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平
摘 要:對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值得我們老師思考,作為初中音樂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他們關愛和幫助,在課堂教學中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在解決書本知識的同時,更加關注他們的心理和情緒的發(fā)展,讓他們和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新市民子女;音樂;和諧;教育的藝術
近年來,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入住,他們在帶給城市經濟效益發(fā)展的同時,他們的子女在學校的教育問題,也成為了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認真面對和有待妥善解決的問題。而音樂教育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對孩子在音樂課堂的教育,使他們提高對美的認識和享受、為開發(fā)智力,豐富思維想象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新市民子女在音樂課堂里如何發(fā)展,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也必將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初中生是處在人生的青春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特別脆弱和敏感。尤其是新市民子女,由于他們從小所受教育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學習習慣一般較差,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他們更容易自卑和焦慮,在課堂上只要是老師、同學稍不注意的一句話,也會對他們的情緒情感造成傷害。因此,探索對新市民子女在音樂課堂的教育方法,是筆者近年來工作中一直探索的重點課題。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跟大家共勉。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用《2011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句話:“興趣是孩子學習音樂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新市民子女大多來自貧窮的地方,他們接受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機會較少,偶爾聽聽街頭音樂也不會思考太多,因此,他們掌握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很少,對音樂作品的領悟和感悟能力也較弱。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是我首先要做的工作。音樂課程大綱要求:學生能夠識讀樂譜、能夠即興編創(chuàng)等等。這些基本要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謂是難于上青天。如果老師在音樂課上花大量的時間教學生反復唱譜,那么不僅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反而讓學生反感生厭。我們在學習一首新歌的時候,不妨先讓學生先感受歌曲的情緒、風格特點,讓他們首先學會演唱歌曲,這是他們迫切希望學習的,然后再把歌曲中的一兩句學生喜歡的旋律單獨拿出來,請學生試唱樂譜,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音準、節(jié)奏,而且教學效果能夠事半功倍,學生自然也就產生了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了。在聽賞任何一首作品之前,老師必須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否則,過耳即忘。例如,欣賞蘇教版八年級《百鳥朝鳳》這首樂曲,我讓學生邊聽邊思考:你們聽到了什么?音樂是如何表現情境的?學生很是興奮,紛紛舉手,沒有了往日的羞澀和膽怯,因為學生有話可講,接著我請學生用嘴巴、用肢體模擬表現一段簡單的音樂情境,音樂課堂的創(chuàng)編活動也就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因為音樂的課堂就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天堂。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市民子女較城市學生心理更加敏感,他們更容易多心,容易自卑,哪怕是老師的一個眼神,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給他造成心理影響,也許正因為你的“馬大哈”,這個學生從此不喜歡你,也不再喜歡你的課堂。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讓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活力的源泉。
首先,我們一定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知識現狀,了解他們的心理和想法,知道他們喜歡和想要的東西(知識),知道他們喜歡老師的哪種教學方法。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第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們的生活要與時俱進,師生間的相處也應與時俱進,孩子都是90后,我們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是“嚴師”,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蹲下來”和學生說話,這樣學生才會對你“掏心窩”,新市民子女大多都很樸實,單純。第三,熱愛和尊重學生,讓我們的愛包容學生的一切,無論是優(yōu)點還是錯誤,相信春風化雨,讓學生在愛和信任中成長。音樂課堂需要師生互動的時候很多,例如,對唱、接龍演唱,表演等等,在孩子心里,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如果學生喜歡你,他就會很自然地樂意跟你親近和互動。因此,在平等、快樂中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首要保障。
三、讓情感教學貫穿音樂教育
音樂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情感體驗,而豐富的情感體驗會讓我們樹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熱愛的情感,從而熱愛生活,對他人寬容,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向往和追求。新市民子女大多因為家庭條件原因,孩子容易產生自卑、自閉、不平衡的心理,所以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對他們認識世界,確立積極向上的、有價值的人生觀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音樂教師也因此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首先,通過音樂作品的意境來感受情感。老師要培養(yǎng)孩子對作品中所體現的生活和人物的感情、事物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這里一定給學生完整欣賞作品的機會,這是體驗的基礎;第二,通過作品曲調的變化來感受豐富的情感。比如一首三段體作品中,A段是清新明快的情緒;B段是柔和的行板,仿佛向我們傾訴著什么;C段是A段情緒的變化再現。不同的音樂能夠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我鼓勵學生一定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不僅豐富了情感體驗,也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四、讓課外活動增加孩子自信
自信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發(fā)展中必須具備的良好品質。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屆新初一都組織課外“社團”活動,這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集體相處的平臺,合唱,管樂、圍棋,書畫等二十多個社團,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一項。城市里有條件的父母從小就關注孩子的藝術教育,而新市民子女在這方面剛開始很少有特長的體現,孩子很難選擇,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老師的鼓勵,哪怕取得的是不值得一提的成績,我們也要用“放大鏡”去看,及時表揚,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在意”,知道自己還是有能力的。我發(fā)現,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學生的性格變得開朗了,活潑了,和城市孩子的交流也漸漸地多了,因為他們開始變得自信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新市民子女這個群體的力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從小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多少有些與眾不同,因此,因材施教,評價的多元化,講究教育的藝術性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面對和認真探索的課題。
(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