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琴
(山東省曹縣一中)
數學作為整個學生生涯當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都極其重視,在數學上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成績卻不是很理想。尤其到了高中階段,很多小學、初中時數學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突然就不會了,不知道自己怎么學數學了。甚至在多次出去交流培訓學習的過程中,一些理科方面的專家也會提到他們當時上高中時也很頭疼數學知識的學習,覺得自己很努力的學習,但是收效卻事倍功半,數學成績一直不夠理想。可見對于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的畏懼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同學因為害怕數學,繼而害怕數學老師,見了老師都想躲著走。筆者認為,造成學生害怕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針對很多在初中階段數學成績特別理想而在高中階段卻學不好數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對于他們學習數學的狀態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觀察研究,然后我發現造成學生成績明顯下滑的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的原因:
1.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從基礎教育就開始的,根據學生小學和初中的心理特點,他們的學習主要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和要求,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進入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沒有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不懂得課前做好預習課后做好復習工作,上課時對于課程內容不是很了解,跟不上教師的講課節奏,手忙腳亂,卻不能真正了解課堂教學內容。
2.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在小學、初中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聽講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上課時講到的知識點是系統性的,一走神就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速度,把握不準教學內容的重點,以至于造成筆記記了幾大張,課后一看卻不明所云的情況。課后不能夠及時歸納總結鞏固課上知識,對于新的數學知識理解不透徹,只是為了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淺嘗輒止。久而久之,課上聽課效果不好,課下總結復習不到位,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績越來不不理想。
3.對數學基礎知識重視度不夠。有一些學生在初中階段數學成績很好,因此對于自己的數學成績相當自信,總覺得自己學好數學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了展示自己的數學功底,他們對特別難的題目很感興趣,總是找一些刁鉆古怪的難題去研究,覺得攻克一道難題就特別有成績感,反而忽略了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實際上,在平常的考試題目中大部分是對于基礎知識的訓練和測驗,這些基礎知識也是需要踏踏實實來練習掌握的,必須要認真書寫計算,不是簡單的知道解題方法就可以的。好高騖遠也是成績不能提高的原因。
4.初高中數學知識有部分脫節。隨著學習階段的不斷提升,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比初中階段有了很大的飛躍。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高一階段就明確告訴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基本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教給學生高中學習的基本技能。在出現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銜接脫節的內容時,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采取培優補差的各種具體措施,學生對于陌生知識的本能的畏懼心理,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兩極分化。
面對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以上這些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只是想學好就可以的,還要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能,要做到“會學樂學”,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1.教授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聽講做好筆記、課后及時復習整理、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疑難解決問題、系統總結鞏固,等等。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計劃的目的要明確,時間安排要合理,這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基礎。學習計劃不是孤立的,既可以有長遠的計劃,又可以在長遠計劃下制定短期的學習目標,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完成計劃。
課前預習工作是上好一堂新課的基礎。在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講求學習質量,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盡自己最大能力理解教材。這樣的預習工作有幾個好處:一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了課堂內容梗概對課堂活動更有信心;二是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積極主動地自學能夠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學習環節是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技能的最主要環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生在課上就能夠更加認真專注地聽講,他們知道一堂課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聽課的過程中就能有的放矢,重點知識要認真記錄筆記,簡單的知識一帶而過,學習簡單卻極其有效。
課后及時整理復習,同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反復鉆研教材,結合自己上課聽講記錄的筆記,強化對教師課堂上講授的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所學的新舊知識串聯起來,認真做好復習鞏固工作,使新知識變成為我所用的舊知識、活知識。
獨立完成課后作業是檢測學生對于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掌握情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一環節需要學生做到獨立思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學知識”變為“用知識”。
解決疑難問題是在獨立完成課后作業后的一個重要步驟。這一環節是對課后作業中出現的對新知識的錯誤理解進行更正鞏固的過程,解決這些問題一定要保持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對于出現錯誤的知識點要反復思考練習,把測驗這些知識點的題目復習強化,多做幾遍重復性的練習,把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學到的數學知識變為自己的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
系統復習總結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學習后,結合這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和課堂筆記等學習資料,積極思考總結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系統總結要以數學教材為基本依據,結合課上所記錄的筆記和相關知識的資料,通過復習、分析、概況、總結來完成新舊知識的銜接,以達到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要著重復習總結,變為自己所用,使自己能夠把所有知識融會貫通。
2.避免急功近利的想法,循序漸進地提高數學成績。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這一點,不能囫圇吞棗,學而不精,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才能真正取得好成績。
總之,社會發展離不開數學,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我們這些數學教育者要擔負起學生學好數學的任務,我們要努力鉆研教材,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 —綜合高中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