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東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中學)
筆者在一所農村普通中學任教,近幾年在教學中發現學困生的數量有所增加,從入學的測試成績看,數學合格率不足60%。因此,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合格率,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關鍵。
第一,缺乏自信心,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習慣差。
第二,雙基掌握差,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運算,基本技能掌握不準確、不熟練。
第三,課堂效率低,上課不注意聽講,容易走神,做小動作。
第四,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后練習,不認真完成,抄襲作業甚至不做作業。
基礎差,缺乏學習知識的熱情,加上學習的方法不當,導致大量知識學不透,掌握不好。意志薄弱,遇到問題困難就畏懼不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最終導致放棄數學學習。
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的整體成績就放在次要位置,導致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優秀生和潛能生身上,顧不上對學困生的幫助,甚至放棄學困生;老師的教育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父母忙于生計,在外打工者居多,對孩子的學習思想情況了解甚少,絕大多數學生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管教,在學習上無法給孩子更多的幫助,大多數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
讓學困生重樹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明確學習目的,融入集體。比如,我經常把一些學困生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問題或獨立完成作業時的瞬間抓拍下來,加上一些贊揚的語句做成幻燈片,在我上課前的課間播放。結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拉近了學困生和我之間的距離,學生課堂上也活躍了,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成績自然而然也水漲船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主要是來源于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困生在剛入學或每節課前半段時,上課很認真也很專注,但慢慢地就放棄了,當我問他們為什么時,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我聽不懂或學不會。其實絕大多數學困生都有很強的上進心,都希望取得好成績。因此,在課堂上讓他們學會學習,獲得成功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降低起點,梯度教學。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一般我在教授新課之前,先給學生布置預習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同時了解與這一目標相關的知識,讓學困生先做好復習。待到課堂上再以問題的形式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銜接起來,引導學生作答。這樣學困生就會感到這節課起點低,是自己較熟悉的內容,學習中就會有更高的熱情;當有過難或綜合性較強的問題時,學困生很難回答,就會影響他們的自信心。這時我在把握難度的基礎上,圍繞教材的重點,由淺入深,有梯度的設計問題。這樣既能使學困生回答出一些問題,又有部分感到困惑,由此產生求知答案的欲望,能使更多的同學積極思維,把握重點知識。
(2)小組合作,共同提高。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更需要一個較長而又反復的過程。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小組合作的方式,把學生按好、中、差混編分成小組,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形成好幫中,中幫差的形式,取長補短,互相幫助,讓學困生把學習中的問題帶到小組中消化,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又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直觀教學,促進理解。數學具有抽象性,為了便于學困生理解,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媒體、教具、學具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難度大的作業,會使學困生不能適應,從而產生恐懼厭學的心理。我在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層布置作業,對待學困生,放低要求,作業的難易程度接近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他們逐步提高。另外對學困生開展補償教育活動,適當地做一些課外輔導補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對他們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加以彌補,使其盡快成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江海”。我們只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用無私的愛心幫助他們,用“欣賞”和“激勵”的眼光對待他們,不拋棄不放棄。今天學一個數學概念,明天會一個定理、公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細心地去引導培養,學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轉化為優秀的學生。
[1]王艷.學習興趣與數學教學[J].西華大學學報,2005,(S1).
[2]連四清,郭海杰.中學數學困難生的元認知技能干預效應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6,(04).
[3]李夢麗,楊海波,白學軍.不同年級學困生與學優生數學學習內隱態度的比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9,(01).
[4]劉云才.改進教學策略 提高教學效率[J].科教文匯,2008,(02).
[5]宋威巍.初中生如何學習數學——淺談數學學習方法[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