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塔娜
摘 要:物理課堂教學精心創設情景,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學習能力。本文試說明這一問題。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境;創設c
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一種教學環境。知識是在真實具體的生產生活環境中產生的,學習的環境越逼真、越生動、越融洽,學習就越有效率。在某種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積極有效的課堂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物理內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筆者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創設積極有效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作了一些嘗試。
1 緊繞教學重點
一堂課本,其知識與技能目標就是將重點講清,難點突破好。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本節的教學重點,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是我們必備的教學方法與業務水平,也是學生學習得應之法。應此,對于情境設計不能偏離重點以免以芝麻代西瓜,不然的話學生也會被誤導,學習的目標也將被模糊,那么本課的效率和質量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用情境導入本課時,更要注意它的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矣。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一節,其重點就是理解實際電壓下的電功率,并與額定電壓下的額定功率做出比較。設計引入情境時,方式可以多樣,可以用演示實驗設計,也可以用生活場景引入,但我們應直接針對重點進行設計。例,我們讓一只220v 60w的燈泡與一只220v 25w的燈泡串聯起來,先讓學生估計哪只燈泡會更亮,之后觀察。學生大多會認為60w的更亮,而結果確是25w的更亮。這就直接將學生帶入了本節所要學的重點內容。
2 貼近學生生活
中學物理課程基本理念指出,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其綜指是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具體場景或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為學習效率。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不難體會到,情境設計越是貼近生活,越是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同樣是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一節,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其中一例:同一只家用白燈,在晚上八、九點鐘時較暗,而在半夜時卻較亮。對些現象,學生也深有體會,但為什么呢?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3 相應學生認知
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是教學中的重要要求。學生在接受新的知識技能時都是在原來的認識水平上加以理解,如果設計的情境遠離學生的原有認識水平的話,會對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巨大障礙。比如在學習電功這一節,可以用電能表測電功,但我們引入用電壓表、電流表和秒表來測電功的話,無疑給學生增大了學習上的認識障礙。如果是在學習電功率的知識后再用該方法測電功,那學生就不難接受了。
4 啟發學生思維
會發現并提出問題遠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我們教學時,我們常常會忽略學生提問的重要性。在我們設計的大多情境中,往往會直接呈現出了問題,或是學生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這會無利于學生的質疑提問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引入壓強概念時,讓學生用兩食指擠壓一頭尖一頭平的鉛筆時,教師不宜再將情境細化,提示尖和平的面積大小等,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因素。
5 突出互動特點
在我們平時教學習都習慣包辦式教學,情境的創設常常如此。往往都是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呈現出情境,而學生只是被動的去觀察,去想象,去質疑,而缺乏切身體驗和主動性。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情境展示出來,學生也會最終走出校園。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情境,只是學生不會去注意和發現。所以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情境,自己去提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這就有必要在平時的課堂上進行互動式情境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情境,并在課堂上提出情境,或是直接要課堂上創設情境。
課堂創設情景應注意一下幾點:首先,教師要依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學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關聯而選用創設情景方式。其次,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創設情景,而且必須巧妙解決創設情景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最后。創設情景應有利于教師“搭橋”,學生“過橋”,符合學生認知結構梯度。
總之,創設情景必須把需要解決的課題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知識基礎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達到掌握本質,領悟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