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知識圖譜的信息服務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

2014-12-25 02:15:32張閃閃
圖書館 2014年4期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信息

黃 鵬 肖 明 張閃閃

(1.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北京 100875;2.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北京 100190)

1 引言

信息服務是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及時的向用戶提供所需信息的活動,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1〕是圖情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以張曉林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新世紀傳統(tǒng)的信息服務正遭受互聯(lián)網的沖擊,圖情領域應該重新審視信息服務的模式,借助互聯(lián)網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契機為信息服務尋找新的生長點,向知識服務邁進。〔2〕

文章調查了自1998至2012年國內外圖情領域信息服務研究的相關文獻,對圖情領域中進行信息服務研究的代表機構、期刊、文獻、研究熱點和前沿進行定量考查,通過Bibexcel、Pajek及Ucinet等工具,繪制出具有直觀性的知識圖譜。

2 數據來源及使用的工具

在充分考慮數據的全面性、權威性、可獲得性和適用性等因素后,選擇CSSCI數據庫作為來源數據庫。檢索策略是以“信息服務”為標題關鍵詞,時間設置為1998-2012年,學科限制為“圖書情報學”,得到數據記錄1711條。國外圖情領域對信息服務的研究數據主要通過從SSCI數據庫中下載獲得。相對應的檢索時間設置為1998-2012年。標題檢索關鍵詞為“information service”,通過“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的學科精煉得到693條文獻數據。

3 文獻年度趨勢統(tǒng)計分析

根據檢索結果,在不限定學科的情況下CSSCI收錄的1998-2012年間關于信息服務的文獻有2037篇,圖情領域內信息服務研究的論文占到1711篇,與其他學科相比文獻量較大,顯示出在國內信息服務研究的前沿陣地仍是圖情領域。而從國外SSCI的數據庫的檢索結果來看,1998-2012年間,關于信息服務的論文有3655篇,圖情領域只有693篇,僅僅占到19%,這點與國內恰恰相反。國外的這種差別體現(xiàn)了關于信息服務研究的學科交叉性,而國內對信息服務的研究,學科之間的交互性較少,條塊分割現(xiàn)象較為嚴重。

衡量某領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就是學術論文數量的變化,對其文獻增長變動作歷史的、全面的統(tǒng)計,繪制相應的曲線,對評價該領域所處的階段,預測其發(fā)展趨勢和動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3〕。根據國內外發(fā)文量繪制變化曲線(見圖1),可以看出國內趨勢的變動略領先于國外,并在2008年后趨于一致,表明了近年來國內外對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的共同關注。從整體來看信息服務領域的論文在1999-2001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研究高峰,之后在一定范圍內不斷波動,到2010年左右達到高潮,隨后相關論文的量回歸到研究高峰出現(xiàn)之前的水平。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由于傳統(tǒng)圖情服務模式受到了互聯(lián)網的極大沖擊,因此出現(xiàn)了爭相研究的高潮,導致論文數量短時間增加。經過幾年的研究發(fā)展,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已經吸納由于新技術帶來的沖擊,回歸到正常軌道進入了新一輪發(fā)展的穩(wěn)定期。

圖1 1998-2012年CSSCI與SSCI圖情領域信息服務研究發(fā)文量變化曲線

4 作者分析

4.1 核心作者情況

分別統(tǒng)計CSSCI及SSCI文獻中的作者分布情況,分別得到發(fā)表1篇、2篇、3篇文獻的作者數量,以及該類作者群體所占全部作者的比例。根據表1作者分布情況中的數據可知,SSCI文獻集合中1篇論文的作者數為939人,占總數的87%,CSSCI文獻集合中1篇論文的作者數為1652人,占總人數的82%。低產作者所占的比例遠大于根據洛特卡定律所得到的比例,因此可以說明,在圖情領域對信息服務的研究,國內外都處于還未成熟的發(fā)展期。以信息服務為一個研究方向并深入進行研究的作者較少,因此在這一領域高產作者所占的比例也較低。

從發(fā)文量來看,SSCI文獻中,發(fā)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數量占總數的1.21%,且根據統(tǒng)計結果,發(fā)文量最多的是Calvert P有11篇文獻,其次Fourie I與Urquhart C分別發(fā)表了10篇與9篇文獻。相比較,在CSSCI文獻結合中,發(fā)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數量占總數的1.2%,發(fā)文量最多的前三名是胡昌平22篇,鄧勝利13篇,張敏、焦玉英、郭海明等10篇。可見外文文獻中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群體尚未形成,而中文文獻中的高產作者稍多,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的趨勢。

表1 作者發(fā)文量的分布情況

4.2 作者合作情況

一篇論文若由兩個或多個作者共同合作完成,則這兩個或多個作者之間形成一次共現(xiàn)關系。分別對SSCI以及CSSCI文獻集合中的作者共現(xiàn)進行分析,利用Pajek繪制作者共現(xiàn)的知識圖譜(見圖2)。圖中數據點的大小表示作者的發(fā)文情況,發(fā)文量越大,數據點越大。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作者之間有合作,線段越粗表示合作的次數越多。

圖2 CSSCI文獻集合中最大的四個學術合作團體

4.2.1 國內本研究領域的作者合作情況分析

國內圖情領域有關信息服務研究較大的合作團體共有4個,其他的合作多發(fā)生在兩人或三人之間且合作頻次較低,研究的作者之間合作不緊密。這四大學術合作團體有:

(1)以胡昌平為首的團隊,成員包括胡昌平、王寧、楊成明、李楓林、梁孟華等,他們分別來自武漢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其中有10名學者來自于武漢大學,胡昌平與楊成明間的連線最粗,表明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較緊密,從總體來看該團隊基本上是由以武漢大學為班底的研究人員所組成,其中與外校人員的合作大部分是本校人員因工作調動而在外校開展研究所產生的(例如,梁孟華是從武漢大學調入上海師范大學檔案館的)。在團隊內部,由中心度最高的胡昌平教授作為團隊合作網絡的樞紐,在團隊內部知識整合上具有支配的作用。

(2)以甘利人為首的團隊,成員包括岑詠華、臧強、傅湘玲、史田華等。在該網絡中,除張穎來自國防信息中心以外,其余人員均來自南京理工大學。作為該網絡中的中樞,甘利人與岑詠華、傅湘玲、臧強合作較為緊密,史田華與張彤萱合作較為緊密。概言之,整個網絡封閉性較強。

(3)以張曉林為首的團隊,成員包括張曉林、黃影、袁莉、黃學軍、黨躍武、李桂華、楊峰,其成員全部來自四川大學。該網絡屬于典型的老師帶學生的團隊。其中,張曉林是黃影、袁莉、黃學軍以及楊峰的導師,而黨躍武則是李桂華的導師。從圖2中不難看出,各師生團隊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而兩個團隊之間的合作則較少。

(4)以張紅燕為首的團隊,成員包括張紅燕、袁寶財、王盾、趙云志、周良春、王琛、朱華、謝靜華,其成員分別來自寧夏農林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以及寧夏中寧縣圖書館。其中,以張紅燕為樞紐的寧夏農林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是該團隊的主要構架,他們之間的合作較緊密,而趙云志多次加入這個團隊進行合作。

4.2.2 國外本研究領域的作者合作情況分析

從SSCI文獻集合得到的作者貢獻圖中出現(xiàn)了三個規(guī)模較大的作者合作團體(見圖3):第一個是以Bright MA為中心的11人合作團體,第二個是以Rowley J為中心的4人合作團體,第三個則是以Gunter B為中心的4人合作團體。其中,Bright MA來自肯塔基大學醫(yī)學研究中心,合作團體中的其他人分別是加利福尼亞腫瘤研究所的研究員Davis SW,邁阿密西爾維斯特癌癥綜合治療的研究員Thomsen C、Kornfeld J,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研究員Wolfe P、Fleisher L與Rutten LJF,密歇根大學媒體研究實驗室的學者Strecher V,阿斯系統(tǒng)工程公司的研究員Heimendinger J,CODA工程研究公司的研究員TerMaat J,丹佛腫瘤研究中心的研究員Marcus AC;第二個團體均由來自威爾士大學的學者構成;第三個團體的成員均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從圖3可以看出,第三個團體中的Nicholas D與Huntington P合作次數最多,兩人共計合作了4次。

圖3 SSCI文獻集合中的作者合作網絡

4.2.3 國內外本研究領域作者合作情況比較

從上述中外合作網絡圖中可以看出,圖書情報領域的信息服務研究,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差異是國內合作團體規(guī)模較大,但合作關系不穩(wěn)定,合作最多的是以張曉林、楊峰、袁莉、黃影等人合作了兩次。整體研究較為分散,存在很多兩人合作關系。國外合作雖然存在整體規(guī)模較小的問題,但是交流合作頻繁,連接緊密。通過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存在的相同問題是,信息服務研究的合作研究模式傾向于同一學校或者師生之間進行的合作,不同學校、不同師承或者高產作者之間的強強合作較少,特別是大部分合作是“老師-學生”型的合作方式(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張曉林團隊),盡管該方式可以迅速開展科研合作,但合作網絡主要依賴于權威學者,所以網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目前,國外學者已經有了“走出去”的趨勢,其中,Bright MA團隊就實現(xiàn)了跨區(qū)域多方合作,積極與美國各地研究所或者企業(yè)進行合作,這樣能夠挖掘知識創(chuàng)新的潛力,壯大信息學科的科研力量和優(yōu)化合作網絡,這種合作模式值得借鑒。

在基于CSSCI文獻集合的作者合作網絡中,網絡中心度為0.71%,平均每個點的度為1.798,點的度最大為11,最小為1。在基于SSCI文獻集合的作者合作網絡中,網絡的中心度較高,達到了1.69%,平均每個點的度為4.349,點的度最大達到了46,最小為1。通過比較可見,由于SSCI文獻集合中作者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網絡整體的點平均來說更為集中,因此形成的作者網絡中心度更大。而國內由于存在較多的兩人合作團體,網絡整體的點平均來說更低。另外由于外文文獻中形成了一個較大規(guī)模且穩(wěn)定的合作團體,處于該網絡中心的點度數最大達到了46,同時合作團體網絡中的其他點由于存在較多合作關系,每個點的度數都比較大,因此平均后每個點的度數為4.349,遠大于中文文獻合作網絡中的 1.798。

5 機構分析

5.1 核心機構情況

目前,國內開展信息服務研究的單位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圖書情報院系和研究中心;二是國內各類型圖書館。從表2中可以看到,信息服務研究領域具有強大的學術實力和研究能力的機構大都屬于第一部分,可見學術機構在信息服務研究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發(fā)文量位列前兩位的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和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是目前國內公認的圖情教育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高校院系,而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是國家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也是圖情領域內唯一入選的重點研究機構。二者共計發(fā)文為136篇,占前十位機構發(fā)文量總和的40.2%,占全部文獻集合的7.1%,可見武漢大學在信息服務研究領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湘潭大學由于管理學院于2008年改建為公共管理學院因此將其發(fā)文合并計算位居第五。根據表2的初次發(fā)文時間我們可以看出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與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開始研究的時間最早,應該是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的先行者。

表2 CSSCI中信息服務領域發(fā)文量前五名的機構

國外主要信息服務研究單位,除了上述的兩種類型以外,還增加了企業(yè)部門。由表3可見,與國內情況一樣,高校在信息服務領域擔任主要的研究任務,由于本次研究限定了數據庫的時間范圍,造成了相應的機構研究時限縮短,因此,經過擴展研究修正其首次發(fā)文時間,發(fā)文量最多為威爾士大學從1998年到2012年共發(fā)表文獻20篇。威爾士大學在1993年已經開始信息服務的研究,發(fā)表了基于個人電腦接口的在線信息檢索系統(tǒng)研究的文章。由表3中可以看出最早進行信息服務研究的機構是伊利諾伊大學,其在1974年已經從社會信息服務系統(tǒng)入手對信息服務進行研究;而比勒陀利亞大學與惠靈頓大學則是近十年才開始。

表3 SSCI中信息服務領域發(fā)文量前五名的機構

5.2 機構合作情況

從圖4來看武漢大學是與校外機構合作最多的機構,且合作范圍較廣,與跨省合作較多。其他的信息服務研究的機構分布比較分散,多是本區(qū)域的機構合作,且合作頻次較低,跨區(qū)域機構合作則較少。可見信息服務研究相對比較封閉,各個機構交流較少。另外,從圖上來看,我國信息服務研究缺乏市場化服務機構的參與,從服務行業(yè)特性來說,處于服務第一線的商業(yè)信息服務機構擁有信息服務市場的第一手資料,并且更為了解用戶的需求,因此,為了加速我國信息服務的研究,學術機構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特別是與商業(yè)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使理論研究與真實的信息服務市場相結合,并通過合作指導信息服務機構,促進我國信息服務業(yè)的發(fā)展。

圖4 CSSCI文獻集合中機構合作網絡

目前,國外在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已經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合作網絡(如圖5所示)。其中,最大的兩個合作網絡是以加利福尼亞腫瘤研究中心為核心進行醫(yī)療信息服務研究的合作網絡,以及以渥太華的醫(yī)學研究所為中心所形成的關于醫(yī)療專家系統(tǒng)研究的合作網絡。從圖5中可以明顯看出與國內研究合作網絡不同的是,大量的商業(yè)信息服務公司參與到研究中,例如《關于多維度定制信息提高癌癥信息服務用戶對水果和蔬菜的需求研究》就是由伊利諾伊大學與阿斯系統(tǒng)工程公司合作完成的,并且出現(xiàn)了一定的跨國合作。從上述兩個網絡來看已有穩(wěn)定大范圍的跨地區(qū)合作,但是跨國合作處于萌芽期,僅僅是加拿大與美國這種臨近國家,還沒有出現(xiàn)大范圍的跨國家合作網絡。

圖5 SSCI文獻集合中機構合作網絡

6 主體分析

6.1 高頻關鍵詞的對比分析

為研究國內外圖情領域對信息服務研究主題的區(qū)別,各選取了本次統(tǒng)計樣本中國內外圖情領域有關信息服務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列表進行對比分析,以發(fā)現(xiàn)國內外研究熱點的不同。

表4中可以看出,CSSCI文獻集合中,研究對象主要有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網絡環(huán)境、個性化信息服務等,綜合來說,就是在新的信息服務環(huán)境下,針對信息服務對象開展的各個方面的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從傳統(tǒng)信息服務方式向個性化信息服務轉變,使用新的信息技術對信息服務流程進行再造,形成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機制。以及未來隨著人們對信息認知的加深,專業(yè)化分工的信息服務產業(yè)將會形成。

表4 CSSCI和SSCI檢索結果集中高頻關鍵詞列表

SSCI文獻集合中高頻關鍵詞有:因特網、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圖書館服務、高校圖書館、學術圖書館、信息管理、信息檢索、信息服務評價、信息技術等。Internet的頻次最高表明國外跟國內境況大致相似,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的沖擊給信息服務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據表4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的變革推動了信息服務模式的轉變,通過用戶交互性、信息關聯(lián)性、有用性、可得性等指標構建信息服務評價體系,評估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程度,〔4〕進而提出了新的需求滿足要求,而這種要求又帶動了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整個研究環(huán)境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huán)。

相比較而言,國內整體研究是自下而上的,由微觀的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上升到宏觀信息產業(yè)的形成,而國外則是從微觀的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到輔助支持的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特別關注信息檢索技術的研究,向下不斷延伸。

6.2 高頻關鍵詞的共現(xiàn)頻率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共現(xiàn)頻次較高的都是與信息服務相關的內容。而共現(xiàn)次數最多的前兩位顯示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是信息服務研究的主戰(zhàn)場。排名第三位的是網絡環(huán)境與信息服務,表明了網絡環(huán)境的變化給傳統(tǒng)信息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3G移動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使得文獻獲取更加簡單,更具有普及性、隨身性,基于手機的掌上圖書館,可以豐富讀者使用電子文獻資源的手段,使讀者體會到獲取信息服務的便捷性。〔5〕從表5總體來看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使得信息服務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新的服務模式開始轉向數字化與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縮短了信息用戶與信息服務機構的時空距離,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又為大數據時代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大數據時代則需要用戶數據獲取的智能Agent技術以及用戶偏好研究的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做支撐。〔6〕未來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的趨勢將是加強信息技術的研發(fā)以及在信息服務機構的應用。

表5 CSSCI文獻中共現(xiàn)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列表

依據表6的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與CSSCI中關鍵詞共現(xiàn)相比,SSCI文獻集合中的關鍵詞更具多樣化,因此關鍵詞的共現(xiàn)頻次較少。從表6來看圖書館與信息服務、信息服務與因特網、數字圖書館與信息服務位列前3名,表明國內國外的研究方向大體一致,但是國外多了對于通信技術在信息服務領域的應用、用戶行為研究以及信息服務質量的定量研究等課題。這與前文所述相吻合,國外偏重于具體實踐性與前沿性研究,研究如何通過相關實際可行的技術手段或測量方法來提升服務質量,這是國內研究涉及較少的。

表6 SSCI文獻中共現(xiàn)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列表

6.3 關鍵詞的共現(xiàn)網絡分析

圖6 CSSCI關鍵詞共現(xiàn)知識圖譜

圖7 SSCI關鍵詞共現(xiàn)知識圖譜

將Bibexcel處理的文獻共現(xiàn)矩陣導入Pajek中,繪制出關鍵詞共現(xiàn)網絡。其中兩個關鍵詞之間的連線代表他們的共現(xiàn)關系,連線越粗表示共現(xiàn)次數越多,聯(lián)系越緊密。CSSCI文獻形成的關鍵詞共現(xiàn)網絡圖中(見圖6),中心度最大的點是信息服務,其次主要是圖書館與網絡環(huán)境。可見CSSCI文獻中,信息資源管理、文獻信息服務、用戶信息需求研究都是從圖書館與網絡環(huán)境的方面延伸出來的。在SSCI文獻形成的關鍵詞共現(xiàn)圖中(見圖7),中心度最大的點同樣為信息服務,但除了以研究對象為主要的中心外,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質量管理與用戶滿意度研究等也在共現(xiàn)網絡中占有重要地位。圖書館服務是共同體現(xiàn)出來的熱門主題。在SSCI文獻中,很注重用戶行為研究,將信息服務質量管理與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內容應用于研究如何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因此才會出現(xiàn)信息服務質量測量與用戶滿意度調查在網絡中占據相對重要位置的情況。而CSSCI中的文獻仍是在大方向上研究信息服務變革,在這些方面的研究沒有形成一定的趨勢。

6.4 關鍵詞的聚類主題分析

在關鍵詞網絡圖中能夠看到單個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但是相同主題的關鍵詞在共現(xiàn)圖中的布局仍然分散,因此很難了解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利用關鍵詞的共現(xiàn)關系,可對不同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并建立層次聚類體系。在關鍵詞共現(xiàn)矩陣中,以每一關鍵詞看作一個特征,兩個詞與較多的相同關鍵詞共現(xiàn),代表他們有較多的相同特性,因此具有較大的相似性。通過Ucinet的層次聚類操作,相似度大的關鍵詞被聚到一類中,進一步將相似的類聚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類,最終以歸并到一類中結束。層次聚類的過程形成了一顆層次聚類樹。以合適的閾值對聚類等級進行切分,每一類中關鍵詞在共現(xiàn)矩陣中都具有較高的相似度。可以用圖書情報學在信息服務研究領域的研究方向來解釋聚在一類中的關鍵詞。

6.4.1 國內研究文獻的關鍵詞聚類主題分析

對CSSCI文獻集合中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調整閥值并查看類中及類間關鍵詞的特點,最終確定共分三類,第一類是總括性的介紹了圖書館借助信息技術的變革促進了信息服務方式開始向知識性、主動性信息服務轉變。其中的關鍵詞主要有:高校圖書館、知識信息服務、主動信息服務、Web2.0、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等;第二類是針對信息服務方式的改變所進行的具體方向上的研究。主要涵蓋的關鍵詞有:個性化信息服務、My Library、信息需求、開放存取、信息服務質量評價等;第三類表現(xiàn)的是信息服務業(yè)的創(chuàng)新,隨著互聯(lián)網跟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信息服務開始向社會化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推出新型的信息服務模式,形成新的社會化信息服務行業(yè)分工,〔7〕其中主要涵蓋的關鍵詞有:信息服務體系、個體創(chuàng)新、數據挖掘、智能推送服務、手機圖書館、圖書館2.0、RSS等。

6.4.2 國外研究文獻的關鍵詞聚類主題分析

采用相同的方法對SSCI的文獻集合的關鍵詞共現(xiàn)矩陣進行層次聚類,從分類的清晰度來看CSSCI文獻集合的類與類之間存在著交叉的現(xiàn)象,所以需要設定一定的閾值將一些類進行合并,而SCI的分類結果比較直觀。SSCI集合一共得到三類,第一類主要集合了與信息服務市場有關的關鍵詞,圍繞信息環(huán)境下如何將新的信息資源類型——電子信息資源推向市場,提高信息服務行業(yè)的服務質量,采用了市場營銷、意愿評估與信息服務質量調研等方法。這一類包含的關鍵詞有信息環(huán)境、市場營銷、電子資源、人工智能、意愿評估等;第二類主要是圖書館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研究,圖書館通過引入新的信息技術衍生出新的信息服務的方式,涵蓋的的關鍵詞有:圖書館、學術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檢索、專家系統(tǒng)等;第三類針對信息系統(tǒng)的用戶研究,Kettinger WJ從信息系統(tǒng)用戶需求的基本功能以及用戶期待的拓展功能兩個維度,定義了用戶對信息系統(tǒng)滿意度的度量區(qū)間,〔8〕后來的大多數研究者都在此基礎上構建用戶研究模型,該類涵蓋的關鍵詞有:數字圖書館、地理信息系統(tǒng)、管理信息系統(tǒng)、用戶研究、影響評價、顧客滿意度調查、機器學習等。

6.4.3 國內外關鍵詞聚類的對比分析

CSSCI文獻集合形成的聚類相比SSCI文獻形成的聚類界限更模糊,類與類之間相互交叉過多,通過深入分析可見,其主要原因在于中文文獻中關鍵詞不夠規(guī)范,同一含義可由多個不同關鍵詞來表達,如大學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都可用來表示高校圖書館,因此同一含義的關鍵詞可能由于書寫不同分到不同的類中,造成了聚類結果的不準確,因此對于CSSCI數據所需要做的預處理工作更多。在主題聚類中,進一步驗證了高頻關鍵詞分析得到的結論,國內外關于信息服務領域熱點關注的主題都是信息技術的革新帶來信息服務方式的轉變。

國內外圖情領域對信息服務的研究上有以下不同:第一,在SSCI文獻中,信息系統(tǒng)及機器學習與用戶研究相互交叉已經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模式,研究如何提高用戶體驗,而在CSSCI文獻中卻沒有相應的體現(xiàn),仍停留在理論研究如何提高服務質量;第二,CSSCI文獻集合所討論的僅是轉換信息服務模式,沒有像SSCI文獻集合中討論在新環(huán)境下信息服務市場化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市場問題;第三,SSCI雖然提及了信息服務的市場化,但是沒有像CSSCI一樣上升至宏觀信息產業(yè)的高度上討論信息服務的發(fā)展。

6.5 信息服務研究的趨勢

研究前沿是科學研究中最先進、最新、最有發(fā)展?jié)摿Φ难芯恐黝}或研究領域。研究前沿通常表現(xiàn)為新主題詞的大量出現(xiàn)、詞間關系變化、主題詞含義變遷以及主題詞異常變化等。因此,跟蹤文獻集中主題詞及相關屬性的變化可以探測研究前沿的誕生。

按照關鍵字共現(xiàn)的閾值運行Cite Space探測出膨脹系數居前6位的主題詞。通過表7我們可以看出,膨脹系數前6位的是Web2.0、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電子政務、社會信息化和移動信息服務,其中“Web2.0”的膨脹系數最高達7.8178,說明Web2.0研究是國內信息服務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對于信息服務的研究集中于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服務,Web2.0的出現(xiàn),改變了單純的信息傳遞者與信息接受者的劃分,通過交互我們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信息的組織與服務,提高服務效率;〔9〕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移動信息服務成為可能,特別是以LBS為基礎的社區(qū)類信息服務日漸成為最大的信息服務平臺。

表7 CSSCI信息服務研究領域膨脹詞表

對SSCI文獻集合使用相同方法探測出膨脹系數居前6位的主題詞。通過表8我們可以看出,膨脹系數前6位的是腫瘤信息服務、圖書館信息、醫(yī)療文獻、電子商務、服務質量和數字化學習,其中“腫瘤信息服務”的膨脹系數最高達16.3595,說明腫瘤信息服務研究在國外目前受到的關注最多,通過研究癌癥患者對醫(yī)療信息使用者的用戶行為以及用戶需求的滿足情況的關系,提出互聯(lián)網醫(yī)療信息服務將在未來成為診斷疾病的強有力的工具。〔10〕同時,目前信息服務研究在醫(yī)療領域蓬勃發(fā)展,膨脹系數前3位中兩個關鍵詞涉及醫(yī)療領域。其次是關于信息服務市場化方向的研究,當下的熱點是電子商務和數字化學習平臺,同時關注用戶體驗注重提高平臺的服務質量,所以服務質量研究的排名也位居前列。

表8 SSCI信息服務研究領域膨脹詞表

目前國內外信息服務領域研究的方向已經出現(xiàn)了分岔,國內偏重于將新的信息技術引入傳統(tǒng)信息服務領域,改變信息服務的方式,以提高信息服務的效率。而國外的研究出現(xiàn)了細分,除了傳統(tǒng)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還向醫(yī)療領域進一步垂直延伸。同時國外圖情界還注重信息服務市場化、電子商務以及數字化學習平臺進行研究等,這些是國內圖情界關注較少的。

7 總結

7.1 發(fā)文量分析

從發(fā)文量上看,國內外圖情領域在信息服務研究上都處于一個發(fā)展期,SSCI收錄的相關主題文獻,年發(fā)文量從1998年起有較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到達一個低點后,后續(xù)幾年不斷波動,并基本維持在40篇以上,到了2010年又進一步大幅下降,降到30篇以下。而體現(xiàn)在CSSCI上的增長點則提前了幾年,從1998年開始有增長,此后一直波動,整體發(fā)文量維持在100篇以上,到2008年以后與SSCI趨勢大致保持一致。可見國內研究由于技術革新影響導致新世紀的信息服務研究起步稍晚,但關注度一直在增強,發(fā)展較快,整體來看已于國外研究保持同步。

7.2 主題分析

從主題分析的結果看,國內外圖情領域在信息服務研究上具有共同的研究熱點,即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主要采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不同之處在于,從SSCI的文獻集合看,國外在信息服務研究上主題更為豐富,除以圖書館作為研究對象外還以醫(yī)療信息服務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同時為了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面向整個信息服務市場,國外研究還引入市場營銷及服務質量管理的內容,這在CSSCI文獻集合中是較少體現(xiàn)的。

7.3 作者及機構分析

從作者分析以及機構分析結果看,國內外圖情領域在專利的研究上還未發(fā)展成熟,都存在發(fā)一篇論文的作者占總數的80%以上,核心作者缺乏的情況。合作方式的差別在于,國內形成若干的合作團體,但合作規(guī)模不大,合作來自于同一所高校或機構的成員之間,且都是圖情專業(yè)的人員。另一方面,國外雖然也具有上述合作多來自于一所高校的情況,但國外已經形成了跨機構、跨地區(qū)、甚至跨國的合作團隊,同時引入市場化運作的公司,有大量不同專業(yè)背景人員之間的合作,顯然合作成員之間異質性更高,知識背景的差異促進了不同學科的交流融合。因此主題的多樣性也是可以預見的。

1.岳劍波.信息管理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53

2.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30-35

3.Hou Hai-yan,Liu Ze- yuan.Mapping of Science Studies:the Trend of Research Fronts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6,27(5):90-96

4.Tsakonas,G.Analysing and evaluating usefulness and usability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rvice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2(5):400 -419

5.張曾昱,劉洪志.基于3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掌上圖書館建設探討.圖書館建設,2009(5):49-51

6.張樹良,冷伏海.Web環(huán)境下個性化信息的獲取和個性化服務的實現(xiàn).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4):77-81

7.樂慶玲,胡潛.面向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行業(yè)信息服務體系變革.圖書情報知識,2009(2):33-37

8.Kettinger W J,Lee C C.Zones of tolerance:Alternative scales for measu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ervice quality.MIS QUARTERLY,2005,29(4):607-623

9.王偉軍,甘春梅.圖書情報學視角的Web2.0研究綜述.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6):67-80

10.Bass S B,Ruzek S B,et al.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use with patient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Experiences of new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who contac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ancer Information Service.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06,11(2):219-236

猜你喜歡
圖書館服務信息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飛躍圖書館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去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不卡|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9啪在线视频|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日韩中文欧美|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国产99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第一页在线|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激情午夜婷婷| 久久伊人操| 欧美激情福利|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三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9cao视频精品|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7在线碰|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的|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无码免费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日本三级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午夜综合网| 国产区在线看|