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枝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19-01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和前提,我們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么教,更要備學生怎么學。備課主要從把握教材、關注學生和設計教學方案三個角度來思考。我們語文備課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上,真正做到吃透教材,進而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還要重點明確一節課中知識與能力的獲得需要經過哪些步驟、程序和階段,預設課堂上會遇到一些什么問題,課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實現整個教學過程最優化。關鍵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我認為,要備好一節語文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正確把握課標與教材,是備課的基本
一是要把握課程標準。先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只有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才能從整體上認識教材,了解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確定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把握課程標準,對于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在鉆研教材上下工夫。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因此,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盡管小學語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長的文章,但是要準確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融入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以及發現遣辭造句的妙處,不下一番功夫是難以真正領會的,難以迅速而正確地捕捉文章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因此,反復閱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鉆研教材,教師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一致了,才有可能選定和學生交流的話題,選定比較好的教法。
二、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是實施教學的重點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任務,而教材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重要材料,教師就要在二者之間發揮媒介的作用,不斷地激勵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力求用最少的時間,花費較少的氣力完成學習任務。相對教材來說,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顯得更為重要。比如:學生總體狀況如何,某一個體又有哪些差異;從他們的基礎和能力看,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對于老師及其將要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否樂于接受等等。因此,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才能真正做到讓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
三、精心梳理過程,是達到高效課堂的關鍵
在梳理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一下子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為上好這一節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一個故事,一個圖片,一段音樂,一條謎語,乃至教師特定安排的一個動作等,只要老師善于把握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導入的作用。(2)教法。我們老師都明知“教無定法”這一道理。教學要因人而教、因材施教。對小學生的教育要以小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和接受知識的差異來選擇教學方法。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導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偶發事情,做到隨時發現,隨時給予處理。在課堂中,“靈活”二字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3)學法。教育的本質在于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任何教育都不會有什么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創造條件,多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學、討論、交流,讓他們暢所欲言,真正地融入文本,才能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4)教具準備。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有效地解決教學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5)板書。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輔助教學。板書必須要體現一個“精”字。小學生的思維簡單,如果板書的內容多而雜,就會造成他們知識上的模糊。板書要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布局合理,便于總結,緊密結合教材。(6)練習。練習要強調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要注意學逸結合,適當控制作業量,設計要合理,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