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梅
(貴州省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
中職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更好地看懂社會、融入社會。中職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一技之長,來為社會創造價值,從而得到社會的反饋,得到社會的尊重。而正確的思想意識,正確行為準則,才是得到社會尊重的唯一出路,而這些都來自于政治教育。
1.中職學生一般思想比較解放、性格豪爽開朗,與社會接觸度高,雖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但也會更容易融入社會。
2.入學后,中職學生由于以學習生產技能為主,更容易產生競爭意識,個性比較突出。當然,他們更喜歡同別人交往、更珍惜同學友情、師生友情、更容易去尊重他人。
3.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強,但是缺乏毅力,渴望成功,但又不愿意付出,不愿想做小事。
4.中職的學生基本上是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在學校和家里飽受批評的孩子,他們也更容易產生自責和失落感。
6.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共性就是逆反和偏執,他們做事總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基本和家長、老師對著干,他們遇到問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找對方的錯。
7.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旺盛,不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就會用在其它方面。比如,攀比上,他們的虛榮心會比普通學校學生更強。他們在學習成績上是失敗者,他們會刻意打扮自己、注重穿衣戴帽,他們要用虛榮來抬高自己。
8.中職學生說白了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他(她)們更容易沖動,隨大流、法紀意識淡漠,是非觀念模糊,法紀和是非觀念淡漠。他們行為散漫經常遲到早退,根本談不上專心聽講。
9.從某種角度來講,一些中職學生由于自己家庭的原因,缺乏父母的呵護和賞識,使他們基本沒有傾吐自己心聲的地方,因此他們會用撒謊、敷衍和玩世不恭來對待老師、家長和社會,最終會使他們更加缺乏責任感,更不懂得感恩。
10.某些中職學生,集體觀念差,不會主動為集體做事情,即使做也是得過且過,中職學生的特點還有很多,我們盡可能地列舉不好的特點,其目的就是要早發現問題,然后針對問題通過老師和家長相互溝通,用政治的方法加以引導,孩子會受益終身的。
1.政治性。說起政治,我們就會想到統治階級,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服務,然而現代社會的政治,在利益統一體內,更趨于哲學,只知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始終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2.思想性。只有將政治轉化成人的思想,用思想去指導工作,就會有自己的符合大眾標準的方法和大眾可以接受的結果,只有將政治教育滲透到大眾的實際生活、工作中,才是有效的政治。
It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NLR or CRP-to-albumin ratio from routine blood tests. The systemic inflammation-based markers can be useful tool to predict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C.
3.民主性。政治只有在民眾接受的情況下,才能喚起民眾的自主性,才能促進受眾的自我學習。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就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否則政治教育就是一句空話,就是海市蜃樓,就是無根之浮萍。
1.價值觀形成的心理基礎就是人格。也就是說人的價值觀是這個人的心理過程和人格要相對統一和穩固,否則就會產生分裂價值觀。
2.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心理依據就是人格。世界觀是人們對于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正確的世界觀來源于正確的理論方法指導,然而沒有良好人格基礎,外來的信息觀念很難灌輸到自己的意識形態中去,當然也就很難起到作用。
3.人格是特定道德素質主要表現。也就是人格具有素質化品質化的特性,那么人格形成之后,人就具有相應的內素質,不同的素質反應不同的道德趨向。
4.人格也是社會化分工的結果。雖然人格與人的天性密不可分,但是與后天所處的環境,也就是社會化的分工,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人格是人類文明和個人個性的有機統一。
1.在日常的生活習慣中來養成,我們都說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投足擺手間,都能看出這個人修養,所謂的修養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因此優秀生活習慣,就是形成我們良好道德的基礎,我們有優良的禮儀傳統,有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人格。
2.生活方式的健康也又助于養成良好的人格,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艱苦樸素、節儉持家、勤勞致富,我們要反對鋪張浪費,也要拋棄驕奢淫逸不良習慣。
3.我們的心理傾向,力求平和,也就是適當地內向和適度的外向,要避免走極端。做到要平穩但不僵化,要求同但靈活變通,要有個性但要遵守社會規范,特別是現在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的情況下,不能忘記“生于憂患”,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在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毅力。
4.人格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人際習慣,然而善于協調、寬容待人、忍讓他人、合作型的和諧習性是我們需要發揚光大的,而你爭我搶、分裂斗爭的對抗性對抗習性是我們所摒棄的。當然,我要培養人的和諧性為目標。
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方法,政治教育其實貫穿了整個學生時代,而且一切有意無意地教給學生們處理問題的人都是政治老師,良好的人格就不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用政治教育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1.要讓中職學生能夠恰當正確地認識自己,并接受自己,不僅接受自己的好,也要接受自己的壞,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摒棄自己缺點,做到不卑不亢。
2.穩定樂觀的情緒,是抵御不良誘惑的重要方法。辯證法告訴我們,當你的樂觀情緒占據重要位置時,消極的情趣就會退縮。因此,要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3.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我們生存的必要保證,人類是群居的,人和人之間沒有和諧的環境,是無法進步的,要培養學生樂于助人、以鄰為善、以鄰為伴,樂于交往,廣交朋友互相學習。深厚的友誼會讓我們終身受益。
4.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很大差距。作為學生要正視現實勇于接受,必竟他們還年輕,有時間去適用現實,特別是要適應周圍事物和環境,并能對所處地環境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更要接觸現實生活環境。
5.學習興趣培養。如果學生在政治課上學到了有用的方法,解決了他的一個困惑,那么它就會對政治課感興趣,就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這時的學習效率遠遠超出灌輸式的學習。
6.中職的學生情商不低,他們與人交往方面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要讓他們保持健康的情緒,這對于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7.學校和家庭都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場所。因此,無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同學生及時交流溝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去克服困難,在他們忘乎所以時,提醒他們山外有山,讓學生懂得敗不餒成不驕。
8.作為中職學生的家長,更不能歧視學生,更不能喪失信心,要鼓勵引導孩子進步、更要體貼關愛孩子,讓他們感覺家庭的溫暖。我們要告訴孩子,他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他是獨一無二的。
9.中國有句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說明了無形教育的力量。所謂無形教育,就是將教育融會到生活之中,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感受到良好人格,培養良好人格。
10.在我國古代傳授知識基本是以“悟”為主,人格的形成也可以用感悟來獲得,就是不斷啟發學生,使學生在自我感悟、自我思索中形成和建立自己良性的人格。而這種悟出的人生哲理銘記在心,終身享用。
處在青春期的中職學生,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政治教育又是指導學生形成優良人格的有效方法,優良的人格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人格,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打敗誰,而是提高自己,競爭只不過是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手段。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我們也應該明白,外因和內因的關系,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把人格學習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和修養,那么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最正確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我們要正視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忽視,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只要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好政治教育方法,幫他們擺脫困境,形成良好的人格,他們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邁向前方。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
[4]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