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紅
(河北省灤平縣第二中學)
思想道德課堂作為初中階段對于學生思想品質培養的主要陣地,直接關系到學生世界觀價值觀能否正確的形成,因此,初中思想道德教師肩負著應試培養與思想道德培養的雙重要求。在這門綜合性課程的設置中,范圍涵蓋了心理健康、法律、道德、世界觀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但如果歸結到一點,便可以概括為教育教導學生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說易行難,面對雙重教學任務,許多一線思想道德老師往往只會重視看得見的應試能力的培養,忽略掉同樣應該被重視的人格的培養。本文根據筆者的經驗并結合理論研究,將就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這一實際問題。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思維及教學手段往往會因為其教學理念的不同而顯示出差異,它直接關系到老師對于所執教學科的認識。有什么樣的學科認識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而不同的教學觀念讓老師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施行不同的教學方法,產生不一樣的教學結果,其有效性必然會出現差異。在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上,執行的是死板的老師在講臺上說,學生在講臺下記,機械式的填鴨思想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使學生產生對于學科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愛,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受到質疑。所以,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一線思想品德初中教師必須要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切實把學生的發展放到首位,從糾正不正確的教學觀念開始,一步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終身性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把死板的課程內容灌輸轉變成有利于個性發展的生動課堂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課堂不再是老師自己的舞臺,應該是學生與老師一同互動的交流平臺。
對于初中思想道德的課堂教育來說,單純地講述課本上的理論內容,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及無趣,無法吸引其注意力,不能真正明白理論背后所代表的現實意義,理論無法聯系實際,只能是空中樓閣,其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思考理論背后的現實意義,并要結合現實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熱點事件背后所蘊含的理論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到社會中去觀察、尋找素材,幫助學生建立社會實驗模型,養成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及意識。當老師引導學生可以意識到課本中枯燥理論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后,對于學科的認可程度自然而然便可以大大提高,進而提高對于課堂的參與積極性,達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供老師支配的教學資源也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工具被運用到課堂中去。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確實推動了教學方式的改革,因為其方便、快捷等特點,強有力的保障了老師教學意圖的順利表達。聲音、圖像綜合而成的立體式呈現方式生動的將課堂內容展示給學生,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顯著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但是,有必要指出這樣一點,多媒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有其局限性及限制,一線教學老師必須正確處理好這兩面的關系,把多媒體教學當作是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一個補充,而不是全部,避免主次不分。思想道德的課堂應該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有機整體,在當下,片面的側重于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合適的,一線老師必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其規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靈活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享受到科技提高所帶來的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老師作為幫助學生學習課本內容最直接的教授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課堂有效性的高低,所以一線老師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隨著課程的發展而發展,老師不應該單純地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傳授知識的“復讀機”,而應該讓自己做到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能夠在課堂之外聆聽學生的聲音。對于學生所不易理解的內容,老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輔導,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真正地完成老師這個職業的責任。而且,對于學生的關注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習結果上面,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的高低僅僅只是一個方面,老師要明白導致學習成績不同的原因,幫助學生糾正掉錯誤的習慣,這樣,提高的不僅僅是思想品德這一門功課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的正確方法,對于其以后的學習過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直接關系到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以及人格的培養。通過上文的有關論述可以知道,廣大一線教師要樹立起對學生負責的意識,把提高課堂有效性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進而讓整個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得到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應試能力與素質水平的雙重發展。
[1]趙成斌.小學語數教學方法的探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2]陳靜.數學中實施“快樂教學”的策略[J].數理化學習,2010,(12).
[3]王健康.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1).
[4]何燕萍.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感[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
[5]張勝利.興趣: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