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琪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末期,80年代初期由Henry Holec(1981)引入到外語教學領域。Holec認為自主學習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自主的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自主學習的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的,主要的理論支撐有人本主義的教育理論,認知學習和自主學習理論等。人本主義理論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而不是一味向學生輸入知識,教師和學生應該平等的共同承擔教學任務。認知學習理論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為宗旨,認為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自主學習理論認為只有當學生成為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上的參與者是,他們的學習才是自主的。這些理論雖然表述方式不同,但是都強調了學習者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自主學習理論逐漸結合起來,催生了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這種新的模式。網絡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借助于網絡和多媒體工具,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網絡平臺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和發展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打破了課堂內外的局限,為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和規劃學習進度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李廣鳳,2013)。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其利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和先進的網絡技術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日益成為廣大學者關注的課題之一。
網絡自主學習自然是不能離開網絡的,因此網絡環境是影響網絡自主學習第一位的因素。不少學校為了適應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自主學習中心和自主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平臺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文本、聲音、圖像和視頻的立體英語環境。以鄭州大學為例,該校投入經費將近700萬,建成視聽中心,包括22個先進的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和基于校園網的大學英語學習網等。北京師范大學也花費將近225萬為參加教學改革的老師每人配備手提電腦一臺,并且購置服務器安裝《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網絡版等。(趙瑞寧,2012)
然而大部分平臺都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如北京科技大學認為該校所使用的軟件中練習答案比較單一死板,聽力練習難度不夠高。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花費10幾萬建成藍鴿語言平臺,還有兩個語音實驗室供學生學習使用。但是使用了兩年之后發現很多問題會阻礙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比如平臺所兼容的系統還比較落后,學生新買的電腦很多都要重新設置過才可以使用;聽力練習看不到原文,而且聽力質量較差;自由學習的資源不夠多,只有聽力練習,其他影片什么都沒有,大大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外語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習動機作為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驅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和各種語言活動的參與成程度。(徐錦芬,2007).現在被語言學者比較接受的是Gardner和Lambert的動機分類。他們傾向于把動機劃分為融合型動機 (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型動機指學習者對目的語群體有所了解或有特殊的興趣,希望與之交流或親近,最終成為其中一員。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的目的在于獲得經濟實惠或其他好處,他們視外語為找到一個好工作或追求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活的一種方式,換句話說,目的語扮演了“金錢刺激”(monetary incentive)的角色。
最近幾年也不乏有學者探討網絡自主學習動機對網絡自主學習的影響。李廣鳳(2013)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不同級別的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動機上的差異。結果發現,高級別學生網絡學習的內在動機強于外在動機,而中級別和低級別的學生卻是外在動機強于內在動機。高級別和中級別的內在動機都要強于低級別學生,說明水平越高內在動機越強。同時這也說明內在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水平有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所在的院校屬于英語特色教學院校,2010年開始使用藍鴿語言平臺讓學生進行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經過兩年的摸索,2013年開始由幾位老師專門負責學生的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筆者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名教師。經過差不多一年時間,通過使用藍鴿語言平臺管理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和學生的聊天當中,筆者發現,內在動機是影響網絡自主學習成效的一個很大因素。內在動機強的學生,會很自覺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且自己主動通過這個平臺去搜索相關學習資料來進行學習。而內在動機弱的學生,老師布置的任務都懶得去完成,更別說自己去額外找些資料來閱讀學習了。
我國外語教學由于長期受到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的影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創造性都受到了抑制,學生習慣了被動的去接受知識,把記住老師上課教授的內容作為目標,對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無動于衷。特別是對于剛剛經過高考來到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自主學習對于他們是很陌生的。在網絡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由以前知識的“灌輸者”“傳授者”,變成了引導者,監督者。老師不再跟在學生屁股后面督促他們學習,而是給他們一些學習內容上的指導,教給他們一些學習方法與策略,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來進行學習。這就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方雪晴(2009)在對2007級上海機電學院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中發現,她所設計的問題6“網絡學習時能否克制自己不利用電腦和網絡做和英語學習無關的事?”將近40%的學生選擇“不太能”,5.4%的學生選擇 “完全不能”,這就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不能抵制網絡的誘惑。學生如何才能適應教師角色的轉變,真正變成學習的主導者,這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
每一個軟件的使用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出現了問題之后就需要研發者能夠對軟件進行不斷的完善,使軟件更加人性化,更加能滿足教學的真正需求。學校還應該配備適應的技術管理者,及時解決學生在平臺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對技術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問題總結。
在各個學校分別從自身的硬件軟件方面改善不足的同時,筆者發現這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的表現。各個學校之間為何不協作進行軟件開發,所開發的軟件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這樣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可以進行更好的交流。另外,學校也可以將優秀教師的講課視頻和課件發到軟件上,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學生也可以在瀏覽自己學校的資源的同時學習其他學校所發布的資源,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興趣也會增長,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學習動機作為影響網絡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和參與程度(徐錦芬,2007)。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會使學生學習更具有主動性,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征,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保持學生對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外在動機,要把握學生看重分數,需要通過某一考試的心理,充分通過強化外在動機來激發學生內在動機。教師在布置網絡學習任務的時候要趣味與知識兼顧,努力將學生的學習任務與興趣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就不僅僅是為了單純完成某一任務,而是也可以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而網絡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很多學生很難適應這一角色的轉變,教師應該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從知識的“灌輸者”變成學習過程的“設計者、監督者和評估者”。(蔣彤彤,2012)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認識到網絡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又要給予學生適度的引導。首先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計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設定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然后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監督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學習內容;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評估方式(學生自我評估,教師評估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狀況做出評價,給不同的學生給予表揚,批評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懷無處不在。
[1]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81.
[2]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3]方雪晴.非英語專業學生課外網絡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9(5).
[4]蔣彤彤,王美瑜.教師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中的角色[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7).
[5]李廣鳳,劉衛東.大學生英語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影響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11.
[6]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中國社會.
[7]趙瑞寧.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利用中的問題[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