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媛
(遼寧醫學院)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教學任務之中,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調控性。傳統思政課程教學評價理論體系已明顯滯后于思政課程的改革,甚至制約教學和課程發展。思政課的教學評價向來就是一個難題,盡管如此,我們也應抓住教學改革的機遇,努力在教學評價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一直以來,傳統思政課程的評價,一是重教師輕學生,重知識輕能力,重教法輕學法,重結果輕過程,過多采取“量”的終結性評價。然而學生的道德品行具有強烈的內隱性,道德知識水平與道德行為之間關聯不大,“知”者不一定“行”,“行”者也謂必真“知”,如果通過傳統道德知識測試很難客觀如實的評價學生的品行;二是教師通過對學生日常活動和學習情況的觀察,對學生的道德情操給予“質”的表現性評價,又缺少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的評價。這兩種教育評價單調片面,但都曾被廣泛使用,也曾發揮過積極作用,不過弊端也日漸暴露出來。因此,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改革勢在必行。
在現實教學中,筆者認為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應做到“一個轉變,四個特性”。
目前,思政課程教育評價體系做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是客觀的而必要的,努力建構發展性課程評價理論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當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就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建立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放眼于未來,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評價理論體系。每個學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都是我們的教育對象,真正做到“有教無類”;每個學生都有全面自我發展的權利,全面發展并非均衡發展,不是填坑補缺,而是自由的發展,個性的發展。多元智能理論代替了傳統智力理論,學生的潛能、個性和創造力就如七色陽關,各具特色,名有所長;過去單一評價目標轉變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體現了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特質。
我國教育家陶西平曾說:“教育就像一位根雕藝術家加工一個根雕藝術品的過程。”教師就是根雕藝術家,在發展性評價中至關重要,其的主要職責就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工作的中心,全面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思政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縱向的、個性化的發展,提高道德品行的水平,而不是對學生學業情況作一個“量”的終結性評價,或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類化等。
發展性教學評價理論是一個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全面性、評價結果科學性的現代教學評價理論體系。
1.自評。發展性評價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教師鼓勵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
2.互評。思政課程不僅是道德知識傳授學習的過程,還是實踐探索的過程。團隊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互相交流、溝通、合作,尊重對方、展現自我。學習群體性的互評,能看到成績,認清不足,彼此促進。
3.參評。家長是孩子們的啟蒙教師,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老師”。家長能從日常生活和課后學習的細微之處洞悉孩子的言行、情感、價值觀,家長與老師交流溝通,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4.導評。學校是知識的樂園,教師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師生朝夕相處,建立了融洽的情誼,全面掌握著學生的學習情況,情感變化,對學生的評價具有主導性。
此外,還有學校各級領導的審評,以及校外社會人士和相關團體人員的評價,都保證了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開放性。
1.現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的評價方式,仍借助于文體式的封閉性的測試,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這種評價方式不利全面客觀的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不符合高等校院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可喜的是,近年來,少數院校率先進行思想政治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由開放式考試代替了傳統的封閉式考試。開放式考試成功與否,關鍵看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實用性。要來一個根本性的調整,做到“三少、三多”:社會熱點民生問題多了,枯燥的理論就少了;分析的多了,死記的就少了;思路答案多了,低分的少了。開放性試題的答案不是唯一,既可以全方位回答,也可以執著于某一方面深挖探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思想政治課考試的根本目的,不是記住了多少理論,而是重在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水平,進而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由理論知識學習向社會實踐能力轉變的經驗性課程,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綱》中已規定,至少拿出25%的學時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課的教學評價非常重要,是政治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社會實踐方式也豐富多彩,包括參觀、訪問、座談、社會調查、各種社區活動,義務勞動等。
思想政治課的評價內容應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師“教”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學”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包括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對學生評價,不拘泥于學習的學業成績,應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交流能力合作意識以及探索創新精神,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發展性評價倡導個體、縱面健康全面的發展。今天比昨天有哪些進步,明天將會有什么的發展,個體素質的全面提升。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和發展的空間,給予學生“質”無等級的描述性評價,多為激勵、鼓舞學生促進學生知、情、意、信、行的發展。
總之,發展性評價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一種全新的教學評價方式。目前,發展性評價在德育課中應用和討論較多,但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做更廣泛更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發展性評價理論體系,推進我國教育評價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