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陳錫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策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由此可見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教學后反思作為最后一步,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最常見、最實用、最有效的一個必要環節。它既是上一個教學過程的結束,又是下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它有助于教師完善教學過程,積累教學經驗,提高個人業務水平。那么運用什么方法來進行反思呢?瑞士蘇黎士大學的學者曾嘗試以課堂錄像為素材,組織教師對他人的教學行為進行案例分析。結果表明,觀察和反思教學錄像能有效加深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認識,提高運用某種教學方法的意識,修正或避免不正確的教學行為[1]。還有研究證明,基于課堂錄像的教學反思是深入認識課堂教學微觀層面的有效手段[2]。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大學畢業前我們每個師范生都要經歷的教學模擬錄像。因此,筆者決定借學校的錄像設備,將自己所上的部分英語課錄下來,再進行教學后反思。
為了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自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江蘇省職業學校統一使用新編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以下是筆者以新教材英語第二冊第五單元“Danger and Safety”第一課時為例,在觀看課堂錄像后進行的教學后反思。
本單元圍繞危險與安全的話題,要求學生能夠分辨日常生活中的危險情況,并且學會應急處理。這個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興趣,而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本單元共八課時,本案例選取了第一課時。
藥學專業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聽力和口語更差,但是對圖片、視頻和游戲比較感興趣。如果問題難度不大,該班學生能夠參與課堂互動,但主動發言的積極性不高。
Step1:Lead-in
1.Play a videoand ask“Why did this accident happen?”
筆者希望通過交通事故——生活中最常見的危險來引出話題,借助一個闖紅燈釀成車禍的短片來啟發學生思考交通信號燈的作用,從而導入安全標志這一概念。這個環節通俗易懂,學生們都能異口同聲的作答。
2.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safety signsand ask students to name them.
筆者希望借助這些生活化的安全標志圖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且由淺入深地普及安全知識。一些常見的安全標志學生都能表達出來,但是其余的要么不認識,要么不知如何表達。
Step2:Warm-up
1.Do activity1 on the textbook:Match the safety signswith the correctwarnings in thebox.
這個活動很簡單,只要選擇正確的答案和圖片匹配起來,所以指定起來回答的幾位同學都答對了。
2.Brainstorming:What can you do in case of the following emergencies?
A quiz:There are 9 emergency cases on PPT.Ask 2 students to go to the blackboard to give their choices,and other students write down their answers on a piece of paper.Then check the answers.
筆者希望學生不僅會分辨安全標志,還會在沒有安全標志的情況下學會應急處理。因此設計了一個測試,通過9種不同的緊急狀況或突發事件,給出不同的處理方法,要求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選擇正確的答案。學生們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師生互動良好。
3.Do activity2 on the textbook:Read the given advice and complete the table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emergencies.
這個活動不難,都是一些應急處理的常識問題,所以指定起來回答的幾位同學都輕松解決了。
Step3:Listening and speaking
1.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think about“Why is Lily calling for help?”
聽完錄音后,學生們都能異口同聲的回答這個問題。
2.Listen agai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language points.
3.Explain som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conversation.
到了講解語法點這個環節,學生們興趣銳減,課堂提問失敗,課堂氣氛沉悶。
1.教學成功之舉
筆者在設計導入的時候,考慮到這個班的學情,因此運用了視頻和大量圖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沿著“危險——交通事故——闖紅燈——交通信號——安全標志”這條主線展開,非常自然的引出安全標志這一概念,為下一環節的活動作好了鋪墊。通過錄像顯示,學生在看視頻和圖片時全神貫注,邊看邊互相討論,興趣濃厚。在接下來的頭腦風暴的測試游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更大的調動起來。筆者所設計的9種不同的緊急狀況或突發事件都是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例如腳踝扭傷、流鼻血、燒燙傷、雷擊、止血、窒息、溺水、切傷、哮喘發作等等,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這些情境學生都很熟悉,甚至有些可能親身經歷過。學生們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或經驗來答題,有些不確定的地方就互相討論,而兩位上黑板測試的同學也時不時的聽聽下面同學的建議,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等到公布答案的環節,學生們討論得更加熱烈,師生互動也更加頻繁。可以說,整堂課的導入和熱場較成功。從這個班的學情出發,筆者投其所好,用視頻、圖片和游戲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拓展了課外知識,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2.教學敗筆之處
筆者在設計安全標志圖片的時候,安排了17張圖片,涉及交通、生活、生產各個方面。但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有些圖片用中文會說,用英文就不知如何表達了。因此在錄像中,學生們有時候會齊聲回答,有時候就會出現冷場。在進入聽說任務之后,整個課堂就逐漸降溫,直到最后一個環節——講解語法點時,課堂氣氛也降到冰點。整個教室變成筆者一個人的舞臺,老師唱獨角戲,學生們則等待下課。雖然聽力任務順利完成,學生們也把語法點記錄下來,但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很不理想。
3.教學機智
在頭腦風暴環節,第一個情境是腳踝扭傷如何處理。兩位上黑板的同學都選擇了用加熱墊而不是冰袋。筆者認為如果再補充一個需要熱敷的情境,也許有助于學生區分冷敷和熱敷。第七個情境是看到有人溺水或突發心臟病,應該怎么做,學生們都很清楚,因為他們剛接受過學校統一組織的急救培訓,里面就包括CPR(心肺復蘇),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CPR。筆者提醒他們回憶一下培訓時老師強調的第一步,這時很多人才意識到第一步應該是呼救并打120求助。也許事先在first上強調一下,可以引起學生注意。在聽力任務中,書上只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聽完第一句對話,就能找出答案,因此很多學生注意力就轉移了。筆者覺得如果再多設計一些跟對話有關的問題,也許就能抓住學生,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整篇對話。在講解語法點的時候,單純的宣講可能沒有通過PPT呈現來得直觀,學生也會覺得不重要甚至游離出課堂。所以筆者想到可以在PPT上把重要的語法點羅列出來,突出這是重點,也方便學生記筆記。聽力任務完成后,在第二節課會展開說的任務,所以如果時間寬裕,可以讓學生先練習這篇對話,這樣既能加深理解記憶,又能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4.學生見解
有一張安全標志圖是禁止明火,學生們都以為是禁止吸煙。筆者認為有必要把兩張圖放在一起來區分以加深印象。還有try to do sth和try doing sth的區別,筆者之前已經講過,可是被提問的學生還是答錯了。這時應該當堂剖析,舉例說明,以確保學生真正掌握。
5.再教設計
在step1的安全標志圖中刪除一些學生不太熟悉的英文表達或生活中不常見的標志,加入一張禁止吸煙的圖片。在step2的應急測試中,增加一個如何緩解風濕、關節炎疼痛的情境,用來對比冷敷和熱敷療法。step3改動如下:
①Describe the three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y Lily is calling for help.
②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check the prediction.
③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gain and think about three questions“What caused the fire?Whom is Lily worried about?Whom do you think is Lily calling forhelp?”
④Ask three students toanswer thequestions.
⑤Go over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quickly via PPT.Give someexamples ifnecessary.
⑥Ask some students toactout the conversation.
教學后反思是一個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再思考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要在反思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摸索規律、培養教學機智、提高業務水平,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錄像設備也變得觸手可及,甚至一個智能手機就能完成拍攝任務。筆者認為,不妨多錄一些課堂實例,這樣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把那些經過矯正和內化后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新穎的教學設計,獨特的教學方法,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以及值得回味的經典瞬間等,一一記錄下來,供以后的教學與研究借鑒,以便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教學規律,并在實踐中建構教育教學理論;反過來又用理論指導實踐,切實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與教研雙贏的目的[3]。
[1]Lehtinen,E.2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Desires,promisesand obstacles[A].In T.Downes(Ed.).Communicationsand Networking in Education:Learning in a Networked Society[C](pp.311-328).Boston:Kluwer.
[2]Ulewicz,M.&Beatty,A.(Eds.).2001.The Power of Video Technology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3]黎凜,教學反思:教后的魂.瀏陽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