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秉旋
(南方醫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515)
瑜伽的好處在于:調節呼吸,緩解壓力;動作平緩,舒緩情緒;強調平衡,改善體質。在社會的發展中,瑜伽漸漸被人們作為一種鍛煉的方式。瑜伽是一種舞蹈更是一種運動,用來改善人們在生活中心理、情感、精神上的一些壓力。調整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瑜伽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健身方式。在社會進一步發展中,人們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瑜伽必然成為了人們熱愛的首選。本篇文章主要以瑜伽在高校開展教學的一系列問題作出討論與研究,根據問題進一步的探索方法解決,使學生真正的認識到瑜伽,并正確的將瑜伽完美目的展現出來,學校也才能將瑜伽的教學繼續的完善、完美發揚。
社會發展的越快,競爭壓力也愈加激烈。在校學生身處在繁重的課程中,同時還要面對社會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身心也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將成為家長、教師、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學校開展的瑜伽課程是屬于潮流運動,因為很多學生喜歡追逐潮流、時尚、跟風來學習瑜伽,所以瑜伽在各個高校都非常的受歡迎。瑜伽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幾乎每個健身房都會開展瑜伽,現在在學校也會開展瑜伽,在這種潮流的面前。學校的教學方式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老師一味的要求同學怎樣做,并嚴格的要求其動作,本來就身心疲憊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會造成反感。一些規定其實是用來方便人們做某些事情,而在教學中老師會反復使用這些規定來管制住學生。學校在設立瑜伽課程是的初始目的:希望同學得到身心放松,舒緩壓力,鍛煉身體,讓學生由衷的喜歡瑜伽,但是很多老師會忽視了這最初始的目的。
老師在瑜伽教學課上采用的都是以往古板的教學方法,沒有新穎感,缺少互動。以往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在上面做,同學就在下面模仿,過于死板。反復單純的模仿,同學掌握不了動作的要領,也不會對每個動作有不同的體會。以往的教學方法,老師也不能注意到學生是否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不會感覺到輕松。在教學的過程中缺少創新和實際可行性,這門課程自然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本來就是因為自己所追求時尚和潮流,跟風學習瑜伽的同學們。在最初學習瑜伽的時候,也許會很有興趣,覺得自己學習瑜伽就是跟上時尚潮流,會很開心感覺會有美感。一部分學生會因為重復做著一模一樣的動作,沒有新穎和創新,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這種學習感到枯燥、厭煩;一部分,會因為動作達不到要求,認為自己沒有學習瑜伽的天分,最終對這種學習沒有了自信和興趣。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理解不到瑜伽真正的含義和內涵,必然造成學生積極性下降。
俗話說:“三歲一代溝”。通常會因為老師和學生年齡、想法的差距,在很多時候老師認為是錯的情況,在同學之間卻看來是正常的,老師會按照規定糾正其同學。這種情況,老師往往會忽略了同學是否能接受糾正。在教學中,老師都會自己寫一份教學計劃,會為了同步計劃,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轉變成被動的學習。現在的教學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在學習中學生都是在“追趕”老師,很多時候為了跟上老師,會忽略事物真正的本質,而選擇一帶而過,沒有體會到瑜伽的精神。老師不能及時發現同學存在的問題,就會造成同學們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存在,然而自身條件也會存在差異。瑜伽是需要有一定的柔韌度和靈活性,每個同學的狀態和自身條件都不一樣。在同一個動作下,一部分同學會完成的比較輕松與完美;一部分同學則會完成的比較吃力與僵硬。自身條件好的同學自然會感受到瑜伽所帶來的快感,反之自身條件不好的同學就會慢慢的形成一種自卑感,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學習沒有了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到教學。
需要改變當下高校瑜伽教學的方法,借鑒多種元素的教學方式,來推動瑜伽課程在高校中的發展。瑜伽不僅可以緩解學生身心的疲憊,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點是和普通的健身運動的差別。需要培養學生的品質和審美觀可以堅持長時間的練習瑜伽,則能達到這一效果,同時也可以滿足這方面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
因為學生中更多學習瑜伽的都是初學者,所以建議老師不要去要求學生動作的完美性。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瑜伽中身心得到舒緩,心情愉快,真正的明白瑜伽精神。比如:老師可以在教學中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學生感覺到放松,將前一刻和后一刻的學習壓力都暫時的忘記。再加上老師溫柔有感情的解說,帶領學生進行正確的動作。動作從簡單到難,更多的是讓學生能體會到練習瑜伽的那份感受和心靈的解放。
在教學中結合養身、塑身、健美的效果有效結合在一起。此時需要注意身體呼吸的調節和心靈的沉淀。在教學的同時傳授一些養生養顏,強身健體的理念,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對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視,讓這種教學達到它有的真實效果。
各個高校都會有體育課的存在,可以在體育課的基礎上把瑜伽當做一門重要的課程之一,添加強身健體的娛樂性運動課程。想要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運動中來,學校需要推出不同模式的教學方案,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來推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和需要來選擇能令自己輕松愉快的學習方式。
改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要“師生關系”總是像一個領導管理一群下屬,老師應該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跟他們做朋友,了解學生真正的心理需求,通過了解來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覺學習身心兩不誤。當學生把你當好朋友的方式對待,就會很樂意與你學習更多的東西。
高校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學習瑜伽課程的多數都是女生。在未真正了解瑜伽的時候,更多的男生對瑜伽的認識只有片面,感覺瑜伽就是適合女生,男生練著看起來就會很娘,會被同學笑話。這樣的情況,需要學校對學生普及瑜伽的知識,使學生全面的了解瑜伽不再片面化。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的問題,不要只僅僅看重文化知識,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品質和身心的壓力。在瑜伽這方面可以加大投資,完善其課程的教學,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校的瑜伽老師年齡都是很年輕的,有些是瑜伽專業人員,有些只是瑜伽的愛好者,不同的瑜伽學歷,反而使學習的師資能力非常低下。然而很多老師都是學校的兼職老師,兼職老師有些時候也許會帶著其他工作的情緒來上課,或者同學不認同自己也就敷衍了事,想著上一節課就完成了一節課,并沒有全職老師的對學生的那種責任感,會導致學生不認同老師,不能更好的學習專業的知識,造成學習中用錯誤的方法拉傷了身體,身體沒有得到放松鍛煉,反而耽誤了學習。在學生的心理上也造就了陰影。在教學中,教學內容要一樣,把實際的效果和理論完美的結合,為了不讓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越來越大,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素質、學習心態、自身情況為主,進行教學。
高校中開展瑜伽教學課程,會使社會更進一步發展。并且體現出教育中的中心,文化固然重要,但是身心素質也是一種文化。社會經濟價值會同時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文明社會境界的一種提高。滿足了學生在當代社會環境和學習環境的雙重壓力下的運動需求,促進學生的身心素質和壓力調節能力,心靈得到緩解,身體變的健康。高校需要進一步完善運動的設施:教學教師、教學環境、教學物品等。利用有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創造優質的瑜伽教學環境,令我國的瑜伽事業教學的需求有進一步發展。
[1] 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學若干問題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3):85-87.
[2] 翁亞萍.調查分析陜西省高校瑜伽課程現狀[J].價值工程,2010,29(31):225-226.
[3] 卓越沛靜,杜翔.高校瑜伽課程教學思路研究[J].運動 ,2013(23):117-118.
[4] 徐文峰,王雪峰.談高校瑜伽教學對學生身心發展的益處[J].科教導刊,2013(22):135,186.
[5] 吳志鴿.高校瑜伽教學若干思考與實踐[J].才智,2012(35):236.
[6] 馮光微.貴陽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59-60.
[7] 潘雪梅.溫州高校瑜伽課內外二合一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文理導航(中旬),2012(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