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李春霞
中等職業學校不同于普通中學,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在校學習是為進入職場做準備,因此,職業能力教育更為重要。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是一門必修的文化課程,更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本位: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緊密和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結合起來,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職業素質是未來勞動者應具備的現代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語文課是中等職業學校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具有極強的工具性,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及今后職業能力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提供知識和能力基礎;語文與職業素質的內在聯系,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擔負著極為重要而特殊的任務,它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素養,還必須圍繞“職”字,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語文觀。語文課程中的內容既具有典型生動性,還具有教育直觀性,因此,語文課程是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的最有說服力的學科。
中職語文教材內容,大多無法突出職教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研究、挖掘教材的新意,找出適合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首先要用活現有教材,根據專業需要增刪課目、確定重點,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根據現有的內容,把語文教材分為“聽說與社交”、“閱讀與信息”、“閱讀與創意”三大塊。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和職業教育的自身特點結合起來,根據企業用人的標準,有針對性地施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中職生學有所用,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要創新教學模式,把課堂上的時間歸還給學生。中職語文教學應從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感到語文易學、好懂、實用、有趣。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學、樂學、主動去學。比如:《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如果按照常規的上課方法,學生肯定不想學,把人物放入職場中去,分析講解就不一樣了。比如王熙鳳,鋪陳的服飾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容貌描寫隱藏著刁鉆和狡黠,她善解人意是巧于逢迎,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那么這個人物如果放在職場中,她身上有哪些優點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呢?學生找了很多:聰明、能干、具備領導才能、領導想的事她已經做到了、對人熱情、利用制度管人、重要場合知道著裝禮儀等等。接著又讓學生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學生知道了人物個性特征,在不同環境中既可以成為優勢,也可以成為劣勢,然后讓學生選擇:如果你是老板,你更愿意選擇誰來做你的員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把每篇課文的內容都放到職場中去學習,每個人物都放到職場中去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激發出來了,教學效果也很好。
語文教材中有部分內容是注重實用的應用文,沒有了曲折的情節,典型的人物,在教學中,要把這些應用文和學生的職場生活聯系起來。比如在講“計劃的寫法”,講了這種文題的相關知識后,給學生列出相關專業中出現的幾項工作:進車間、準備工具、洗車、打上衛生等等,安排一個六人小組,怎么樣在規定時間里最好最快完成這些工作?每個學生都是組長,先口頭敘述,然后再寫出來,這就是計劃。學生按計劃的要求每人做一份工作安排,教師可以引申到職場中去,和學生的專業、職業結合起來去寫。盡管學生寫的不成熟,無論寫得好與壞,每個學生都動腦子去寫了,至少他們知道什么是計劃,為什么要做計劃了。因此說,一堂課的內容該怎么去上,關鍵是教師要動腦去引導學生,要讓他們既緊張,又興趣,這樣才能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部分內容。學生沒有自信,害怕展示自己。首先要把課堂變成舞臺,把教學和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感覺到走到了社會,把課堂訓練當成是一次社會對學生的挑選,從而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招聘、應聘”的教學內容,在授課時,選擇在上課前給學生演示、播放一些求職成功的案例視頻,接著讓他們自己講個人的優勢,哪些是大家都有的長處,哪些是自己獨有的優勢。讓學生分別現場演示,把課堂變成招聘現場,現場出現學生的語言不足、應聘禮儀知識的缺乏、資料準備不足的缺點,老師及時點評,強調面試應聘的重要性,對成功之處也及時贊揚,讓其他學生分享受益。這樣就自覺地把書本、課堂和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感覺到學了有用的東西,學的興趣也就高了。把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職場生活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并積極地觀察自然、了解社會、思考人生,才是語文教學永遠的內容。因此,把語文課堂變成職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教材內容,以職場內容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載體和素材,才能展示出語文課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樣才會有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