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貴
(湖南省祁東縣城連墟鄉中心學校)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首先,是強調“自主”,即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其次,是“合作”,即合作學習,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應該說,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在新課改理念推動下對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轉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練習等來讓學生主動學習,在主動學習中獲得知識的構建,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方法和習慣上還有較大欠缺,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來給予學生引導,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預習是關鍵環節,也是保證合作探究的基礎。預習并不是讓學生簡單的看一遍教材,而是要以具體的目標來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先去閱讀教材,初步達成相應的目標。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小組的特點而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以此來督促和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同時,學生小組自主學習后教師要通過檢查來反饋學習情況,針對小組的表現給出評價,以此來激勵小組合作。
以“眼睛和眼鏡”的自主學習環節的處理為例,該課時的重點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而在學習中學生需要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等三個核心問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以“自讀教材了解眼睛的結構并能根據結構圖寫出相應的名稱;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眼睛是如何看到物體的;矯正近視和遠視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在此目標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以“導學案”進行檢查,如眼睛的結構以結構圖來引導學生進行填寫。檢測后教師分析小組的學習情況,通過檢測把握 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課堂中做出引導。同時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可從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所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的問題的方面進行具體量化。在評價的操作中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而這則要以學生完成學習導案的情況來進行初步評價。如小組學生在完成導案過程中提出了三個問題,教師可對該小組加分。具體的量化標準,教師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而制定,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學習是學生初步解構知識的環節,此過程中教師提出的要求不宜太難,要注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合作探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關鍵所在。在這個過程中要處理的關鍵問題有兩個,一是教師如何實施組織和引導,二是學生如何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過渡到自主探究學習。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通過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如在“內能(1)”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先以生活中暖瓶有時會彈出瓶蓋的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能量的轉化的問題,讓學生明白這不是機械能,而既然這不是機械能,那么,暖瓶又沒有插電源,也不可能是電能,到底是什么能量將暖瓶的瓶蓋彈出來的呢?這就自然會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該問題上,此時教師再引入內能的概念學習,學生就顯得興趣濃厚,主動性就強多了。
其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教師提出問題后先要指導學生根據問題而自主學習,不能直接進入探究環節。以“比熱容(1)”的教學為例,教師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質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它們升高的溫度是否相同”,問題提出后學生個體先自主猜想并說理由。如“水升高的溫度少,沙子升高的溫度多;水和沙子升高的溫度相同;水比沙子的吸熱能力強。”那么,自己的猜想和其他同伴的猜想是否一致,通過自主學習后再過渡到合作探究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進入探究環節后,學生相互合作、交流并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
最后,要注重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有了一定的收獲,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將這些收獲歸納起來,從而形成系統認知。針對學生在探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則要進行精講,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如在“能源家族、核能”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認識的常見能量形式舉例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出“能源”的概念,然后再引導學生對這些能源進行分類,學生分類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類標準并進行指導,最后總結。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所遵循的是因材施教原則,旨在通過教師的引導而讓學生個體得到不斷的發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關鍵是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在探究環節中各個小組通過合作而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教師在學生探究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在探究后教師同樣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層練習,從而從“題海戰”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問題能力的培養。
首先,針對學生的差異而進行分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時,在分組過程中每個小組內學生的層次不一,如果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練習,學生的差異性得不到體現。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建立課后練習組,在組建練習組中基礎較好、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為一組,其余為一組,采用“二分制”方式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兩個層次。層次確定后選出相應的組長、副組長和作業監督員,以“機構組織”來保證練習的有效進行。
其次,針對層次學生進行練習。在布置練習作業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層次學生情況而采用“難易有別、自主選擇”的方式進行。即針對基礎稍好的層次布置以問題解決為主的練習,對基礎稍差層次的學生布置以基礎知識鞏固為主的練習。
如對基礎稍差的小組,教師布置了5道選擇題、5道填空題后,要求學生完成計算題2道,這些是必做題,然后教師再布置3道選擇題、3道填空題和2道應用題,學生可選擇完成。若學生選擇完成過程中效果較好,教師可進行加分評價,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顛覆了傳統講授式的教學,在從傳統講授模式向自主探究模式的過渡過程中,教師不能固守既有的觀念,而要從觀念更新出發,在課堂中逐步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傳統和新模式的優劣,取長補短,然后再去實踐,這樣才能穩步推動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讓學生真正獲得發展。
[1]黃海旺.法國“動手做”系列譯叢評介[J].科學課,2007,(05).
[2]李云翔.中法幼兒科學教育研訓的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01).
[3]莊嚴.“動手做”中的選擇藝術[J].湖南教育,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