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羅素琴 羅星海
1.應建立適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資格制度。根據《教師法》的規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要求與普通高等教育執行的是同一標準,《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中也沒有對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資格作出特別的規定。這樣,我國高職教師的任職資格就沒有專業素質能力和實際工作經歷方面的要求。在很多國家,職業教育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師任職的一般要求,而且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資格作出了特殊規定,特別強調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師法》或《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等文件中,應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資格作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師的規定。
2.我國教師雖然在拿到教師資格后有輔助的職稱評定標準,但美國是將資格認定設為最大最嚴格的門檻,相較于我國更顯完善。另外,教師資格的取得應建立延續性強的申請和考核過程。在美國,首先需要通過標準化的讀寫能力測驗,才能進入教師教育程序,然后還要通過教育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定、教學能力評定,全部達到國家或者各州的標準,才能稱為新任教師。[1]一年或兩年后才可以申請教師資格認定。整個評定過程被嵌入教師教育的過程中,有利于評估者及時發現職前教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教師為職業生涯做好心理、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準備。這種方式給我們的教師資格認定改革提供了參考。
3.要通過明確高職“雙師型”教師標準,嚴把入口,來促進職前培養,提高雙師素質。首先,國家要修訂《教師法》、《職業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適當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學歷標準、師德品行和教育教學能力要求,不斷完善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雙師型”教師資格標準。2012年,國家為了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與有關部委聯合印發六個文件,其中《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和《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為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環境,但沒有對“雙師型”教師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只是辦學水平評估標準中對“雙師型”教師做了解釋。其次,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雙師型”教師標準,指導區域內高職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目前,湖北省教育廳正在制訂湖北省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標準。第三,各高職院校要根據國家法律政策和地方標準,制訂學院“雙師型”教師標準要求和培養實施細則,在嚴格把好“雙師型”教師入口的同時,加強已有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其雙師素質。
1.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進人員,包括各類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和少部分來自企業的人員。前者理論知識較扎實,但缺少教學法的知識和經驗,更缺少企業實踐經驗。而從企業等單位來的人員有實踐技能,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教學方法和能力較差,不能將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因此,加強對新進教師的培養,是我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對新進教師的培訓完全可以借鑒外國先進經驗。
2.美國職業院校重視與工商企業界的密切聯系,企業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還有專業組織和機構對職業教育的支持,都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2]在促進職業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我國尤其要重視職前教師的培養機制、職后教師的培訓機制及職業院校的教師評價機制的建設,這是職業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另外,職業院校要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途徑,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定崗掛職,參與企業合作項目的開發及員工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企業實踐訓練的形式要貫穿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各個階段,以促進職業教師專業工作能力的增強。美國通過職業學校教師網和教工會為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機會。我國高職院校可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充分利用職教集團,加深校企融合,加強高職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
3.高職教師加強終身學習、培養培訓非常必要。首先,要依法促培。通過修訂《教師法》、《職業教育法》有關教師培養培訓條款,突出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強化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的責任,讓教師培養培訓有法可依。其次,要體系保培。完善高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高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其三,要制度強培。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強“雙師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建設,實行全員培訓制度,推行教師培訓學分制度,完善以企業實踐為重點的高職教師培訓制度,推進湖北“千名教師下企業”工程,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不斷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用制度強化培訓。其四,要研修自培。采取頂崗置換研修、項目合作研修、校本特色研修、遠程培訓研修、自主學習研修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研修深度融合,建設高職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和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促進高職教師自主研修,使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和職業教育實踐的研究者。
1.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聘任多以學術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水平,而對不同專業、類型的教師特殊性于不顧,聘任標準固定、單一,這嚴重抑制了教師多方面才能的發揮。很多國家的職業院校對某些特殊職業教師的聘任,只要應聘者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甚至不需要學歷和職稱限制。[3]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也逐步開始采取類似的聘任規則:按需設崗,以崗聘人;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契約管理。即在遵循嚴格的聘任制度的同時采用靈活多樣的聘任標準,以吸收更多優秀教師。
2.應注重教師招聘中的程序性建設。美國在教師聘用上特別重視招聘的程序,認為程序的規范是聘請到優秀教師的保障。[4]借鑒國外的經驗,在考核錄用上,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進行教師聘任也逐步成立考評小組,以本院系專家為核心成員,經過面試、試講、審查科研與學歷材料,由考評小組投票,將結果上報學校,學校再核定錄用。程序上雖然已日趨完善,但過程中的公平、公開、公正還需更科學的監督機制。
3.鼓勵高職學院探索更加有利于促進協同創新、持續創新的人事管理辦法,推動校企合作開展技術創新。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制度,不斷完善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標準,探索實施學校、學生、教師、社會和企業等多方參與的評價辦法,對其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等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作為高聘、續聘、解聘依據,引導教師提高雙師能力、倍增工作熱情、潛心教書育人。
4.應拓寬教師引入來源渠道。一是從普通大學中選拔有企業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和在職碩士、博士生;二是職業師范大學選拔畢業生、研究生;三是從社會與企業選拔有豐富職業經驗的優秀技術人員、崗位技術能手。建議國家在各行業綜合大學設立“職業教育研究生班”,專門招收有到高職從教意愿的,在企業工作2年以上的相關專業本科生。為高職培養教師,以緩解當前高職“雙師型”教師不足的矛盾。建議地方政府制訂引入行業企業名師的政策,吸引行業企業能人加入高職教師隊伍。如湖北設立“楚天技能名師”,政府拿錢給各職業院校引入技能名師,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完善相關制度,使技能名師真正發揮作用。
5.結合高職學院績效工資改革實踐,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雙師優先、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完善教師聘用制度,形成教師退出機制,實現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動態局面。完善高職學院人事政策,支持鼓勵高職學院聘請行業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等擔任專兼職教師,增加學院“雙師型”教師比例。鼓勵高職學院探索更加有利于促進協同創新、持續創新的人事管理辦法,推動校企合作開展技術創新。
1.應構建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在發達國家,職業院校教師隊伍中兼職教師占比較大,同時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學校必須配備相應數量的實訓教師。[5]我國高職教師隊伍在結構上存在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為兼職教師比例過低,理論課教師比例過大,絕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專任的實訓教師。借鑒國外職業院校師資結構的經驗,應鼓勵我國職業院校多聘用“實踐型”的兼職教師。《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中第三條明確規定:兼職教師是指受職業學校聘請,兼職擔任特定專業課或者實習指導課教學任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兼職教師占職業學校專兼職教師總數的比例應在學校崗位設置方案中明確,一般不超過30%。[6]一來可以節省教育經費投入,有助于職業院校辦學效益的提高;二來聘用大量的兼職教師,能夠解決技能型教師短缺的問題,可以盡快把科研、生產實踐的成功經驗直接帶入課堂,縮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周期。另外,兼職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注重對知識的運用,這有助于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高職院校與企業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不僅為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創造了條件,也有助于企業人才的培養。
2.應同時加強對兼職教師聘用標準、程序、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技能型教師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前提,而我國對高職院校實訓教師的配備、比例等沒有相應的規定,是否配備、配備多少,各高職院校的隨意性很大。因此,需制定相應的文件予以規范。
3.高職學院不僅要定期聘用兼職教師,還可以臨時聘用部分兼職教師,使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比例達到1:1以上。建立兼職教師庫,實行定期與臨時聘用相結合,不斷壯大兼職教師隊伍,不斷增加兼職教師擔任專業課程的比重,不斷做強“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
借鑒日本高職“雙師型”教師待遇的高優厚,不斷夯實激勵機制,不斷提高“雙師型”教師待遇,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穩固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一要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作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讓教師享有民主參與學院管理的權利;二要建立健全符合高職“雙師型”教師職業特點、體現其崗位績效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保證“雙師型”教師崗位工資高于其他教師;三要制訂教師培訓、科研立項、職務(職稱)評審等向“雙師型”教師傾斜的制度;四要將技術創新和發明、專利與學術論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五要提高定期聘用的兼職教師待遇,穩定一批兼職教師隊伍,打造好“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總之,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增強教師隊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和穩定力,穩固高職教師隊伍,才能確保高職教育質量提升。
[1]戴麗敏,袁德潤.當代美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的核心尺度及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1(11):13-16.
[2]郭清芬.美國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及啟示[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9(4):6-8.
[3]林杏花.國外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65-67.
[4]侯健,劉洪明.美國社區學院師資管理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04-106.
[5]張晶,張瑞,孟慶國.韓國與日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教育研究,2008,(1):156-158.157頁.
[6]教育部,等.關于《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的通知.教師[2012]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