的養成就成為了棘手的難題,這關系到教育的根本問題:實踐性。如果讓教師從事實出發,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各種政治的術語與問題,相信不僅問題迎刃而解,學生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生活的靈感,將政治更好地融于生活,將政治的“官方化”變為“大眾化”“普及化”。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較高的政治素養,這個國家政策的實施一定會得到國民的積極響應與理解,政府與民眾的和諧程度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某種程度來說,將生活政治化,可以帶來社會的變革與文明的進步。
高中時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教育部融合了以往經驗,形成了適合于高中生教育的課改方案,在課改大背景下,高中政治的科技化、時事化、生活化已經迫在眉睫,有了科技進步的幫忙,時事跟進的案例,生活理性的思考,高中政治教育會向成熟穩健,科學創新的大方向邁出踏實而充滿朝氣的步伐。緊跟課改,充分利用好教學中的有利因素,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育一定會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
[1]賀海東.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才
智,2012(10).
[2]史璟.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理性思考[J].廣西教
育學院學報,2009(2).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