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孫慧麗 咸桂彩
“學校生活質量(Quality of School Life,QSL)”是衡量學生福利的指標,是由與學校有關的各種因素和教育體驗所決定的一般學生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取決于學生對學校生活的參與和適應程度[1]。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學校每年都定期進行大規模的學生學校生活質量調查,據此調整下一階段的學校工作。我國關于學生學校生活質量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研究對象多集中在普通中小學生,較少關注職業學校學生。然而,隨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占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成為職業教育的主體,擔負著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由規模擴大轉向更加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著重增強吸引力。開展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調查,不僅有助于有效把握中職生的心理預期,提升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而且可以及時發現中職學校的優勢與問題,推進中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
已有研究表明,學校生活質量具有很強的場景性,受到內容維度、地域、時間、調查方法等因素的影響[3]。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特定的教育類型,具有特定的培養目標;中職生作為特定的學生群體,具有特定的群體特點;中職生的學校生活必然具有其獨特性。所以,關注中職生的學校生活質量不能簡單地搬用已有的研究工具和移植已有研究結論。
本研究抽取天津市若干中職生為研究樣本,使用自編的《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進行調查,利用SPSS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調查統計結果提出若干提升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的教育改革建議。
研究首先參照香港中文大學彭新強翻譯并修訂的澳大利亞教育研究評議會(ACER)編制的《學校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School Life Scale,QSLS)》[4],并結合深度訪談、專家咨詢、文獻分析等方法,形成初測問卷,并在中職學校進行初測,然后利用SPSS對初測問卷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形成《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結果表明,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包含消極情感、學校認同感、校園環境、積極情感、同伴關系、成就感、自我認知、師生關系等8個因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對工具的質量要求(量表開發過程另文發表)[5]。本研究將該量表作為本次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抽樣調查工具。
《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共42個題項,采用李克特量表技術,實行五級計分:0代表“完全不符合”,1代表“不太符合”,2代表“不確定”,3代表“比較符合”,4代表“完全符合”。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天津市選取不同類型中職學校在校學生作為抽樣調查對象。學校類型包含國家重點示范校和普通學校,專業涉及汽修、機電、學前教育、商務英語等。共發放問卷415份,回收有效問卷391份,有效回收率為94.2%。研究對象構成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構成
調查結果采用SPSS forWindows 15.0進行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
對調查結果進行描述統計:結果表明,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總均分為2.31,標準差為0.63;各維度得分均在2-2.75之間(如圖 1)。
以2、2.75、3.25作為臨界點,即評分2以下為差,2-2.75為一般,2.75-3.25為較高,3.25以上為非常高。在被調查的391名中職生中,8.7%的中職生的學校生活質量水平非常高(在3.25分以上);13.3%的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達到較高水平及以上(在2.75-3.25分之間);學校生活總體質量處于一般水平(在2-2.75分之間)的中職生占全部被試的49.1%;另外,學校生活質量較差(在2分以下)的中職生占全部被試的28.9%(如圖2)。
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總體水平一般。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學校認同感(2.49)、同伴關系(2.48)、消極情感(2.48)、成就感(2.45)、校園環境(2.22)、自我認知(2.14)、師生關系(2.04)、積極情感(2.01)。多相關樣本非參數檢驗(K Related Samples Test)結果為 χ2=248.459,p<0.01,說明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各維度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

圖1 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總體狀況

圖2 天津市中職生不同學校生活質量水平人數比例分布
我國職業學校堅持多元辦學格局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緊緊圍繞企業用人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到企業之后能很快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因此,中職生普遍對學校具有較高的認同感。
積極情感主要是指學生對學校整體的正面感受,這一維度的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得分最低,并且在消極情感維度得分較高,說明中職學校的各個方面都還有待提高。師生關系維度得分偏低,由于中職生學業基礎薄弱、學習動力和信心不足,比較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容易敞開心扉和老師溝通交流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師的學生觀不同,導致其對待中職生的態度也存在差異,以分數論高低的應試教育氛圍,使中職老師對中職生產生過多的負面評價,這些都潛在地影響師生關系,導致師生之間溝通少、沖突多,師生關系緊張[6]。
學校生活質量是學生對學校生活總體水平的綜合描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平均數差異檢驗結果顯示,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總體質量在學校、年級、學習成績、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生源地、家庭經濟條件6個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詳見表2)。
調查結果顯示:國家重點示范校學生(2.49)顯著高于普通校(2.25)(t=3.384,p<0.01);在年級上,一年級(2.43)顯著高于二年級(2.24),二年級顯著高于三年級(2.12)(F=9.854,p<0.01)。
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成績上,不同成績水平間差異顯著(F=4.181,p<0.05),其中成績位于上游(2.40)的學生與中等的學生(2.33)間并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高于成績較差的學生(2.12)。學習好的學生在班級和學校中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和表揚,而這反過來又會促使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成績好的學生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差生能夠體驗到更多的正面情感和較少的負面情感,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校生活質量的評價[3]。
調查結果顯示: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學校生活質量總體水平(2.46)顯著高于其他學生(2.25)(t=2.966,p<0.01),并在師生關系、自我認知、同伴關系、學校認同感維度顯著高于其他學生;城鎮生源的學生(2.40)學校生活質量總體水平顯著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2.23)(t=2.747,p<0.01)。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學生間差異顯著(F=5.310,p<0.01),其中富裕的學生(2.45)顯著高于一般家庭學生(2.34),一般家庭學生顯著高于貧困的學生(2.05)。本次調查中,家庭經濟為貧困的學生占14%,這部分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水平較差。從2009年起,我國對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免學費入學政策,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但是如何提高他們在學校的生活質量,還需要學校更多的人文關懷。
此外,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層增高態勢越明顯,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性別、專業、是否獨生子女對學生的學校生活總體質量的影響并無顯著差異,但是男生相比女生有更多的消極情感體驗。

表2 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的差異性分析
1.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總體水平一般,其中學校認同感維度最高,積極情感、師生關系維度上得分較低。
2.天津市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在特定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國家重點示范校學生顯著高于普通校;一年級學生顯著高于二年級,二年級顯著高于三年級;成績中上等學生高于成績較差學生;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顯著高于其他學生;城鎮學生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高于貧困家庭學生。
天津市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在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天津市中職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并位于全國領先水平[7]。在研究中發現,中職生對其學校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認同程度較高,也反映了中職生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可。同時,在高就業率背后,中職學校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發展問題,如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校生活質量水平較低、師生關系緊張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職教育的發展。針對本調查研究的結果以及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教育建議。
1.將學生學校生活質量作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之一,全面提升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盡管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就,但是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已經形成了以學業成績為核心指標的學校教育質量的外部評價體系。而各級各類中職學校也順應著這種評價模式,把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加強師資力量、完善實訓設施等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然而,學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應該是育人,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校各種環境和條件的使用者,他們對其在學校的主觀感受應該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素質為評價標準,以人性化的評價為標準,不僅僅注重教育結果,更加關注過程。
2.著重加強中職學校師生關系建設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教學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中職學校師生關系并不理想。中職生的學業基礎薄弱,這也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中職教師的學生觀,同時教師對學生學業基礎的負面評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師生關系。應該引導教師重新認識和定位中職生,相信、承認并幫助他們發揮其各方面能力,放心、放手讓他們學習和實踐。其次,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是成長和發展中的個體,他們需要教師的關心、信任、支持、理解,因此,中職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學生的“眼”,學生的“心”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理解、信任的基礎上因勢利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關注技能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對學校的積極情感
調查發現,天津市中職學生對學校的積極情感體驗很不理想,同時消極情感體驗得分較高。目前,在中職學校中,學生管理工作更多地是以管為主,工作重心放在對學生行為的監管上,使學生在學校的環境中缺少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對學校的積極情感體驗也就不是特別深刻。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情感體驗與人的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8]。學生對學校的積極情感可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不僅對學生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護和調節作用,而且還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促進認知發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往往都忽略了情感這個非智力因素。中職學校應該通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豐富多樣的學校活動等,來積極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更重要的是,善于傾聽學生的建議與訴求,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4.關注弱勢學生群體
統計學家奧迪斯·鄧肯認為:“盡管統計學一度被視為關于平均數的科學,但更好的做法是將其描述成關于差異的科學。[9]”群體的差異或異質性并不是需要排除的測量誤差,它們的存在恰恰表征著事物的總體特征和性質,所以我們不能用平均數去抹平事物的真實存在,尤其是在關注每個人發展的教育領域。學校生活質量的改善應該包括每一個個體在內,而不僅僅是包含大多數。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有超過1/4的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較差,在看到中職生整體學校生活質量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學生,分析他們學校生活質量較差原因,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幫助。另外,從學校生活質量方面來看,學習成績較差、家庭經濟條件較困難的學生都屬于弱勢群體,中職學校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相應的管理辦法,讓他們在學校的生活中體驗到幸福和快樂。
5.動態監測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
學校生活質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每個學生在不同時期所感受到的學校生活質量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衡量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應該堅持相對性與動態性相結合的原則,動態評估與監控每個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了解學生學校生活質量水平。關注學校生活質量水平較差的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學生身上潛在的積極因素,給予更多的幫助,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為提高學生管理的人本性和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礎。
[1]田麗麗,鄭雪.中學生學校生活質量特點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6):82-87.
[2]董仁忠,劉新學.中職生滿意度調查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2(1):34-38.
[3]徐志勇,趙美艷.小學生學校生活質量(QSL)調查研究[J].教育學報,2012,8(3):84-96.
[4]Pang,N.S.K.Students’quality of school life in band 5 schools[J].Asian JournalofCounseling.1999,6(1):79-106.
[5]孫慧麗,咸桂彩,孫晶.中職生學校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的編制[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3(4).
[6]文書鋒.中職生的師生關系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5):11-14.
[7]張雯婧.中職就業容易招生難天津中職生就業率保持95%以上[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3-04-15/content_8764077.html,2013-04-15/2013-10-10.
[8]林恒,邵蕾蕾.積極情緒與心理健康[J].學園,2011(9).
[9]王海英,于勝剛.學生學校生活質量指標——基于現狀調查的實證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2007(4):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