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41中學北校)
“愛”與“責任”,二者其實是分不開的?!皭邸笔秦熑蔚捏w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作為教師,要樂于付出愛,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然而問題生一直是讓廣大教師頭痛和憂心的弱勢群體,于是如何解決問題生的問題,怎樣幫助、轉化問題生已經成為擺在所有為人師者面前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重任,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問題生一度困擾著廣大為人師者,折磨著廣大教師脆弱的心靈,耗費著教師已經精疲力竭的精力。那么,如何幫助問題生走出困境呢?
有的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養成了一些壞習慣,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遠大理想和進取心,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學習不感興趣,怕苦畏難,自暴自棄,放任自流;還有的學生對某種事物非常感興趣,如電視、錄像中的武打、暴力、作案等一些內容。有的學生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上課時身在教室,心在外,個別學生時常出現上課睡覺下課以后特別精神的情況,從而淪為“問題生”。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問世后的第一所學校。然而,現今的家庭教育卻存在種種誤區。隨著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獨生子女增多,一批批“小皇帝”“小公主”將受到父母、外祖父的過分溺愛,享有家庭至高無上的特權,因而孩子學習很馬虎,聽之任之;品行越軌,大人掩飾。久而久之,變成“問題生”。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出種種脫離孩子現實的過高要求,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背叛行為。然而家長開口就訓,動手就打,結果越罵越差,越打越壞,形成“問題生”。而且絕大多數的問題生家長或者離異,或者家庭狀況不佳,或在外創業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等,孩子失去家庭溫暖和應有的家庭約束力而形成“問題生”。
2.學校的因素
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放棄對“問題生”的教育,教師不冷靜、正確處理,往往急于求成,過于急躁,任意點名批評,或通知家長施以打罵。對問題生歧視冷漠,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心,造成破罐子破摔,成為社會和家長的包袱和累贅。
3.社會因素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社會上各種現象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當前在改革開放生機勃勃、文化精神生活十分活躍的同時,格調不高的電影、電視、錄像、色情小說、淫穢書刊、封建迷信以及貪污行賄等不正之風,也影響和誘惑著學生。
很多問題生,他們心里免不了有一種壓抑感,自信心不強。我們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他們進行生活和學習的心理疏導,分析他們狀況,找出問題的原因原因所在。問題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我們還要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教師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產生巨大的動力。
環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教師和班里的其他同學絕不能歧視和小瞧問題生,要在人格上尊重問題生,理解問題生,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溫馨的班級氛圍。
有些教師對班級中的問題生不甚關心,往往只是采取高壓政策,迫使其在一定時期內不能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在實行班級量化管理時,有些班主任更是只要他們的行為不給本班扣分,不影響班級榮譽就相安無事。至于他們個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吧,實在不行的話,通知他家長到校,把你領回家好好“收拾”一番。實際上,這是一種很不負的責任做法。如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基本信念,我們就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立場上替學生想一想。因此,我們應該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增強責任心,奉獻我們的每一份愛心,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去幫助他們,精心呵護著每一棵幼苗都能茁壯成長。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舞人們進一步追求成功的信心。消除問題生心理障礙,從根本上來說要讓問題生能正確認識自我,讓他們有機會表現自我,要讓他們能體會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的成功感。不要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優等生而忽視了問題生。對他們表現出來的優點、長處,要緊緊抓住,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這可以進一步加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對他們的人格進行感化,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成就感。對取得進步,表現良好的學生,適當獎勵,以強化轉化效果。但獎罰要適度,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既愛護自己,又期望自己徹底改好的良苦用心,從而從情感上說服自己,行為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到消失。
學生的教育,并不是學校一家的事情,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是個有機的整體,成功的教育肯定是這三維一體教育的完美結合。轉化問題生,光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要靠這個班的所有科任老師的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要經常與科任老師在一起研究方法,制定策略,全面掌握問題生的各科學習情況,使學生全面發展。而且教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家訪是與家長溝通的最好方式。對問題生的家訪,切忌告狀式。要把學生近階段在校進步表現給家長作以匯報,讓家長看到孩子有希望,增強家長對孩子的約束力,同時希望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多鼓勵,少訓斥。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冰凍三尺非一夜之寒”。每一個后進生的形成都是長期受不良影響,接受不正確的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對于問題生的轉化工作,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有信心、耐心、恒心、良心和愛心,讓所有的學生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沐浴和諧社會的陽光和雨露,讓和諧教育的春風能蕩漾所有學生的心田,為“問題生”托起他們燦爛的明天。
[1]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小學教育.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明出版社.
[3]現代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