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 湖南長沙 410005)
中小學校報校刊(以下稱:校報校刊)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由來已久,雖然它不一定是正式出版物,但其發展有著有序、嚴謹、客觀等正式出版物的共性,具有濃厚的連續出版物屬性和史料價值,并且自成一體,擁有著很大的閱讀群體,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和形式,是交流信息、培育校園文化、打造學校優勢品牌的有效平臺,是增進學校與家長、社會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橋梁。它從一個方面集中反映了中小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教書育人的風貌,真實記錄著辦學歷程與辦學特色,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點滴,清晰地刻畫了校園文化的發展脈絡,彰顯著校園文化的特色。〔1〕
《論語》是孔子弟子們將其一生中傳道授業解惑的思想言論輯錄而成,被史學界稱為的中國第一“校刊”〔2〕。1871創辦于武昌文華學校的《文華學界》和《文華季刊》則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中小學校刊,多年來在相關研究領域廣受關注。〔3〕由此可見,我國校報校刊的文化,歷史悠遠,底蘊深厚。它與學校的滄桑變遷一脈相連,它在校園這一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承的主渠道上,早已成為莘莘學子揮灑青春、書寫歷史、展現風采、放飛夢想與激情的樂園圣地。
據最新統計,我國目前共有50余萬所中小學校(職專),絕大部分學校都創辦有自己的校報校刊。早在2006年國家教育部就專門頒發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進一步促進全國中小學校報校刊的發展,提高校報校刊的整體質量,在全國培育出一批具有高規格、高質量,有一定知名度、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優秀校報校刊,并培養出一批具有品牌意識和傳播經驗的高素質的校報校刊工作者隊伍。〔4〕本世紀以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教育機構以及行業學會等每年都組織開展各類“中小學校報校刊”的研討、評比活動,引導校報校刊文化在健康、規范、嚴謹和專業的良性發展軌道上前進。而在未來,借助網絡和新媒體力量,校報校刊也必將在更多領域引起重視和關注。
2.3.1 中小學校報校刊的基本類型
①專題型:一般是針對學校某一教育領域、某項重點活動以特刊、副刊等形式刊出,如:教學研究活動、文學社團活動等專題;②綜合型:是學校刊物的主要形態。一般是通過多個專題欄目和板塊,綜合反應校園內一個時期教學活動、校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全貌,客觀記錄著校園世界里人與事物成長與變遷歷程。
2.3.2 中小學校報校刊的讀者類型
①校報校刊主要面向的是廣大在校師生,他們主要關注校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閱讀與自己學習、興趣有關的文章等。②校報校刊還主要面向教育科研人員,他們來自于教育系統或相關的邊緣領域,主要了解學校的教育生態環境,為科研與學習借鑒了解動態,獲得信息。③校報校刊也面向廣大家長,他們的主要需求是,一方面能及時獲取學校與學生及時的動態信息,以同步配合學校教育管理活動;另一方面是獲取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識和先進理念,以及及時獲取較全面的教育政策、課外活動、升學指導與評估預測等信息。④校報校刊還面向那些早已長大成人離開母校的校友們,以及與教育相關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企事業單位等。
2.3.3 中小學校報校刊的主要作用與特點
校報校刊的主要作用在于宣傳教書育人之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鞭策后進,激勵優秀,傳播社會正能量。與更具專業性、權威性的高校報刊有所不同的是,中小學校報校刊的內容涉獵更為廣泛,形式更加生動活潑,內容更顯貼近現實生活;從功能方面看其主要特點有:①輿論引導性:中小學校報校刊具有強烈的輿論導向性,是宣傳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重要陣地,是治理校風規范校紀的教育平臺,適時就廣大師生及家長共同關注的話題開展討論,如:網癮、拜金、早戀、棄學、奢侈浪費、盲目追星等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積極引導,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根據社會熱點及時宣傳扶危濟困,關心弱勢,感恩教育,普法教育,幫助和引導世界觀還處在幼稚期的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5〕②知識趣味性:中小學校報校刊一方面重點體現校內的教研重點與學習熱點;另一方面還側重素質教育,開設文化藝術、心理與生理教育、安全與救生、國防教育等領域的相關欄目和內容,知識性強、拓展面廣,共性之中凸顯個性,趣味之中蘊含知識。③互動參與性:中小學校報校刊的采訪工作具有較強的群眾參與基礎,學生通訊員隊伍龐大,遍及校園各學習小組、各類興趣社團、學生會、團委等,信息來源深入廣泛,內容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時效性。④情感黏連性:與此同時,中小學校報校刊善于捕捉那些身邊發生的和新近出現的,鮮活生動的好人善舉、校園熱點等感人至深的事件,總能及時全面的報道并加以闡發或展開討論,時刻牽動著大家的情感,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具有較強的感召力,給孩子們造成深遠的人格影響。⑤歷史客觀性:中小學校報校刊直觀記錄校園沿革與興衰更迭,客觀反映歷史風貌,具有不可更變和復制的唯一性。不論是滿足教育史研究還是滿足人文懷舊情結的需求,都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中小學生是兒童圖書館服務的客體,意味著中小學校報校刊理應成為兒童圖書館文獻搜集與研究的客體。從校報校刊的作用和特點來看,兒童圖書館通過校報校刊這一的動態信息橋梁,能夠更準確地獲取校園文化、教育科研和兒童心理發展趨向等第一手信息,對指導閱讀服務工作的正確開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兒童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水平。
通過對校報校刊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一方面豐富了館藏,增加了館藏文獻的門類;另一方面通過對校報校刊的分析研究,能夠得出許多有益的成果,有助于了解中小學師生及家長普遍的閱讀傾向及變化,有利于兒童圖書館館藏建設的動態化管理,適時調整館藏布局,有的放矢地做好文獻采訪工作,使兒童圖書館館藏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通過對校報校刊的研究,能夠更準確地定位廣大師生在課堂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把握和引導兒童讀者培養閱讀興趣,開展與兒童讀者閱讀興趣有關的活動,增設符合兒童讀者愛好的服務窗口。通過增加服務內容,不斷提高兒童圖書館服務能力,滿足兒童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6〕
通過對校報校刊的研究,能夠了解學校的重點教學科研及素質教育活動,有助于開展館校資源共建共享、分館建設等一系列專門的定制服務活動。
校報校刊符合地方文獻的根本屬性,是編制方志的重要史料來源,是特色館藏建設的主要方向。通過不斷搜集和整理入藏,可以逐漸形成具有一館文獻資源特色和科研史料價值的重要館藏資源。〔7〕
通過對中小學校報校刊搜集類分,整理歸納逐步“發掘”形成“中小學校報校刊”研究的課題方向,并展開深入廣泛的研究,條分縷析勾勒縱橫,衍生出一系列關聯研究,推動和發展學科門類的基礎理論研究,增加學科“容積”,擴大學術范疇,不斷豐富圖書館學內容,促進圖書館事業的輻射發展。
通過以上對中小學校報校刊功能特點和文獻利用價值的初步認識,我們不難判斷: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創新的進程中,義務教育與課外素質教育不斷尋求有機融合的新環境下,中小學校報校刊的搜集與研究理應成為兒童圖書館的己任,應加大建設力度,盡快擁有一定規模的資源“家底”,通過建設得天獨厚的特色館藏,我們才能獲得先機,摸索出一些基本規律,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去實踐這一命題。
4.1.1 文獻資源搜集的定位選擇
由于兒童圖書館自身條件所限,在著手該項工作的前期,不大可能包羅萬象般迅速、全面地搜集到所有校報校刊的文獻資源,因此首先應充分宣傳兒童圖書館保存校報校刊的意義與目的,描繪愿景,規劃長遠,取得社會、政府與學校的廣泛支持和理解;其次需要評估被征集學校的地域性、典型性、知名度以及特殊歷史地位等綜合因素,確定當下搜集的基本選擇方向與原則:①優先選擇兒童圖書館服務影響力所涉區域內的學校,按服務半徑由近及遠推進;②優先選擇搜集歷史較悠久、影響較深遠的學校刊行的校報校刊;③優先選擇搜集辦學知名度較高的重點學校舉辦的校報校刊;④優先選擇具有特殊名人效應學校的校報校刊;⑤優先選擇采集渠道便捷,且內容突出極富辦報特色的校報校刊。
4.1.2 文獻資源的搜集途徑
鑒于兒童圖書館可能存在知名度不夠、社會影響力不足等困難,工作起步階段兒童圖書館需要努力去克服,通過開辟不同途徑爭取支持:①行政手段征繳:通過政府出面,以行政手段的方式爭取文化、教育等職能部門聯合行文,開展具有強制性的征繳工作;②通過行業學術團體、協會組織等聯袂提出要求,開展專項征集;③尋求與學校的合作途徑實現搜集的目的。
4.2.1 文獻資源研究的重點
開展校報校刊專項研究工作需要以社會效益為前提,以服務效益為抓手,在確定研究方向時需要考慮到內容的影響力、受眾面、時效性、可持續發展性等綜合因素。大致可歸納設定:①關注反映廣大少年兒童普遍閱讀傾向的相關內容;②關注能夠代表本區域特色教研項目、重要活動及突出人物的相關動態內容;③關注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影響的史料性內容;④關注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共同關心的熱點內容;⑤關注能夠滿足特定人群較高級需求的相關特色內容。
4.2.2 文獻資源專題的擬定
在征集的校報校刊文獻資源量初具規模后,兒童圖書館可通過對校園熱點和未來需求的分析把握,分類設計組織特色專題內容,如:重點教學科研活動和重要素質教育活動;杰出人物和焦點事件;校園史話和榮譽年鑒;校園故事和校園之星等等。繼而可將不同主題下的原始內容編輯成不同形式的專題文獻。
4.3.1 文獻分類檢索服務
針對普通讀者,兒童圖書館可將各校每期報刊的重點內容,編制成“校報校刊分類主題索引目錄”,并通過精心研究設計,讓目錄能直觀體現文章的內容簡介、所屬主題、發表時間、出處、作者、同類相關文章索引等主要功能,使服務對象能夠便捷地檢索到所需內容的全文原件。
4.3.2 科研定題跟蹤服務
針對教育工作者及其所從事的科研課題和教學任務,兒童圖書館利用館藏校報校刊資源,開展縱深化的定題服務,為服務對象提供所指定的文獻檢索、數據編制、整理等專門服務。
4.3.3 提供深加工信息服務
針對特定群體的特殊需求,兒童圖書館可根據讀者需求對館藏校報校刊進行“深加工”,將其中具有史料性和趣味性的內容,提煉編輯成特色的專題文獻資料。如:“老校友會”尋訪青春記憶的相關內容;或是在一個時期內,針對某一學校,將該校報刊曾經刊載的內容進行特色化包裝,編輯成更具趣味性“校報報中報”刊發。
4.3.4 教參與閱讀引導窗口化服務
國內兒童圖書館對普遍開展過的教參文獻的專題服務擁有一定經驗和基礎。專門針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教育需求,將館藏教育相關的資源整合、提取,在校報校刊上開辟窗口專欄,將教參和閱讀引導工作有機結合,將整理完備的信息資源輸送到教學一線,深入孩子們中間,傳播到教師與家長中間去。潤物細無聲沁潤其中,以潛移默化之力服務教育,引導閱讀,創造性地提升兒童圖書館的能動性。
目前我國兒童圖書館對校報校刊的搜集與研究利用還處于一個相對空白的階段。兒童圖書館與學校之間的服務對象和服務使命是能夠完全契合并相得益彰的。兒童圖書館從設立到現在不過百十年,至今不過百家,需要校報校刊來豐富館藏,形成特色,而校報校刊也能夠借助圖書館系統而豐富的館藏來充實內容提升品質,更重要的是通過兒童圖書館對校報校刊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達到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業內普遍憂心于兒童圖書館缺乏特色館藏資源的今天,搜集與研究校報校刊則是一種全新的方向,兒童圖書館有能力有義務去探索與實踐,這是歷史賦予的職責,更是現實賦予的機遇,我們責無旁貸。
1,5.高杰.談校報校刊的建設.教學與管理,2002(7)
2.張獻武.讓青春之花在校園報刊中綻放.教育,2008(1)
3.武昌文華中學.百度百科詞條.〔2014-04-05〕.http://baike.baidu.com/view/6424521.htm?fr=aladdin
4,6.王玉梅.讓校報、校刊和校網成為學校的名片.湖北教育,2011(3)
7.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修訂二版).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