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坤霞 高建娜 李長江
(1.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鄭州校區 河南鄭州 450000; 2.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150)
近些年來,國家把德、智、體中的‘體’放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從宏觀來講,就是要求全民要積極參與到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的隊伍中來。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它肩負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使命,是增加校園文化氣息,豐富校內文化生活,實現高校體育宏偉目標的最基本的保證。
本文以教育部注冊批準的河南省6所獨立院校: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黃河科技大學、鄭州科技學院等為研究對象。
2.2.1 問卷調查法
一共發放教師問卷88份,回收問卷86份,回收率97.7%。其中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為90.9%。學生問卷600份,回收525份,其中有效問卷500份,則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7.5%和83.3%。
2.2.2 文獻資料法
認真收集、整理分析各種國內外文獻資料。
2.2.3 比較研究法
認真將數據和結論同國內的公立院校和民辦院校進行對比和分析,取長補短。
2.2.4 數理統計法
認真將收集的各種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
3.1.1 體育師資年齡結構、學歷、職稱
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中,一個學校的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分布如何,可以很好的體現一個學校的教學經驗的積累情況,年齡中等或者稍大的老師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相比之下年輕老師的教學經驗就略顯薄弱;而師資學歷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校的科研的檔次和水平高度;而教師的職稱更為重要,因為它的狀況如何直接反映的是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科學研究水平的綜合水平。
調查得知:河南省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隊伍整體偏年輕化,38歲以下的教師達到72.5%,而中年教師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所占比重則偏少,年輕老師精力充沛,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與學生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比較接近,更容易與當代大學生深度交流和學習,但是他們由于教學年限尚短,教學經驗比較缺乏,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所調查的民辦普通高校體育師資中,碩士學位占師資總數的80.8%(這一數據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占大多數),本科學歷占19.2%,專科學歷幾乎沒有。調查數據說明,河南省內的三本院校的體育師資學歷層次還是比較高的,但其中年輕者居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人數為0,這說明三本院校的體育師資最高層次的人才有待提高。
高級和副高職稱的教師幾乎全都集中在50歲以上的年齡段,50歲以下的教師達94人,可是擁有副高或者高級職稱的老師人數為0,在所調查的6所院校中,這些高職稱的老師全部來自外聘或者退休返聘的老教師。這些60歲以上的高職稱老師除了少部分是內聘外,其余大多數是為了迎合省和國家的教育評估而臨時聘請的。35歲以下的教師都屬內聘老師,人數眾多,但高職稱甚少,這就在年齡和職稱結構上出現了斷層,這種師資狀況是非常不合理的。
3.1.2 體育教師科研活動
在所調查的6所學校中,年科研量呈現數量少、級別低、含金量小等現象。所調查學校的體育教師年平均在正式刊物上發表96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一般期刊93篇,平均每人0.8篇,平均每校16篇。課題立項29項,其中,省級1項,校級28項,每校4.8項。
3.1.3 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及待遇
據調查,體育老師每周課時在20節或者以上的占了78.3%。國家的標準是12課時,可見這種超工作量是存在的。出現這種狀況原因有:(1)體育老師人數較少,師生比例嚴重失調。(2)民辦高校自定的工作量標準比較高。(3)各民辦高校給教師的工作量計算的系數較低。(4)民辦高校給專任老師的基本工資較低,需要用大量的課時費來提高教師的總的收入水平,當然老師們為了所謂的經濟效益,也有不少很樂意去超標準量工作。很明顯,這樣的高強度工作很難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
按照國家對標準田徑場的要求:10000人以下1個,1萬人以上2個,所調查的6所高校中萬人以下的學校有2個,全部達標。萬人以上的學校有4個,僅一個學校達標,不達標率占到了50%。籃球場達標率為68.5%;排球場達標率為37.8%;網球場,游泳池達標率僅為13.6%;乒羽房達標率僅為16.7%。
從數字顯示,河南省三本院校體育場館設施的達標率非常的低,也就是僅僅能夠維持正常的教學,要滿足大眾體育健身需要是遠遠不夠的。
3.3.1 課程建設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環節,是實現高校體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根據對6所學校的調查,基本情況如下:體育課開課兩學年,每周為2個學時,每節課90min,采用2學時連上的形式。上課形式一般采用大自然班上課的形式,平均一般人數在60人左右。基本沒有男女分班,和公辦院校的標準小自然班上課相比,民辦高校體育課人數較多,很難滿足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多樣性和豐富性的要求,而且由于教師相對很少,學生所學課程類型相對單一,所以很難保證體育課教學的質量。
3.3.2 體育課的類型與內容設置
根據教學的形式、性質和任務,體育課可以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按照綱要要求,普通高校每學期要有4個課時的理論教學。但是在實際的調研中,6所高校幾乎沒有一所能夠完成這一要求,基本上都是將應有的體育理論知識融入到體育實踐課中一塊傳授的。
從內容設置來看:內容設置主要是由體育課程目標、教學的內容和價值、學生的興趣以及學校是實際情況作為以后的發展方向而確定的。6所民辦院校調查顯示: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排名,按男生:籃、羽、乒乓、足、排、網等;按女生:健美操、羽毛球、交誼舞、乒乓、籃球、網球等。
3.3.3 學生的體質狀況和科學研究狀況
學生的體質達標測試和實施標準都是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進行了,所以在調研的6個學校中,這項工作開展得不盡人意。各個學校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學年測一次的標準,測試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學年的上半年。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認真度和把握度不一樣,所以在6個高校中,體質達標測試做得比較好的有2所學校,測試數據真實、客觀性強,學生的達標率也高。另外4所院校出現對學生成績虛報、弄虛作假的情況,學生的測試結果不能做到客觀真實。
對河南省6所民辦高校調查研究后得知;體育課在各個民辦學校都在很正常的開展,課的內容基本上體現了學生的興趣和學校的發展需要。
當然,由于種種原因河南省民辦高校在體育教學上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1)師資嚴重不足。具體表現在:師生比例嚴重失衡,自然班人數較多,教師組織教學難度較大,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都很難調動起來,而且老師也很難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的來源比較廣泛,有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般都是外聘或者是退休返聘的,他們很難做到像專任教師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到體育的教學中,學校自身培養的青年教師,由于大部分是剛剛畢業不久,她們年輕有活力,但是由于經驗缺乏,再加上嚴重超標的工作量,所以她們很少有機會走出去學習交流進一步提高自己。
(2)體育課開設時間不足:經調查發現,6所學校都是兩個學年的體育課程,一共4個學期,一個學期36個學時,平均一個周2個學時。這樣的課時量并沒有完全達到國家綱要的要求。
(3)教學活動場館不足:游泳池和網球場的達標率最差,甚至有些學校根本就沒有;乒乓球和羽毛球以及排球場也不是完全達標,大多數是室外場地,根本就沒有室內館,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嚴重的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的教學。
綜合以上的主客觀條件,加上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思較差、體育基礎薄弱,再加上大部分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直接影響到了體育課堂的組織和教學效果。在開設的總多項目中,教師大多采用以技能實踐為主,采用放養式的教學,學生積極性不高,嚴重地影響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不能很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宋亞炳.廣東省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學現狀調研[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34(3):163-167.
[2]徐維克.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8(3):87-90.
[3]靳守國.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2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