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訓艷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習方式、生活習慣和認知情感。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日益復雜的環境下,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管理途徑難以為學生所認同,而應適應時代要求,在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應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服務,開創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和便捷性,一方面,為大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進入網絡,就如進入了信息的海洋,凡是學生需要的、感興趣的都能在網絡的世界里獲得,增加了信息量,拓展了知識面。另一方面,為大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供了平臺,如博客、微博等。
網絡綜合癥是人們由于沉迷于網絡而引發的各種生理、心理障礙的總稱,是在網上持續操作的時間過長,隨著樂趣的不斷增強,而欲罷不能,難以自控,有關網絡上的情景反復出現腦際,漠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一些大學生長期迷戀網絡,沉溺于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得到情感認同和滿足的同時,容易誘發學生逃避現實、惡意中傷甚至漠視法律等不良行為的發生,從而容易導致由心理上對網絡的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演繹為對現實的厭倦感與冷漠感,使得一些大學生道德感和責任感減弱,做出一些出軌的網絡行為,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那些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觀點、思想意識和文化理念等也隨時涌入大學生的視野,并受其長期影響。大學生對具有欺騙性的西方世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意識形態把握不準,易和大學生腦海中的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沖突、碰撞,從而讓大學生們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境地。再者,網絡上那些有價值、健康的與那些無價值、低俗的信息同時展現在大學生面前,這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準確定位及形成的大學生來說,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偏離,從而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養成。
由于網絡在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中的廣泛應用,這引起了教學方式的變革,促進了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升了教學質量。由于網絡的開放性等特點,這為做好學生管理工作也帶來了新機遇。
2.1.1 網絡既有利于學生真實意愿的充分表達,也有利于管理者對學生動態的準確把握
一方面,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可以隨時就生活、學習及情感等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與傳統的談心、座談等比較起來更真實,更能表達學生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通過瀏覽“微博”、“QQ群”等常用的網絡交流平臺,及時、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甚至可以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網上開展專題討論,這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中所遇到的的問題,更體現了高校學生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
2.1.2 網絡有利于擴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空間,拓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手段
隨著高校學分制和選修制的普遍實行,學生班級觀念逐漸淡薄,傳統的班級集體管理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網絡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設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和廣闊的空間,學生管理人員可以把日常通知、知識講解以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體驗更為深刻、全面,從而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同時,由于QQ群、電子郵箱及校園論壇等多種交流途徑的出現,這為師生間的及時交流提供了便利,從而提高了交流效率,提高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程度,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交流。順暢的交流,為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時間保證。再加上網絡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實現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從而使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合力。
2.2.1 傳統管理模式的權威受到挑戰
由于網絡海量信息的即時性,開放性,使得教育者、學生管理者不再是很多重要信息唯一的發布者,其權威性受到了挑戰。網絡、電視等媒體信息的大量傳播,學生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快捷地獲取相關信息,因此,學生的認知、價值觀都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教育者和學生管理人員的信息及傳統管理模式的權威必然要受到挑戰。
2.2.2 網絡環境下,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網絡基本覆蓋著高校的每一個場所和角落,很多信息的傳遞都通過網絡來快捷地完成。如信息的發布和收集可以通過學校和學院的相關網站來完成,包括有些交流還可以通過QQ群、電子郵件、飛信和微信等網絡對話的形式來完成。網絡在學生管理中的大量應用,這就需要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熟練電腦操作和使用各種網絡通信手段,甚至要具有辨別各種網絡信息好壞、能及時解決網絡中所產生的問題的能力,這些都對學生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3 網絡環境下,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具備更強的整合資源的能力
雖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不是獨立事件,但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基本脫節是不爭的事實。教學工作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對學生非專業的人文知識、科普知識和管理知識等講授較少,也忽視了教學環節對學生管理的促進作用,這間接都影響著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與艱巨,因此,必須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具備更強的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充分整合教學、學生管理、團委、學生社團等各個部門的資源,發揮整體的合力,從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俗話說,堵不如疏。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管理學生”的錯誤認識,變“管理”為“引導”,切實改變思維,建立一套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機制。不要把網絡視為洪水猛獸,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用開放的、靈活的思維去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去有效引導學生,與學生同步成長。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入人文關懷,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管理工作中,做學生的朋友,多與學生交流、交心,尊重、關心、服務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接受被管理,才會心服口服,從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相互協調的能力。一方面,管理工作者應充分利用QQ、飛信等通信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掌握學生所想,并針對性對其進行教育和解決。另一方面,對其學生在網上發表言論所表現出來的困惑、認識上的偏差等,要及時進行教育及糾正,如是管理者本身給學生造成的傷害,要盡快改正、道歉,必要時還應給予學生以補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視校為家、視師為父”,從而達到師生和諧。
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重視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文化活動來正確引導學生發展方向,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開展網絡征文大賽、網絡設計大賽、網絡攝影大賽和網絡歌手大賽等多種網絡文化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提高自我的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
總之,網絡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深刻的影響,學生管理人員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從容面對、與時俱進,才能使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陳曉波.淺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29(13).
[2]佟會文,幺元昱,付茜.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
[3]夏益嫻.淺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J].經濟管理,2012(8).
[4]董英俊.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