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劉晶
2008年開始,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全國各地中職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大力宣傳招生力度,取消入學考試門檻,導致中職學校學生總體素質下降。另外,中職外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沿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把教師備課、講課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束縛了英語教師的思維方式,也阻礙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此改革當前的教學現狀,探討新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據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和學習特征差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倡導因材施教、注重個性、關注人格的教育理念,分別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四個不同環節實施中職英語分層教學。
教學對象是教學的主體,是分層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分層教學理論要求,首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知識結構、具體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語音、口語、翻譯等能力的摸底測試,然后再依據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或分層由教師提出具體的標準,學生可以自愿申報,然后再做適當調整。通常情況是分為a、b、c三組,a組分配的比例為全班人數的30%左右,b組為40%~60%,c組為10%~30%。a組學生一般應該具備較好基礎與較強學習能力,c組學生一般是毫無基礎且學習速度明顯較慢,其余的編入b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動態地調整。
教學目標分層的關鍵是給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階段學習目標,方便學生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學習。為了實現這些階段性的目標,我們根據目標的總體性、層次性和系列性的要求,分別制定中職英語分層次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中職學習英語分層次的總體目標:層次比較高、基礎比較好的a組學生,要求能流利朗讀,背誦全部單詞,流利背誦并翻譯對話,基本掌握語法要點,獨立完成相關練習,快速獲取正確信息。b組學生要求流利朗讀,背誦大部分單詞,通過一定時間老師指導或努力學習之后,流利背誦并翻譯對話。借助翻譯工具,能夠在中文的幫助下翻譯對話,基本上掌握語法要點,獨立完成相關練習。在教師提示下,能夠通過練習正確獲取所需信息。c組學生要求能夠比較流利地朗讀,明白單詞的中文含義,簡單掌握部分語法要點,在老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難度不大的相關練習,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取所需信息。
教學內容與教材聯系緊密,在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分層包括教材的選用和教學內容的取舍兩部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進度方面,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階段性地調整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以《新理念中職英語》為例,該教材覆蓋了新《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的全部話題、語法、功能和教學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層次要求進行分層處理,變換教學內容次序,凸顯職業教育特色,將語言教學和職場人物、典型場景與通用能力相結合,幫助學生跨行業應對職場交際,適應職業需求。
在中職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由于層次不同,考核評價機制也會不同,通常采用理論考試與口語對話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通過對學生平時測驗與課堂練習的有效記錄和評價,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表現,將過程評價、動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過程評價要體現在每一次的課后練習,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針對a、b、c三類不同學生布置三種難度不同的作業,在完成本級別作業基礎上,低級別的學生可以完成高一級別的作業;作業的評分結果可以分為基本分和提高分兩部分。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級別的評價是動態的,動態評價體現在不同階段的考核中,在考核的成績基礎上,重新對教學對象實施分層,使得每一個階段取得進步的學生能夠從較低類別升入高一級別。最后的一種關鍵性評價是終結性評價,它主要體現在期末成績的評定中。通過終結性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被納入平時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之中,達到客觀、公正評價的目的。
總之,中職學校實行分層教學體現了職業教育辦學的特點,符合中職學校目前的教學實際,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但它是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新途徑。只要把握好這個大方向,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更新,定會收到很好的成效。
[1]劉福魚.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2]藍美新.示范性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