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郝 慧 潘國慶 金 鑫
(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高校輔導員權威是輔導員職能有效發揮的關鍵因素,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學生的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20世紀初提出權威理論。作為韋伯政治社會學的核心,權威理論將合法性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加以研究,從社會學角度解釋從傳統社會如何步入現代社會,以合法性為依據將權威分成三種類型,并具體闡述了各類權威的產生背景和適用范圍,對社會現代化進程和組織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因此,以馬克斯韋伯權威理論為指導,理論聯系實際構建高校輔導員權威,是培育符合時代發展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鍵環節。
權威是建立在某種服從動機基礎之上的合法支配模式。馬克斯.韋伯的權威理論以合法性為依據,從支配分類的角度將權威歸納為三種類型,即傳統型權威、個人魅力型權威、法理型權威。具體闡述如下:
傳統型權威,是指建立在古老慣例的神圣性和統治者權力合法性基礎上的權威,領袖憑借繼承來的地位擁有絕對權威,而權威內容和發揮空間則源于約定俗成的習慣,如中國封建家長制。受資源、環境等自然條件限制,人類社會發展初期水平較低,傳統型權威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樹立起來,使得人類社會脫離原始形態而步入文明階段。但是,傳統型權威所承認的合法性,來自對神權制度的信仰和對傳統習俗的遵從而不是制度化的理性規定,以強制手段進行絕對統治不利于社會長治久安。延續千年的傳統型權威對社會造成根深蒂固的影響,制度化外表下的個人化管理矛盾突出,單一的傳統型權威制約社會發展。
個人魅力型權威,又稱卡里斯瑪型權威,是指建立在個人稟賦和非凡品質基礎上的權威,由于對領袖個人能力的崇拜而絕對服從,具有超凡性、不穩定性、革命性的特點。個人魅力型權威經常與社會動蕩相伴而生,它所承認的合法性,建立在自身既得利益基礎上,是對領袖“超凡魅力”的感性認知而不是制度化的理性規定,由此導致的英雄主義和個人崇拜制約權威鞏固和延續。韋伯認為,領袖的使命必須經受住“考驗”,即讓信仰者幸福安康。眾人在服從領袖的命令中滿足自身利益,領袖在“神化”過程中經受住實踐考驗,內在互動促使個人魅力型權威被社會運動領袖推崇,并被追隨者承認。感性認知為此權威提供生存空間,但是從歷史發展整體角度看,單一的個人魅力型權威統治不是社會進步的長久之計。
法理型權威,是指建立在理性、法律、官僚體制、法定授權基礎上的權威,眾人信服領導者,是由于非人格的組織機構和制度規范,而不是對個人的忠誠。法理型權威作為人類社會成熟的產物,克服了傳統型和個人魅力型權威中的感性因素。它所承認的合法性,是在理性價值基礎上構建出來的法律體系;它所認定的制度,符合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韋伯認為,官僚體制管理是實現法理型權威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形成嚴謹的工作秩序、高效的工作效率、理性的職業精神,社會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韋伯設計的官僚制存在邏輯問題,單一的官僚化組織管理容易造成對人和人格的忽視。因此,探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官僚化組織形式勢在必行,充分發揮法理型權威進行現代化法治社會建設任重道遠。
韋伯基于主要支配因素將權威分為三種類型,但是實踐中并不存在三種權威的純粹形態。傳統型權威促使優秀的價值觀念得以傳承和發展,個人魅力型權威促使組織成員在個人魅力感召過程中奮發向上,法理型權威促使現代社會在法制化管理下和諧進步。綜上所述,權威關系是以合法性為依據的傳統型、個人魅力型、法理型權威的混合體,任何組織只有在法制化基礎上充分發揮傳統因素和個人魅力因素的重要作用,才能實現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和權威統治。
社會變化日新月異,大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靈活性、獨立性、創新性不斷增強,對高校基礎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高校育人堅持與時俱進,輔導員權威在內容來源和表現形式上不斷發展完善,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受社會現狀、高校改革、個人感性等多種因素影響,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第一,網絡科技的發展和大眾傳媒的普及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嚴峻挑戰。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革新傳統的人類生存發展方式,大眾傳媒的普及為人們接觸海量信息資源提供廣闊的平臺。信息化時代知識向時效化和低廉化方向發展,大學生通過多元的知識傳播方式及時準確地掌握所需信息,擺脫了知識資源匱乏的局面,實現了自我學習和進步,輔導員知識權威與學生自主發展之間存在矛盾。同時,網絡時代使輔導員不再是傳遞信息和分配資源的唯一階層,信息公開使大學生公平享有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和教學資源分配的機會,學生開始擺脫“師道尊嚴”的傳統教育理念,更注重自我意識的表達和自身價值的實現,高校輔導員的傳統管理權威受到挑戰。此外,大眾傳媒平臺中充斥大量不良信息,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第二,多元文化的傳播改變了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價值的多元化和學生的個性化使得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嚴峻挑戰。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促使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文化的更新轉型日益加快。現代復雜的社會結構使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不斷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學生管理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傳統的學生工作方法已不適應現今的社會發展趨勢。多元文化的傳播導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判斷性、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在成長過程中追求自我個性的展示和自主發展的選擇。這種情況下,大學生不會盲目地聽從輔導員的教導,反對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和思想教育,二是通過比較分析與選擇地接受外界信息,在學生工作中要求民主參與自我管理,對高校輔導員權威造成一定的沖擊。
第三,高校教育改革對輔導員工作不斷提出新要求,輔導員自身能力不足與輔導員隊伍建設相對落后的雙重壓力使得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嚴峻挑戰。教育改革重新定位職業觀和教學觀,更新轉變教師角色和師生關系,上述改革趨勢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空間,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不斷升級的高校教育改革對教育工作者的價值理念、知識儲備、思想境界等方面提出新要求,為高校基礎教育工作帶來新考驗。學生工作的性質要求輔導員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思維、認真進行學業指導、隨時關注生活動態、及時傳遞就業信息,雖然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整體建設水平良好,但是與“身兼數職”的工作標準對比,我國輔導員隊伍建設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此外,高校輔導員呈現顯著的年輕化趨勢,較少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使其滋生的專業能力相對欠缺。同時,高校在輔導員培養與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相對滯后,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支持和信賴,其權威面臨挑戰。
第四,新時代大學生不斷接受新鮮事物,大學生群體特征變化與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落后的雙重壓力使得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嚴峻挑戰。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節奏,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特征突出,自我意識較強且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但是此類人群的抗挫折能力較差,目標追求趨向現實化和物質化,這與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相悖。同時,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巨大,大學生群體存在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職業規劃等困惑,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風氣制約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此外,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相對落后,既有體制依然以簡單化方式對學生進行命令式管理,不符合與時俱進地高校育人要求。輔導員工作內容脫離學生實際和社會現狀,學生自身問題多樣化增加了學生工作的難度,高校輔導員權威面臨挑戰。
高校作為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基地,擔負著促使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輔導員的基礎管理地位越來越突出。馬克斯.韋伯的權威理論從現代社會學角度出發,以權威合法行為依據,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級統治關系進行深度分析,得出權威的三種基本類型,對現代社會組織結構設計和組織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具體包括以下3各方面:
第一,馬克斯.韋伯權威理論首次對權威類型進行框架分析,促使人們正確認識高校輔導員權威的重要性。權力和權威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馬克斯.韋伯首次界定了權力和權威的基本內涵和本質,并深入剖析了三種權威的產生條件和適用范圍,為現代社會分析權威現象提供重要認識工具。筆者提倡構建高校輔導員權威,正是基于對權威重要性的正確認識。輔導員在高校教育中的基礎管理作用十分突出,其工作能否達到預期最優效果主要取決于高校輔導員權威是否充分形成并有效發揮。正確的認識促進合理的行動,韋伯權威理論使人們認識到高校輔導員權威在高等教育環節中的重要性,對韋伯權威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為人們構建高校輔導員權威提供創新理念和具體途徑。因此,韋伯權威理論的認識功能對高校輔導員權威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馬克斯.韋伯權威理論將權威與合法性聯系起來,引導高校輔導員權威向符合社會主旋律的正確方向發展。合法性即促使人們自愿服從某種命令的動機,統治的合法性取決于統治的正當性和對統治的認同程度。韋伯權威理論認為歷史上出現的任何成功的、穩定的統治都是合法的,權威與合法性的結合為現代社會的組織管理開辟新方向。權威的合法性要求反映了人類社會向著理性合法的權威構架不斷發展的良好趨勢,實際上從理性角度批判了違反合法性行為的不正當性,由此構建社會成員賴以遵循的共同價值規范和社會主流思想。高校輔導員權威正是在合法性前提下形成的,權威的合法性要求輔導員在構建自身權威的同時必須遵循法律規章制度和社會道德規范,以積極向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有序、遵紀守法的工作方式進行日常學生管理,才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優效果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養成。因此,韋伯權威理論的引導功能促使高校輔導員權威相符合社會主旋律方向發展,對輔導員權威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馬克斯.韋伯權威理論三類權威在組織中以混合形式發揮作用,充分利用傳統型、個人魅力型、法理型權威的綜合優勢有利于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輔導員權威。首先,法理型權威是理性化、法制化的權威統治類型,官僚體制在現代化管理中占據主導地位。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充分利用法理型權威賦予自身的權力并履行相應的義務,在輔導員職責范圍內有序開展學生工作。同時,個人魅力型權威在平凡化過程中具有創造性和非常規化力量,高素質、高能力的領導者具有非凡的感召作用,應注重輔導員專業能力的養成和人格魅力的升華,推進學生工作進程。此外,傳統型權威中包含優秀傳統文化和普世價值觀念,我們應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充分弘揚“尊師重道”的傳統禮儀文化,有選擇性地傳承創新。根據韋伯權威理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充分融合傳統型、個人魅力型、法理型權威的綜合優勢,才能真正構建符合學生成才和社會發展的高校輔導員權威。
[1]范偉麗.思考法理型權威-----夜讀韋伯偶得[J].領導之友,2004(5).
[2]李連軍.試析韋伯的“卡里斯瑪”型權威[J].隴東學院學報,2009(6).
[3]R.馬丁,羅述勇.論權威-----兼論M.韋伯的“三類權威學說”[J].國外社會科學,1987(2).
[4]張婷.曹操魅力型權威的形成及其合法性基礎[D].燕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李全記,田丹.網絡時代下對高等學校輔導員的權威重塑[J].法制與社會,2011(3).
[6]錢春霞.論高校輔導員教師地位的實現途徑[J].出國與就業,2012(3).
[7]朱文勝,汪愛娥.論新時期高校輔導員自身威信的樹立[J].學理論,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