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宋振國
片劑壓片實訓是藥物制劑技術綜合實訓課程中的一個項目,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解一遍,操作示范一遍,學生就按老師的操作重復一遍,在撰寫實訓報告時,只是按照書本或老師的講義抄一篇,沒有學生創新的觀點,更沒有學生的質疑聲。在帶教過程中發現,學生去實訓室訓練的興趣會逐步下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來改變這種教學窘況?筆者通過學習研究,大膽實踐,在壓片實訓教學中充分運用項目教學法,通過幾年的實踐,獲得良好效果。
高職項目教學是一種以職業生涯發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崗位群工作流程為線索,以典型項目為依托,以產品(服務)為載體,以職業素質為目標,以職業技能鑒定為評價標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1]。在這里,項目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它應滿足以下條件:該工作過程用于學習一定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商業經營活動有直接關系;學生有獨立制訂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學生自己克服、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項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去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成果。
2.1 高職教育的內涵分析 我國的高職教育正處在一個發展機遇期[2]。為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2006年,教育部明確提出“項目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式,奠定了其作為一項重要的高職教育模式的地位[3]。
2.2 我國醫藥企業外部需求分析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醫藥企業的生產水平有了質的提高,企業急需高技能、高素質的一線操作人員。學校以前在實訓教學中,往往只是灌輸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在壓片教學中,學生僅做一些基本的壓片操作,對于碰到實際問題不會自行解決,更談不上創新提高。這種巨大的反差,挑戰了職業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
2.3 學生的學習興趣現狀分析 對我校藥學系2008級、2009級、2010級藥學、生物制藥與藥物分析三個專業的469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問卷調查,68.2%的同學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在于自己的興趣,12.4%的同學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在于家長的管教,只有10.8%的同學認為動力來自于教師的管教。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來自于教學方法的占91.8%,課程的重要性等僅占8.2%。
3.1 課前準備
3.1.1 工作任務名稱:維生素C片的壓制(規格0.1g/片)
3.1.2 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學習片劑制備的工藝流程、壓片機工作原理、電子天平、崩解儀、硬度儀、脆碎度儀等儀器的操作手冊。
3.1.3 老師分組:筆者根據任教的班級人數與學習情況進行合理分組,一般為4~6人為一組,在分組時,兼顧每組的男、女生搭配,好、中、差學生的合理搭配,以利于組內學生的交流學習提高,同時也能使每組間的基本情況趨于平衡。
3.1.4 教師講解:片劑生產相關的理論知識、ZP-35型壓片機的設備知識、ZP-35型壓片機的工作原理與設備操作程序(SOP)[4],[5]等。交待本次實訓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
3.1.5 教師準備:講解時使用的多媒體課件(PPT、生產車間壓片的一些視頻);ZP-35型壓片機;電子天平、硬度儀、脆碎度儀等質量檢查儀器;已經制備好的維生素C顆粒料(每組5KG);其它一些輔助工器具。
3.2 課堂教學
3.2.1 明確本項目模塊的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實體展示(給學生展示維生素C片實物)、播放產品視頻等活動,提出本次實訓任務(要求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壓制出合格的維生素C片)。
3.2.2 分組討論(由各小組長主持)明確本次壓片的目標:(1)壓片機裝拆的順序;(2)壓片裝量與硬度的調節;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各組長對各組的討論情況進行交流與總結。
3.2.3 維生素C片壓片操作過程的編寫 由各小組長主持進行縮寫:(1)維生素C片壓片操作工藝擬定(2)壓片機中每個設備部件的操作(3)壓片機操作要點與片劑硬度與片重調節。
3.2.4 實訓操作 裝中模、上下沖→月形柵式飼粉器→刮粉器→加料斗→流片槽→除塵機吸風管→加潤滑油,空車試車→加維生素C顆粒料→控制面板操作→點動調節填充量→點動調節壓力→片劑質量檢查→點“運行”正常壓片;期間教師進行巡查指導,并同時播放壓片機操作的PPT及相關視頻。結束后,學生做好清場工作,教師進行總結。
3.2.5 學生作品展示與分組討論(1)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小組長講解各作品的特點。(2)壓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3)小組各自交流總結本次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思想與體會。教師在各小組展示與交流結束后進行點評,評優與總結活動。同時布置下一次相關實訓內容的作業,做到承前啟后,環環相扣。
在藥物制劑技術實訓課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參與項目教學法的學習,在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均有很大提高。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實現了理念與實踐的一體化,突出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而要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與評價者。
[1]楊文明.項目教學的內涵與分類[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0(7):88.
[2]李興會.高職項目教學中的教師角色[J].職業教育研究,2010(1):34.
[3]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R].教育部教高 [2006]16號,2006-11-16.
[4]張勁.藥物制劑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1.
[5]張健泓.藥物制劑技術實訓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